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座教堂之城,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本文作者:孙嘉驹,原哈尔滨旅游局局长。本文原载于发现哈尔滨微信公众号和嘉驹手绘,已获作者与公众号的转载授权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充满异域风情,她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她是中国最早具有开放意识的远东国际大都市,也被誉为一座不设围墙的城市;多民族的集居、多文化的交融、多宗教的共存,造就了她美轮美奂的宗教建筑;她就是“教堂之城”——哈尔滨!

1.webp

19 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大量俄罗斯及欧洲侨民移居哈尔滨,俄国建筑师特蕾维夫主持建设了第一座地标性哥特式建筑——圣尼古拉教堂。到1931年已 达60余座,据作家阿成讲,哈尔滨历史上曾有100多座教堂,这些教堂建筑风格迥异,所属不同的教会,并且全部对外开放,传播不同的宗教信仰,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诸神共处,哈尔滨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教堂之城”。

我 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座充满浓郁气息的教堂文化都市之中,小时候常常到尼古拉教堂里玩耍,也常常爬到教堂顶,眺望城市的风光。那些年,或多或少的受到西方 文化的熏陶,信徒们的友善、热忱给幼年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哈尔滨的教堂,大部分集中在道里区和南岗区,在教堂数量不多的道外区,俊美的阿拉伯清真寺独树 一帜。

2.webp

阿 拉伯清真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原称哈尔滨清真东寺,旧称滨江清真寺,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 庙,是全国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筑。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对外开放,清真寺广场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

3.webp

哈尔滨清真寺原为5间民房,20世纪30年代重建,为砖木结构,采用券拱结构,贴彩色陶板或琉璃面砖做外装饰。内装修朴实,为适应做礼拜之用,多采用梁柱 结构造成宽广的室内空间,木柱少有方、圆形而多呈多面形,其中以八角柱居多。清真寺主殿高13米,可容纳500~600人,后窑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 (俗称望月楼),每逢斋月和开斋节前夕,可以从旋转式阶梯攀登上去仰望新月。清真寺的窗户装饰也独具特色,无论是尖券窗还是长方形窗,面积都比较大,而且 都朝向清真寺内院,窗户上布满花格用细细的棂条组成各种几何纹样,清真寺各部位装饰的色彩多比较清丽。

4.webp

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俗称“喇嘛台”,始建于1900年,原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博广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2006年,圣尼古 拉教堂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复建 ,按1:1的比例完全还原,再现了尼古拉教堂的原貌,她的复建,给了很多怀旧人们的一种慰藉。很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她的风采,目前作为博物馆向 游客开放。

5.webp

圣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构成,据说是没用一根钉子,曾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教堂内部围成巨大的穹顶空间,外部则运用俄罗斯民间木结构帐篷顶的传 统形式。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为使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因而建筑采用了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教堂东面明显凸出而为圣坛, 西面为主入口,南北两侧均略凸作为次入口。一个洋葱头形穹顶矗立在八角形帐篷顶端,中间与变细加长了的鼓座相联结。

6.webp

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美轮美奂。座落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95号,始建于1907年,俄国建筑设计师科亚西克夫设计,1923年重新兴建,1932年建成,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为 木结构随军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教堂,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文化大革命以来,一直作为仓库使用。为保护国家历史建筑,1997年哈尔滨市人 民政府对索菲亚教堂广场进行整治,修复后的圣.索菲亚教堂,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巍峨壮美,索菲亚广场上,休闲椅、绿草地、和平鸽,勾 画出一幅幅祥和、温馨的画面。目前圣索菲亚教堂做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

7.webp

她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劵高窗,教 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大穹顶是绿色的拜占庭式球状尖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错落有致。四个楼 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相闻 久远,声音可传20公里外的阿城区。 巍峨壮美的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8.webp

9.webp

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建于1907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原为南岗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是一座波兰侨民建造的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现址为2006年重建的)

10.webp

呼兰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是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这座教堂由于远离城市主城区,过去很多市民还不太了解这座精美而独特宗教建筑。

11.webp

呼 兰天主教堂主体建筑系一座双塔型法国式教堂,青砖瓦土木结构,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其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双塔造型类似于 巴黎圣母院,堂内欧式穹隆大厅宽敞明亮,有两排红漆明柱。建筑中所有的门、窗均用青砖砌成拱形。在主体建筑两座塔楼中央顶端镶嵌着红铜制成的十字架。在第二层楼两塔中间处悬挂着黄铜铸造的大钟。迄今为止,这座教堂保存完好,对外开放。

12.webp

伊维尔教堂,建于1908年,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设计师为德尼索夫。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的五个“洋葱头”圆顶被拔除,但建筑本体得以保留,为哈尔滨市II类保护建筑。

13.webp

与其他教堂相比,圣伊维尔教堂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一般的教堂顶部只有1个葱头顶,伊维尔教堂却有5个,再加上钟楼上方一个和后面的一个总共有7个洋葱头。而从它的建筑细节看,仅建筑红砖的体量就要比圣索菲亚教堂用的要大,由此想见其烧制方法独特;再有,位于教堂外墙上的马赛克镶嵌画,历经数十年,依然完好如初,可见工艺和用料的精湛。此外,伊维尔教堂的历史价值非同寻常,它不仅是沙俄侵略者镇压哈尔滨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日俄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

14.webp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建于1912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与士课街交口。

15.webp

阿 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193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 塔诺夫斯基设计。建筑结构复杂,装饰线脚丰富,墙体红白相间。正门上方的钟楼上,冠以小穹顶的帐篷顶,在主体建筑上部设计了一个洋葱头顶,前呼后应。教堂 内有圣画家萨得罗基尼的圣画和圣母像。这是一座俄罗斯巴洛克式教堂建筑的经典之作。

16.webp

尼埃拉依教堂,建于1914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这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仅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

17.webp

尼古拉依教堂在外形上朴实无华,外壁极少雕饰物。突出了哥特式的尖拱屋顶,为了减轻屋顶的重量采用铁皮盖。加厚了墙壁,减少了层叠的窗户,以此适应了哈尔滨 气候寒冷的特点。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沉重的雕花大门,各种花格组成的窗户,当阳光由彩色花窗射进教堂时,变幻闪烁的色彩,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和恍惚,神秘的气氛。

18.webp

圣母守护教堂,始建于1922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

圣母守护教堂原为木结构大教堂,1930年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在木结构教堂的基础 上,重新建造了砖石结构的教堂。至今这里还存有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重达2600公斤大钟。入口处上方的钟楼又起一处小穹顶,错落有致,凝重庄严。 1984年政府重新修缮开放。

19.webp

鞑靼清真寺,始建于1923年,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78号。

20.webp

鞑靼清真寺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土耳其清真寺这一称谓的由来,是因最初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来自俄国的依特尔人,被俄国称为鞑靼人,所以也把这座清 真寺称为鞑靼教堂。其风格即受拜占庭影响,又继承了阿拉伯传统文化风采,构成新颖独特的建筑形式。该寺主体建筑呈方形,立面对称布局,砖石结构。鞑靼清真 寺五层的塔楼上带有绿色的穹顶,红白相间的墙体,挺拔高耸的宣礼塔以及两侧对衬圆顶,尖券拱形高窗,洋溢着庄严肃穆、宁谧厚重的宗教气氛。

21.webp

犹太老会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82号。始建于1907年,1931年6月遭遇火灾,当年年底修复竣工。重建后的会堂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式,两层正 殿,双圆心式穹顶、犹太的标志六角形,均具有鲜明的犹太建筑特色。该会堂是当年哈市建造的四座犹太会堂之一。为了弘扬哈尔滨音乐文化,让市民和外来旅游者 更能感受音乐之城的艺术氛围,市政府决定将原来作为旅馆的老教堂改为音乐厅,现每周一、三、五、六都有室内乐演奏,票价也很便宜,20元至80元不等,花 上20元就能看一场高雅的室内乐演奏,作为哈尔滨人真是有福啊。音乐厅不很大,只能坐80多人,座位也是教堂格式,但举架很高,一进入音乐厅就有宁静肃穆之感,说话都得压低声音,欣赏音乐的氛围非常好。

22.webp

23.webp

犹太新会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162号。始建于1918年,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建筑主体颜色红白相间,落落大方,是典型的犹太风格建筑,现 在面积2673平方米,为二层楼,最多可容纳5000人进行礼拜活动。修缮后的新会堂陈列展示了哈尔滨独特的建筑艺术和这座城市与犹太侨民文化的渊源。目 前,旅游部门正在积极宣传推广教堂之旅,让更多海内外游客了解哈尔滨教堂文化。

24.webp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