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与北三——一座城市的迎来送往

文章目录[隐藏]

本文写于 2015.8.30 @哈尔滨

1.webp

大剧院

近日,大家在微信朋友圈中奔走相告:“哈尔滨也有大剧院了!”

作为北方大都市,作为音乐之城,不能拥有自己的大剧院,怎能释怀,怎能颜面有光,怎能挺直腰杆?被主流媒体盛赞的哈尔滨大剧院为这座城市争足了面子。

耗时五年建设的大剧院,一直显得挺神秘,就连我这业内人士也只幸运地前往观摩过一次。但就是这仅有的一次,着实让我惊呆了:何等的高难度建筑形体会用到如此巨量且复杂的钢结构?密如蛛网的、横七竖八的钢材极其暴力地给我上了一课。怪不得有人得意于这恢弘之作的用钢量堪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这座崭新的建筑位于松北区虎园与太阳岛之间的滩涂湿地之上,这里可是严禁建设一切建筑设施之地,但大剧院却孤傲地选址在此,足见它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这份孤傲,还在于,您要是没有自己的座驾,就趁早别考虑来这儿观演;来的话,您还别心疼油钱,我这儿往返市区20公里打底儿。

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者马岩松,是近年国内外大受追捧的热门建筑师,因其作品思想超前、手法奇崛、光纤夺目、未来感十足,的确能够满足标新立异的需要,这也令他频频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兴建地标时邀请的座上宾。建筑空间内外几乎见不到直线,是其作品的特征,这注定大大提升了实施的难度与工程造价。

“如此巨大的体量和完备的功能,哈尔滨大剧院的投资却仅为12.79亿元!”(摘自某媒体报道)12.79亿元!没错。本人一向对数字不够敏感,但觉得这个数字仿佛与这座城市的“鸡的屁”不太成正比。如此的“国际一流”,其代价未免太高了。

又据报道,“剧场空间的墙壁贴有20多万块贵重的水曲柳曲面木板,营造了超好的高音和延续音的效果,以致于不用任何电声设备,不用麦克风,只要凭借演员的嗓子就可以让每位观众都能听到优美的声音”,乃传说中的“肉嗓子剧场”。可据我所知,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户外石砌的埃匹多拉斯剧场,就已经实现了这种物理效果。

哈尔滨大剧院与今年启用的哈尔滨音乐厅,一南一北遥遥相望,功能上好像多多少少有些重叠。其实,部分国内城市将所有的文化艺术类场馆规划整合于一处,倒是比较合理。

作为哈尔滨人,真心不想把大剧院归到“奇奇怪怪”的建筑之列,真心希望日后能经常在此欣赏到票价合理的艺术演出。

(目前尚未读懂大剧院建筑,故未奉上相关图片)

北三

冰城人口中的北三,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三道街菜市场”,其实是个菜市场,但不要小瞧这短短二三百米长的市场,却有名正言顺的百年历史,解放前曾是专门经营水产、干货的专业一条街,还开有当铺、烟馆、茶楼,后发展成为综合的农贸菜市场。如果说靖宇大街如同道外的长安街,那与其垂直的北三要算是道外的王府井了。自从哈尔滨开埠以来,这里便是最贴地气儿之地。

2.webp

3.webp

4.webp

5.webp

6.webp

7.webp

8.webp

几日前获悉,北三市场即将搬迁,并已开始拆除工作。不读报、不看电视的习惯造成我获得消息总是太迟,紧忙冒雨赶过去看个究竟,而心中满是忐忑,满是这几天微信中朋友们转发的“再见了北三”、“永别了北三”的伤感哀愁。是啊,身边诸多亲友都与老道外有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渊源,许多人都有一位早年住在道外的姥姥,那么北三必定是一个抹不去的重要记忆章节。

对北三走向末路的命运早有预感,但说是预感,其实事实摆在那儿,这几年北三与其周边境遇的不断恶化是有目共睹的。受不良预感指使,我的影像档案中留下了不少北三这几年的模样,画作中也有北三的荣颜,从这个角度来看,算它命大。

心绪乱作一团,不知此时北三落得何等田地?

踩着泥泞的路面,挎着照相机,定睛仔细看了一下目前的情况:原有建筑主体之外搭设的棚厦已被拆除,商户均退回到贴满“此楼危险”的老建筑里,街路显得比以前宽了不少。七八成的商户还依然做着生意,依然有络绎不绝的人来买东西,场面还是蛮祥和的。又特地同几位商户攀谈,才知目前尚无进一步关于拆迁的解决方案,大家仍在观望。

此时的心,稍稍安稳了一些,好在博弈双方均保持克制,好在没有限定时间必须完成的目标,好在商户仍可继续维持生计,好在还有点时间大家都能冷静地再斟酌一下最佳解决方案。

9.webp

10.webp

11.webp

12.webp

13.webp

14.webp

15.webp

16.webp

17.webp

18.webp

19.webp

道外景阳街与南三道街之间的区域,这几年被开发为“中华巴洛克”街区,但怎么看都像极了一个旅游地产项目,其未来能否达到预期或前景如何,在此不想做过多评价与揣测,但总不能把整个道外老街区都按此模板复制开发。规划出来的商业环境与常年自然生长的商业环境是无法相互取代的,外来的游客可以深入到当地的街市中采集风土,但总不能让本地过活的老百姓到旅游景点中购物吧。北三,大有活下去的必要!

所谓人气,不是粉饰一新、丝毫不见原样的旧楼老屋赚来的,不是铺上两三公分厚花岗岩的步道板又沦为停车场能赚来的,不是满街挂上有真有假市幌与牌匾赚来的,也不是几场粗糙的民俗表演能赚来的,更不是兜售全国观光景点都能见到的旅游纪念品能赚来的……

赚人气,真得靠像北三市场上可见的又新鲜又便宜的果蔬海鲜,得靠现选现宰杀的活禽,得靠普通超市见不到的奇货珍材,得靠卖了几十年不变味儿的熏酱熟食,得靠街头的马家馒头、街尾的张家豆腐肚,还得靠恩师梁玉清先生画笔下的永远排着队买“光头”的老食客们。这里看似总离不开吃,但这不正是所谓的民生吗?

黑色花岗岩的保护建筑牌子上,被贴了白纸黑字的“楼危危,速搬离”的告示,那么的醒目扎眼,又那么的滑稽可笑,但这无疑宣判了老建筑的死刑缓期执行。北三的人们不得不进入一场拉锯战中,而这场PK的结果,聪明的看官都会断得八九不离十。

20.webp

21.webp

22.webp

23.webp

24.webp

25.webp

26.webp

27.webp

28.webp

29.webp

30.webp

31.webp

32.webp

33.webp

34.webp

35.webp

36.webp

37.webp

38.webp

 

一桩迎来,一场送往。一座城市固然少不了宏大叙事,历史固然不会记取小人物的声音,但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才是主旋律,那才是有质感、有温度、有生命痕迹的城市。

民生的事儿无需煽情,民生的事儿不分大小。市民们恐怕做不到全员穿戴隆重、斯斯文文地去听歌剧演出,但坐在家门口与三五好友一同,就着大蒜喝咖啡,总该是可以的。

 

陈松

1975年生于哈尔滨,号泉斋主人,独立设计师,自由撰稿人。自幼师从艺术家胡梅生先生学习国画﹑书法。1997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至今,曾任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近年主攻水彩画创作,并实践将原创艺术与空间设计相结合,作品被众多业主收藏。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黑龙江省室内设计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委员;高级工程师;全国资深室内建筑师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