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前进步伐,一座座凸显着哈尔滨历史特色的展览馆,似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诸展览馆中,我对南岗展览馆情有独钟,备感亲切。原因有二,其一是馆藏文物与展览馆建筑有机结合,展览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历史文物”;其二是我家原住在该展览馆建筑后面的大院,不仅熟悉该展览馆建筑,而且还知道它的一些身世。
展览馆建筑门前的街名,过去叫花园街,约20年前改称联发街。从我记事时起,常听大院长辈说起该建筑的身世。中东铁路初期,它是俄籍副局长的别墅;民国间是东省特区长官张景惠的公馆;日伪统治初期是“满铁”高管官邸,后成为“满铁”招待所。解放战争期间,曾为“四野”(第四野战军)办公处。据院里老人们讲,当时林彪家也住在这条街上,林彪清晨有散步的习惯,他每清晨在小街上散步时,挎枪的警卫员跟在他的身后。建国后,曾为铁路办事部门,常见干部在门前马路上做操。大约1959年前后,该建筑变成铁路幼儿园。并且沿用了四十余年。
当时的幼儿园,是哈尔滨一流的幼儿园,管理严格,设施完善。幼儿入园条件苛刻,父母必须都是铁路员工。园内孩子分大、中、小三种班,并有“半托”和“整托”之分。“半托”的孩子晚上可以接回家,“整托”的孩子只能在周末接回家。一日三餐吃“细粮”(大米、白面),荤素搭配还有水果,每周还能洗澡。我们十分羡慕园内孩子的幸福生活,常透过板杖子的缝隙,窥视他们吃饭、做游戏。幼儿园阿姨(老师)鄙视我们,把我们称为“野孩子”。
据大院老人讲,过去楼四周是一圈绿板杖子,绿板杖子外边是一圈低矮而修剪整齐的榆树丛。在我的记忆里,院内树木很多,有丁香树、樱桃树,还有杨树和榆树,树影婆娑,分外凉爽。每逢盛夏,总会有美术学院的学生到此写生,水彩画中的小楼,楚楚动人。近年来,还常有影视团体来此拍外景,我曾在此见到过张瑜、陆毅等大陆、港台大腕明星。
我家所住大院里的房子,与该建筑密切相关。该建筑历史上作为高官别墅,要有厨房、仓库、马厩和汽车库等附属建筑。我们大院里的平房,就是那些附属建筑。中东铁路初期,骑兵是主要兵种,马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故“洋马”被俄国人视为掌上明珠。大院中间的一栋房子,就是当年“洋马”的马厩。我曾在邻居家墙上,见过当年拴马的铁环。有一年平房大修时,还发现遗留在地板下面的马槽子。
该建筑的厨房、食品仓库,是2010年改建时拆除的。我熟悉这两处建筑,厨房属于该建筑的偏厦子,位于该楼后面,使用面积约百余平方米,炉灶、烤炉、排烟罩等一应俱全,从中不难看出原始格局和旧痕迹。仓库是一间独立的小房,内有石头砌成的地窖。如果改建时保留下来,准是一个亮点!
我还想解释两个问题。一是该建筑烟囱为何多?二是部分窗口为是斜的?百年前俄式建筑无暖气设施,冬季取暖靠“别列达”(火墙),“别列达”需要烟囱排烟,由于该建筑房间多,故房顶烟囱自然就多。斜窗口大都设在楼梯处,楼梯是斜的,为使窗口与楼梯角度一致,故设计成斜的。此设计理念,堪称实用性与艺术性密切结合的典范。
该展览馆2010秋天落成并开馆。除大量历史图片外,馆藏文物百余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件、国家三级文物27件、国家一般文物38件。哈尔滨老火车站、特快列车、机车库、水塔等历史图片,以及百年前的铁轨、螺旋千斤顶等铁路器材,以及俄籍员工居室情景再现等,尽显百年前城市、中东铁路的历史风貌,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宝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