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iami.com/song/3458155
“2016年3月将全面启动哈尔滨火车站周边改造计划。霁虹桥也将同步扩建,原霁虹桥将会被拆除内部结构,原址建新桥,其外部装饰将装到桥面宽28米的新桥上。桥下由原来4条铁路线路增加为8条。届时,霁虹桥上、下的公路、铁路瓶颈同时打开,将会使哈市居民和全省旅客的出行空前便利。”这则消息改变了我的更文计划,不得不提前来写写霁虹桥了。
当我赶去霁虹桥时,还有其他人在拍摄这座桥。有外来游客新奇的张望,也有年长者抚摸桥栏深情的凝望。我是相信所有的哈尔滨人,都对霁虹桥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或者一份深刻的城市记忆的——那方尖碑状的桥头堡;栏杆上长着翅膀的金色飞轮;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汽笛长鸣…
霁虹桥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2004年就被鉴定为危桥,但仍旧担当着沟通南岗区和道里区的交通要冲,承载着交通高峰时近万的车流量。一座受法律保护、又承担着哈尔滨市主要交通职能、且是危险建筑的文物桥梁。这种奇迹般的组合背后是多少心痛和无奈。
霁虹桥的前身曾是一座木桥,下方跨越滨洲、滨绥铁路,上面联通道里(埠头区)和南岗(秦家岗)的行人公路交通。可以便捷的将松花江上运来的物资转运到南岗、香坊地区去。是哈尔滨桥梁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名为秦家岗大桥。后来才在木桥原址上修建了永久性的桥梁。
霁虹桥前身秦家岗大桥
1926年11月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欧式桥梁建筑落成。以古埃及式方尖碑为桥头堡,长方形塔座上装饰着花环状的浮雕,在桥栏杆上镶嵌了带翅膀的飞轮图案是为中东铁路路徽。桥下面是密集的拱梁结构,外面两侧柱子上还刻有威武的口衔石环的狮头雕像。这座桥仅建筑费用就约三十万元大洋。
当时的中方理事、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的刘哲为桥题名,援引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
设计师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和施工工程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充分考虑了地势、交通、外观等各方面因素。使之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桥梁建筑精品。
霁虹桥桥面和下面的桥柱浇筑为一体。桥面宽阔可并行4辆大卡车,人性化设计照顾到行人通行的需求。桥下三个桥拱,平行分布的12个弓形梁,分散了来自上面的应力,保护桥梁的安全。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火车道线空间,这在国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霁虹桥下壮观的拱梁结构,图片来自网络(哈尔滨新闻网)
从此霁虹桥不仅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咽喉通道,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景观。桥上行驶过咣当咣当的摩电(有轨电车);桥上也奔跑过蹄声清脆的马车;桥上践踏过日本军队的铁蹄;桥上也飞驰过苏联红军的军车;桥上运送过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物资;桥上也拥堵过早晚高峰风霜雨雪里焦急的司机乘客。
几乎每一个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途径过这座桥,只不过有人行色匆匆,有人留恋徘徊,霁虹桥见惯了传奇也见惯了悲喜。
历经近90年的风雨洗礼,霁虹桥自建成迄今从未进行过大修。而哈尔滨今日的城市规模所带给霁虹桥的交通压力已远远超过当年设计师的预想。无论怎么限号也瓦解不了双向密集的“车龙”。霁虹桥成了哈尔滨交通的一大堵点。若是赶上雨雪天就更是司机的噩梦了。
巨大的压力使桥身已经多处严重破损、移位,桥台沉降,桥头堡倾斜。可定为危桥后的11年里,霁虹桥仍在严重超负荷承载,可见当年的结构设计、建筑质量和工艺,比起现在三辆卡车就能压塌的新桥也是极品了。
然而霁虹桥终究是要卸下这副重担的。不仅仅是因为桥身状况无法继续承载巨大的车流,也因为它当年为之服务的中东铁路也已褪去了光环,毕竟,高铁时代来临了,桥下高度已不能满足城际高铁的需要。
多年来,关于霁虹桥或拆、或改、或搬迁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真正是专家头疼,百姓心疼。霁虹桥是哈尔滨市第一批保护建筑中的一类保护建筑,是被国家文物局通过审评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物保护条例上规定:必须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但,民生发展的需求又怎么解决呢?这么多年想破了脑袋,看来终于是尘埃落定了。
究竟怎么样,2018年底我们会看到最终的答案。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再建的必然不是那座承载了历史风雨和城市记忆的老桥,虽然它也许还有方尖碑的桥头堡,还有飞轮图案的徽标。
只有一点时间,我们所能做的也许也只能是把它留在照片上,或者刻在心底…
公交路线:
6路、 7路、 11路、 13路、 14 路、16 路、21路、 28路、47路、 58路、 64路、 74路、 81路、88路、 89 路、94路、101路、 103 路、107路、 108路、 109路、 115路、 336路、 338 路、343路到火车站站下车,步行230米。
105路,107路,108路,109路,120路,7路到烈士馆站下车,步行398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