中东铁路全线仅有尚志站墙体装饰带有中国文化元素,是20世纪20年代中苏合办铁路的代表性建筑,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近代东北工业文明的历史痕迹。
2014年11月15日,尚志站房顶屋面板、木质房架全部拆除,仅剩四面墙体。
下图是未拆毁前尚志站历史建筑。
2014年11月,正在拆除中的尚志火车站(@耗子 ):
尚志站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尚志站建筑上的图案
尚志火车站建于1899年,原名珠河站。后来随珠河县一起改名为尚志站。
我寻找中东铁路的大水鹤遗迹,计划从尚志转车去乌吉密。当我在尚志站下车的时候,发现此站有特殊的地方。
经站里领导同意后,我走进尚志站。1925年建筑的老站,风格是俄罗斯折中主义;米黄色的砖墙面;白色的门窗、檐口富有曲线的变化。面对铁道的正立面颇具俄罗斯风情,两侧是突出的圆拱形门,中间有突出的圆拱形窗户,凹进去的中间是两段各开三扇窗户及一个角门。而背对铁道的立面被拆毁扩建了,已失去原建筑的风格。
最为神奇的是尚志站建筑门窗檐口以及部分房檐有中国文化元素。我开始以为是后期改建过程中加进去的中国寓意的图案。经过仔细观看,图案和建筑丝毫没有后期雕琢的痕迹,为同一个时期的产物。询问站内的管理人员,具体情况不详。尚志站舍虽然含有中华巴洛克建筑装饰图案,但是从建筑的立面可以看出来,只是在一些部位装饰了少量的中国文化图案,整体风格还是欧式的。
二、解开图案寓意
尚志站建筑正立面中间突出部位,窗户拱形檐口上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图案。
我对花卉了解不多,于是请教友人兰梅,她开始感觉中间是乌龟,不过此看法马山被她否决。最后经过她多次观看和查证说是鲤鱼,旁面环抱的是浪花,寓意是鲤鱼跃龙门。我对她的看法还是半信半疑,浪花前部应是大花朵,后面是弯曲的线条。而此图案中间的黄色椭圆形,其上部极像葡萄颗粒,周围拱卫的叶子又似佛手,有点佛手抱葡萄,寓意多子的意思。可沿着椭圆形边沿一圈的颗粒又像珍珠,而整体看又像葵花。俄罗斯的国花是向日葵,也许是中西合璧的组合体。
后期经过哈尔滨友人红尘浪子辨认,确实是中西合璧的图案,中间的是西方珠帘纹的花盘,没有具体地含义。叶子也是西方的卷叶纹和草蔓的结合体,只是到中国后把锐尖部分软化了。
随后,我和兰梅都认为在建筑两侧的门拱形檐口上的是白菊花,寓意健康长寿;而中间段窗户连接处的墙面上是白腊梅,寓意慈爱。而这个说法,在后来也被红尘浪子否定,他说,那是毛茛花。在几处门窗房檐下有中国古典式排水瓦当,下图分别是灵芝也纹和蔓草纹,同样代表吉祥的内涵,都是寓意美好吉祥的意思。
位于尚志站标上,三角圆弧拱下面的位置,在中国传统民居中为山墙最高处,应是太公位,也叫悬鱼。此处雕刻的是宝相花图案。有“姜太公在此,诸邪回避”;还有“天地分界,姜太公在此”的说法,寓意此地不可侵犯之意。
三、尚志站有中国文化元素原因
1924年中苏两国政府签署定,确定了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的体制和中东铁路纯商业的性质。由于中苏关系的恢复和远东地区形势的稳定,中东铁路运营呈现历史最好水平。这个阶段整顿了运则,鼓励长途和直达运输,逐步恢复经乌苏里铁路从海参崴港的出口量。中东铁路的财政状况也明显好转,从1924年起逐年有盈余。与此同时,中东铁路客运量也不断增长。1928年达到历史上最高额497.6万人。
1925年中东铁路当局决定新建一些铁路公用和民用建筑,并对一些老站舍进行改建。这一时期的中东铁路管理权已由沙皇俄国换成了新兴的苏联。新站舍设计施工期间铁路当局也许为了取悦中国人,也可能是设计者本身在华期间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新建建筑上的一些部位加上了中国文翻译化元素。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1924年后中东铁路各个管理阶层有数量众多的华人,在管理铁路事务上也拥有决定权。在站舍设计上也许是华人管理者们提出加入的。总之,尚志站舍上有中国文化元素,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一阶段中东铁路主权被中国逐步收回了一些。
尚志站被拆除之后,有更好的站房了么?
2015年9月,曾一智老师去尚志市,见她的博客《去尚志市祭拜赵一曼和赵尚志烈士》中,有下面一段话:
去年11月被拆除的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站房的位置,现在正在建设体量很大的新建筑。这处建筑除了其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特色,本也是赵一曼、赵尚志抗日历程的珍贵历史见证,由于一个极为偶然的原因,竟然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漏掉。想到赵一曼临刑前一天正是从这里出站被送往监狱,再看如今除了4栋中东铁路时期铁路员工住宅(亦无文物身份)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遗存的尚志市,心里说不出的痛。
这是已经成为一片瓦砾的老站房:
曾一智 摄
冬季,虚幻老师去尚志拍摄,看到了新建的尚志火车站新站房:
这么一个。。。。。
火柴盒!
有老站房好看么?
老建筑的美,从这个”新老对比“中,看得出来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