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尔滨走出的新中国早期飞行员—关文才

关文才,1930年7月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县一个贫苦家庭。1947年11月,他受老师的革命影响,毅然地参加了民主联军。他参加过解放东北的辽沈战役、解放华北的平津战役,南下解放广东广西的多次战斗。1949年3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4月,关文才由陆军调入新中国新组建的空军,第一航校一期乙班地勤无线电57班学习。1951年毕业分配到空军18师54团1大队任特设主任。

640.webp

笔者采访关文才

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奉行《中苏友好互助条约》派出三个空军师,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驻防。关文才毕业后和17名同学进入苏联空军驻广州师实习。

1952年6月,新中国空军参加抗美援朝,空中转场至安东大孤山野战机场,这个机场是钢板敷设的临时跑道,3200米长,60米宽,每天在这里战斗起飞,与敌作战。同年秋,18师转场到西丰县凤凰城机场,这是刚完工的永久性机场,水泥跑道。战斗起飞次数增多,落地完成检查后,还要担任飞机战斗值班任务,机关工作人员和飞行员都住在老乡家,地勤人员住在机窝旁边搭建的帐篷里。东北的冬天零下30多度,每人发三床被褥,也无法抵御严寒。大队有8架飞机4台起动车,夏天一台启动车能启动四架飞机。寒冷的冬天电瓶受冻只能启动一架飞机,大队里8架飞机,只能保证4架起飞战斗。空军18师南方战士多,东北只有关文才一人。

关文才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从小就看到贫寒的东北农民,冬天有的就住在地窨子里,北方人都有秋天挖地窖储存秋菜的生活习惯。这些方法启发了他,立即给大队党委画出草图提出建议,经过党委讨论一致通过并组织机务和勤杂人员30多人,连夜奋战在机窝旁挖地窖,上边盖上草袋子再敷上土做好伪装,内部修了坡道,用时把启动车拉上来,不用时放在下面保暖。

第二天敌情出现,大队8架飞机同时启动滑出停机线,飞行员高兴地伸大拇指示意。师政治部立即召开现场会议,向全师推广这个办法,人民空军报社记者做了采访,内部做了报道,关文才受到志愿军空军通报表扬。

1954年4月,空军在地勤人员中选拔飞行员,关文才被入选,进入第四航空学校学习。培训计划是:预科半年、理科一年,初级教练机半年、高级教练机半年。

关文才在学校九期乙班,共64名学员分两个区队,他被任命为一区队长,在团里又被任命为飞行一组组长,每组5名学员。关文才在理论学习上是64名学员中的前5名。

初级教练机雅克-18飞行训练中,关文才是第二个放单飞的学员,他很受领导的器重,大队长每天飞行前看天气都带他上飞机,因此他在空中飞行时间比任何人都多。

有一次,空域特技训练飞行时,他请求返航着陆,得到允许后,关文才按操作程序放下起落架,但是检查发现左起落架没放下来,左信号灯不亮,没做第二部放下襟翼动作就向地面塔台报告,左起落架没放下来,地面塔台指挥他;“150通过塔台复飞。”他加大油门复飞通过塔台。塔台又指挥他进入第五空域做右横滚动作。他做第一个右横滚动作落架没反应,第二次他用大力气猛压驾驶杆,这时起落架甩了出来,他向塔台报告;“150起落架已放下,飞机返航并安全着落。”

还有一次飞三角航线返航着落时,翼尖滑地深度30公分,长度7-8米远,属正常落地。在高度6米向左转移视线6米拉开后,忽视机头前一阵风沙飞过,飞机向左进入侧飞状态。他做一个向右反杆反舵动作,飞机向前平飞状态,安全落地退出跑道,滑向停机位置,他下飞机检查一看,翼尖已经报废了,这是三等事故。

塔台上的团长并未看见他驾驶飞机落地情况,要他立正站好,对他训斥,落地动作中带杆带舵。这时看飞机的飞行员前来报告,说是旋风把飞机右翼尖给吹起来的,这时再看不远处的旋风正在慢慢地移动。这时团长才意识到他的操作是正确的,打了三颗红色信号弹,机场飞行结束。讲评会上他受到领导表彰,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发生。

640.webp (1)

在河北省篙城县,飞中程教练机雅克-11飞航法训练时,返航着陆时,天空乌云密布正在下雨,机场能见度为零,他向地面塔台报告,要求返航回到机场上空,塔台让他报告飞机油量表油量,命令他在机场上空盘旋40分钟,他突然发现云层有一缺口,并且看到了机场地面的T字布,他当时没有请示塔台,做了一个穿云下降的动作,做了三转弯进入正常着陆,他驾机滑回停机线,塔台向他打了三颗红色信号弹示意。

关文才,无论是在雅克-18初级教练机还是雅克-11中级教练机飞行训练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总飞行在150多个小时。

1957年整风外调时,组织发现他爱人家是地主成份,经团政委谈话他被停飞了。被分到空军14航校1团继续做大队特设主任工作。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深得飞行员信任。

1963年3月14日,关文才转业到哈尔滨市第一商业局五金交电公司工作。如今他已成耄耋老人,但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但在老年大学学习,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到哈尔滨烈士陵园为他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扫墓。

王树元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曾在《人民铁道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铁道报》 、《哈尔滨党史》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联系方式:307174705@qq.com

相关推荐

萧红的8年哈尔滨生活

注:本文首发于《新晚报》2008年12月 上世纪初,哈尔滨文坛上涌现出像萧红、萧军、塞克、裴馨园、罗峰、金剑啸、舒群和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