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公元2009年11月10日,光棍节前夜。矗立在哈尔滨果戈里大街多年,停运多年的“龙江龙”号摩电——有轨电车,被林业局的施工队伍拆除,装上了平板车,准备运到亚布力滑雪场。那辆曾耗费巨资,承载多少人美好回忆的摩电,就这样尴尬地从哈尔滨版图上彻底抹去。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1927年10月首辆有轨电车正式上路,行驶在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之间。到1958年,全市有轨电车线路发展到8条、有电车139辆。有轨电车遍布哈尔滨各主要街道,成为当时市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哈尔滨于1987年停止了有轨电车营运。但无轨电车“咣当咣当”的声响,伴随着几代人成长,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2003年果戈里大街改造工程,市政府决定将果戈里大街改造成成俄罗斯风情街,考虑恢复开通有轨电车。
当时在上马摩电的时候,许多专家就提出了质疑。主流的反对意见认为,果戈里大街路面狭窄,不适合“摩电”运营;旅游服务功能不强,游客不会买账;一辆车数量少,维修保养难……更有专家指出,盲目的恢复重建很可能让投资百万余元的“摩电”变成一堆废铁。
一片争议声中,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力推进下,一辆“摩电”于2004年5月1日亮相果戈里大街。该“摩电”以内燃发动机为动力,有两个车头,长13.6米,宽2.35米,定员65人,时速达30公里至40公里。起始点分别设在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广场和儿童公园。
摩电运营之后,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当游客过了“新鲜劲”,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买账,毕竟这辆摩电的交通工程着实有限。负责维修、养护工作的哈尔滨市美丽山建筑材料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此大伤脑筋,从2元车票到免费乘坐,能想到的招数全用上了,还是没有乘客。于是,价值数百万的电车,就这样静静站在路中央多年,竟然成为果戈里大街的“障碍物”。
关于摩电的去留,同样是争议不断。很多规划专家认为拆除摩电浪费太大,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强其使用功能。如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罗辑建议,考虑让“摩电”沿马家沟河岸向俄罗斯河园或儿童公园延伸线路,来强化观光和交通两大功能,以此让其“活”起来。省社科院研究员金增林也认为,“摩电”不能拆,“摩电”因为延续了“东方小巴黎”的欧式风情,让很多外地游客关注,同时也寄托了一些老哈尔滨人的情感。“摩电”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做文章。在强化交通功能的同时,通过增设车厢内的服务内容来吸引游客。政府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客观总结经验、广泛听取意见,为其找出一条合适的生存发展之路。
近日,哈尔滨正在经历一场巨大规模的交通规划改造,果戈里大街竟然也被改成单行道了。昨日的《生活报》对“摩电挡道”问题作了全面报道,当天夜里就被有关部门带走了……
摩电上马,听证会没有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摩电拆除,更是没有征求社会意见的意思。曾经多么为人熟悉的摩电,匆匆而来,悄悄而去。下次再有人问我“哈尔滨还有有轨电车么?”我的回答将会是:“曾经有,后来没,前些年又有,现在是——真没有”。
是有轨电车。。。
对对,多谢指正,已经改过来~唉,这下糗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