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秋林的美好记忆

建国前后的秋林

建国前后的秋林

50年前,我是一名12岁的小学生,家住与秋林相隔一站地的北京街上,站在街口,透过中间喇嘛台(圣尼古拉教堂)的尖顶,看得见秋林房顶上银色的“武士盔”。那时,家家孩子多,收入少,加之“文革”期间学校半停课,秋林成为我们半大孩子的好去处……

当时,秋林还是二层建筑。跟现在一样,楼体呈灰绿色,楼顶的“武士盔”是银色的。正门在大直街和“奋斗路”(现果戈里大街)拐角处,实木门框上的黄铜门把手铮亮。进门上二楼缓台处,有一扇很大的彩色玻璃窗,中间有一个小毛子孩画像,看不出是男是女,后来才知道是西方传说中的天使。天花板上的吊灯多,晶莹剔透,打蜡的人字形实木地板,散发出好闻的气味。

秋林食品老商标

秋林食品老商标

玩具部在靠东大直街侧一层,货架和玻璃柜台里摆满儿童玩具:彩色的积木、漂亮的布娃娃,会敲鼓的小熊猫,上弦后自动奔跑的小轿车等等。我们当中,男孩子喜欢积木和小汽车,女孩子喜欢布娃娃,但大家只能把喜欢藏在心里。那时的孩子懂事早,知道家里没钱,谁也不敢给父母添麻烦。大家只能站在玩具柜台前,体味着玩具属于自己时的幸福时光。

文体部在现果戈里大街侧二楼楼,玻璃柜台和货架上,各种体育、文化用品琳琅满目。足球、篮球、冰刀、各类体育器械应有尽有。北方的孩子爱冰雪,柜台里的球刀、赛刀和花样冰刀,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最爱。那时一副球刀上百元,相当父亲两个月工资,我们只能望“刀”兴叹。喜爱文具是孩子们的天性,柜台里友联牌金笔,的天坛牌铅笔,马良牌颜料、水彩笔,油画笔等等,令我们流连忘返。我们用的文具,都都是父母在家附近“小铺”里买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秋林糖盒

上世纪八十年代秋林糖盒

电器部在二楼北端的一个大厅里,同厅还卖缝纫机和自行车。电器商品有收音机、电唱机,扩音机、高音喇叭,还有线圈、电容等电子元件。那时,收音机都是电子管的,电子管俗称“灯”,一般收音机都是5个“灯”,灯越多说明该收音机的性能越好。“熊猫牌”收音机是国内名牌,南京无线电厂产的,是当时国内的紧俏商品。我们曾在秋林买过矿石收音机零件,记得活动矿石每块3角2分钱。

秋林糖果包装袋

秋林糖果包装袋

食品商场临现果戈里大街,一楼北侧,厅内有一圈白色俄式玻璃柜台。走进商场,一股浓浓的肉、奶、面包、糕点、茶的香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秋林特产里道斯肠、茶肠、松江肠、酱肉、大列巴(面包)、糖茶、糕点等应有尽有。柜台玻璃虽然很厚,但遮不住酱肉、茶肠等熟肉散发出来的肉香。各色点心五光十色,件件都像工艺品,至今我们不知那些点心的名子。那时,我们的共同理想是,长大后到秋林公司食品厂上班!

笔者收藏的友联牌金笔

笔者收藏的友联牌金笔

我们终于长大了,每月有固定收入,有的还成为大款。当年喜爱小汽车玩具的小伙伴,拥有了自己的高级轿车;喜爱积木的小伙伴,现已成为建筑承包商:喜爱收音机的小伙伴,已成为家电商场的老板;喜爱布娃娃的小女孩,已当上了奶奶或外婆。作为工薪族的我,1980年曾专程去秋林,在文体商场买了两支哈尔滨名牌产品—“友联牌”金笔,一支是花杆高档的,一支是黑杆普通的,以此圆了儿时的梦。令人遗憾的是,曾经辉煌的“哈尔滨友联金笔厂”早已倒闭。
走进秋林,会唤起我美好回忆……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