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走出来的“郭孩子”

1

他,1925年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贫穷的山村,他的一生经历了东北大地被日军统治的悲惨苦难,解放战争的硝烟战火,新中国土地改革的艰苦探索,文革的冲击,改革开放的历程…… 他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里郭孩子的原型,周立波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他和“郭孩子”一起成长,他是“中国土改第一村”元宝村的历史见证人;他是《暴风骤雨》小说里所有原型包括作者在内唯一健在的人。

2

他叫郭长兴,今年91岁,2016年的春天,我来到了他在哈尔滨的大女儿家,和老人坐在阳台交谈了一个下午,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老人满面红光的脸庞,看起来那么慈祥,他的精神矍铄,记忆力惊人的清晰,除了走路稍有些迟缓,身体非常康健,他扳着手指头,一桩桩一件件和我讲着过去的故事。

没有亲人的苦孩子

1945年8月的一个晌午,炙热难耐,位于珠河县(今尚志县)元宝镇元兴村的大地空旷寂静。

此时,庄稼快成熟了,一大片被日寇占领的麦地里波浪翻滚,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旁边,日本开拓团盖的红砖瓦房格外刺眼。远处,一个半大的孩子在大甸子里放牧,两匹马在他身旁耷拉着头无精打采地嚼着草。

忽然,只见火光一闪,从南山沟吹来的一股热风夹着火扑向了干燥的麦穗,瞬间浓烟滚滚,大火惊动了午睡的日本人,他们叽里咕噜地喊着,拿着战刀跑了出来,无奈,水火无情,片刻就把十几晌麦子烧成了灰。再看那个放牧的男孩,早就和他的马无影无踪了。

对,就是他,郭长兴,这是他活到20岁干得最漂亮、最痛快的一件事,后来,人们都传说是赵尚志领兵来放的火。这事过了几天就是“八一五”光复,小日本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东北的老百姓终于见了天日。

在元兴村,没有不知道郭长兴苦的。

郭长兴的原籍在济南费城(今费县),不到一岁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在外地打长工,他和奶奶相依为命,6-7岁时,奶奶、姥姥相继去世,他靠着乞讨生活,吃着百家饭长大,后来就给地主放猪、放牛。1940年腊月,家里实在维持不下生计了,父亲回来变卖了可怜的一点儿家产,带着继母和15岁的他、四个妹妹一个弟弟闯关东来到了元宝镇元兴村,租地主韩老六的地种,受尽剥削,后来又被抓了劳工,到绥芬河边境给日本鬼子修工事。

父亲刚走,全家就得了窝子病—伤寒,当时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根本没钱治病,不到半个月,继母和四个妹妹五口人相继死去,唯一的弟弟也失散了,父亲不知死活,他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差点儿没死,等他缓过气了,环顾着空荡荡的屋子,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已经是欲哭无泪,他成了“孤儿”。

狠心的韩老六这时又把地收了回去,声称地不能租给绝后户。他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是一个好心的中医看他实在是太可怜了,把他收到家里当了长工,日常里让他给两匹马放牧,再打些零活,他总算是有口饭吃。

郭长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上起早贪黑干活,虽然都快半大小子了,可个头没长起来,还像12、3岁的孩子,邻里乡亲看他个小,又是一个人孤苦伶仃,都管他叫“郭孩子”,时间久了,他的真名反倒没人叫了。

郭孩子个小,但有志气,好打抱不平,他身边有一群小伙伴,他要求他们:富的不许欺负穷的,大的不许欺负小的,凡是有受欺负的,他就带头找人去讲理,久而久之,他成了村里的“孩子头”。

苦难的岁月一点点磨走,他恨认贼作父,剥削穷苦百姓的地主恶霸,更恨霸占家园烧杀掠夺的日本鬼子,他的伙伴白玉林就因为在日本开拓团的稻田里捡了一把稻穗,被揍了一顿不说,还逼着家里人送去6只下蛋的鸡才赎了人。

终于,小日本被赶跑了,郭孩子们迎来了春天。

遇上人生导师“周立波”

3

1946年9月,刚刚开始土改的元宝镇迎来了著名作家周立波,他参与并领导了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当时的区委副书记。

元宝镇离珠河县城有60余里,是一个有着800户的大镇,它
三面环山,南面最高峰是有名的大青顶子,北面是黄泥河,对岸就是那座像个大元宝的元宝山。一条大道从镇子穿过,把它分为两个村,道南是元兴村(今钢铁村),道北是元宝村。周立波来了以后,就住在元宝村一所破旧的小学校里。

元宝镇的历史不足百年。沙俄时期修筑中东铁路曾在这儿砍伐木材,后来,吉林和山东逃荒来的农民用血汗开垦,使这儿的草甸子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可土地大部分被地主豪绅霸占了;伪满时期,日伪统治者在这设了开拓团,他们用武力掠夺了农民仅有的土地,占为己有;日本鬼子投降了,又闹起了胡子,大青顶子是胡子的老窝,他们经常下山来到镇里抢劫百姓家里财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所以这里的反动势力非常猖狂,老百姓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6年7月,中国共产党派来了工作组,领导当地农民斗地主、抓土改,走向新生活。

苦孩子郭长兴很快就加入到这场战斗中,积极参与工作组领导的各项活动, 到了9月份周立波来的时候,他已经是元宝镇的儿童团长了,手下有60多儿童团员,每天忙着站岗放哨抓特务,训练学习换头脑。

说起来他和周立波的相识也颇有些意思。

周立波来的那天,他正在给儿童团员们讲从区里小王那里听到的新形势,也顺便通告大家,区上来个新区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大教授,还会说外国话呢,他正连说带比划讲着,就听身后有人说:“是哪个小鬼替我吹牛呢?”随后,就见小王带着一个戴眼镜的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小王笑着对他说:“郭孩子,这就是你说的了不起的大人物周立波同志,他在我们这儿担任区委副书记……”,郭孩子有些发怔,他不知道自己怎么成了“小鬼”?倒是周立波乐呵呵地先伸出大手,握住他的手说:“小鬼,怎么不说话了?”郭孩子一听还叫他“小鬼”,真有些生气了,说:“我不是‘小鬼’,我叫郭长兴,外号郭孩子。” 周立波闻听哈哈大笑起来,解释道:“我叫你‘小鬼’是小同志的意思,并不是封建迷信里吃人的鬼。”噢,这下郭孩子懂了,握住周立波的手:“欢迎周区委来看我们。”他的话音刚落,大家也随后跟着喊:“欢迎周区委。”“嗨,真不错,训练有方啊!”周立波边推眼镜边夸他们。

“请周区委给我们讲讲前方打仗的故事吧!”郭孩子说出了儿童团员的心声。

“好”周立波大手一挥,“我听小王说了你们儿童团抓坏人,逮探子的事了,你们很了不起,我要向你们学习。我也没有什么好讲的,我是从陕甘宁边区来的,那也有儿童团,他们也干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我就讲几个他们的故事吧。”

于是,周立波讲了“王二小放牛娃的故事”,又讲了“鸡毛信”,大家正听得津津有味,周立波说天黑了,再不回家家里就该惦记了,回头有时间再给大家讲,大家这才恋恋不舍地和他分手。

就是这次见面,郭孩子和周立波成了忘年交,那个时候周立波40来岁,郭孩子20出头。周立波是大作家,郭孩子就是个小马倌,可两个人一见面就有唠不完的嗑,一开始是郭孩子说,说他的家史,说地主恶霸是怎么剥削老百姓的,说土改遇到的困难……周立波拿着笔和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写,不时地提问(郭孩子几年后知道这些事情都被周区委写到小说《暴风骤雨》里了,这是后话)。

后来,发生了几件事,让他对周区委肃然起敬。

郭孩子家里很穷,到了冬天,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一件。周立波就把自己那件短黄布面、皮毛里的大衣脱了下来,送给了郭孩子。拿着沉甸甸的棉衣,从来没有体会到亲人般温暖的郭孩子感动得流出热泪,逢人就说: “共产党的干部真比亲人还亲……”。

周立波视所有的老百姓都是自己的亲人,刚到元宝镇,他听说镇里最穷的是高老七高景阳,马上要人带着去了他家,当他来到高景阳家的破马架房时,高景阳已经三天水米未进了,正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咳嗽着,人已经瘦成了麻秆一样,说话有气无力,就见周立波疾步走上前,心疼地看着他,告诉手下的人去食堂取点儿吃的,他动手烧开了水,把拿来的窝头用手掌碾碎,用开水冲了稀溜溜的一碗,然后扶着高景阳起来,一口口喂着他吃,肚子里有了东西的高景阳很快就有了生气,抓起剩下的窝头顾不上咳嗽了,三口两口就吃了进去,刚才还奄奄一息的他精神了,他紧紧地抓住周立波的手说: “周区委,你把我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了,你就是我的大恩人啊。”周立波摆摆手说:“共产党才是你的救命恩人,是共产党派我们来帮你们翻身解放的。”高景阳嘴唇颤抖地说:“对,我要感谢共产党,不但要活下去,还要跟着共产党走。”

而周立波同志不仅理论水平高,更是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的政治工作者。

看到元宝镇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周立波就教大家唱革命歌曲鼓舞斗志,起初,大家都张不开口,一是胆小,二是不会词不会调,怕人笑话。周立波就鼓励大家,他常说的“积极分子不敢唱歌,还敢斗地主?”“年轻人不会唱歌不如老头子”“没唱过不怕,学嘛,斗地主过去也没干过,现在不也斗的挺好吗?”在他的组织下,有时分成妇女一堆,小伙一堆,对着唱,赛着唱,很快,大家就张开了口,一首首歌曲《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跟共产党走》在群众中传播开,随着歌声,群众的政治觉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提高积极分子和群众的思想素质,周立波和其他区委成员分期举行了短期培训班,内容有两项:一,讲革命道理。二,让苦大仇深的学员“诉苦”。周立波学识渊博,讲课生动。他讲他所见到的毛主席、朱总司令、王震将军;讲八路军英勇杀敌和“三五九旅”长征的故事;还讲白毛女的故事。最后联系实际,讲到农民群众的翻身解放要靠自己的力量,农民不起来推翻地主,地主阶级是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的。周立波和其他区委结合元宝镇的实际情况讲得通俗易懂,大家听得群情激昂,加强了团结,增加了斗争必胜的信心,对于在元宝镇隐藏的恶霸汉奸大家不再姑息,更不像以前那样“认命”,发动起来的积极分子和群众带头揭露他们的滔天罪行,土改和镇压反动分子的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

4

在和周区委一起的日子里,郭孩子耳熏目染,明白了很多的大道理,也是在周区委的教育启发下,他进步很快,他带头上台诉苦,大胆揭露地主的罪恶,积极组织参与各项群众工作,敢于担当,不怕辛苦,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党的热爱一天比一天强烈,他的行动被工作队看在眼里,很快,他就被吸收为积极分子。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先后担任了儿童团长、武装委员兼锄奸委员、农会副主任、农会主任。

1946年10月初的一天,是郭孩子一生最光荣难忘的日子,根据他在土改斗争的表现,由周立波介绍,在草棵地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和周立波的相识,引导了郭孩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提高了他的人生世界观,改变了郭孩子的命运。

郭孩子说,周立波不仅是我的领导、老大哥,更是我走向革命的启蒙老师,是我一辈子不能忘记的导师。

《暴风骤雨》带来的影响

1947年5月,和大家朝夕相处半年多的周立波接到组织命令,要离开元宝镇回省城哈尔滨另有重任,闻听到消息的老百姓纷纷不舍地来看他。

周立波离开的那天,送他的还是老孙头,赶着三套马的四轮车。郭孩子和伙伴刘文带着众人的嘱托护送周立波夫妇到县城坐火车。

那天,怕惊动群众,他们天不亮就出发了。快到六甲屯的时候天就大亮了,趁着辕马撒尿车停的当儿,周立波站在一个麻袋上遥望远处的元宝山,感慨万分,他大喊道:“再见了,元宝山!”郭孩子清晰地看到,留恋的泪水从周区委的脸颊落下。这一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到周区委,郭孩子的心里也是万般的不舍。

5

对于郭孩子和元宝镇人来说,周区委就像他们的亲人,他们与他有着分割不开的情愫,他的离去让众人失落,谁都没想到,一年后,以他们为原型背景的书和电影《暴风骤雨》在全国引起轰动,周立波同志以元宝镇群众跌宕起伏的土地改革斗争为素材,深刻地反映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周区委也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新的舞台。

《暴风骤雨》这部长篇小说是在1948年4月出版的,5月初,周立波就从哈尔滨给他们寄来了一本新书,书里夹了个纸条,叫刘文给不识字的郭长兴(郭孩子)、白福山、车老板老孙头念念,因为书里写到了他们……

书到的那天晚上,已经是区农会主任的郭长兴带着白福山夫妇、老孙头、花玉仁等10多人来到了刘文家。郭长兴感慨地对众人说:“一年前这个时候,周区委离开了咱元宝镇,大家常常想他,念叨他,他也没忘了大伙,今天,他给大伙寄来了顶贵重的礼物,他挖的宝炼成了,叫《暴风骤雨》,他叫刘文给咱们念念,还说要提提意见。”

于是,连续五个夜晚,白天忙完春耕的他们吃了饭就来到刘文家,静悄悄地听着刘文念着。每次念完,众人都激动万分,总觉得书里写的就是元宝镇的人,郭孩子、老孙头、白玉山、赵光腚赵大个子、韩老六都是确有其人,只是书中的人物更丰满,更形象,更有代表意义。

大伙说,周区委这是为咱贫困农民扬眉吐气了。郭长兴最后总结道:“周区委在书中表扬的咱们,咱们可不能骄傲,要想想天下还有老多穷苦哥们没有翻身,我们要爱国保田积极参军参战,搞好生产支援前线。”

1963年的春天,电影《暴风骤雨》第一场下乡巡回演出就在元宝镇,放映当天,人们奔走相告,好像过年一样。

夜幕降临,在小学校的操场上坐了好几千人。

随着大屏幕的放映,人们惊奇地看到电影里的郭全海、白玉山和现实生活中郭长兴、白福山气质、身材、脸型几乎一样,而老孙头和韩老六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以至于台下老孙头的外孙女看着银幕上的老孙头喊“姥爷”,而韩老六的出现激发了极大的愤慨,当演到韩老六痛打小猪倌吴家福并要活埋时,有个小脚老太太拿起鞋就要上前痛打韩老六,直到旁边的人提醒是放电影才如梦方醒。

《暴风骤雨》不仅来自于生活中的原型,有血有肉,更再现了东北大地上土改工作的艰辛和共产党给穷困百姓带来的希望。它用艺术的手法向人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深刻说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暴风骤雨》这本书的出版和电影的发行,改变了元宝镇很多人的命运,包括郭孩子。乃至今天,元宝镇从当初的“光腚屯”到经历改革成为亿万村,成为全省改革开放发展的典型,现在,“中国土改第一村”像一面旗帜立足在元宝山上。元宝人时时刻刻用《暴风骤雨》的精神鼓励自己,郭孩子说,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可不能给周区委丢脸,不能给党丢脸。

用《暴风骤雨》里的郭全海激励自己

小说《暴风骤雨》里的郭全海取自生活中的郭长兴,又不同于他,郭孩子认为,小说里的郭全海是他的榜样,他也要像郭全海那样,一心朴实地为劳苦哥们服务,要以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愧于党组织对他的栽培和教育,不愧于周区委对他的要求和期望。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土改,把他推上了前沿。

元宝镇的土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6年春,当时珠河政府刚刚成立,收回了日本开拓团和汉奸地主霸主的土地,但由于春耕不等人,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分配土地,只好临时决定暂由租种者继续耕作。第二阶段是1946年7-10月,随着清算运动的开展,开始按人头和年龄划分土地,并制定了零工、雇工、贫农、中农、富农、地主等成分的划分标准。第三阶段就在1947年末和1948年初,这一次,精确测定土地,,打乱平分的办法,分地具体到每一个人。

郭长兴所在的元兴村“分地领导小组”组长就是他,老百姓信任他,他更是尽职尽责毫不含糊地工作,他带着技术员起早贪黑地实地测量,不放过每一处边角旮旯,然后画成平面图,再把老百姓召集在一起排号并投票,标准是比生活、比历史、比根底、比功劳……比得每个人都透透亮亮,比的人心服口服。

分地的那天是正月初六,全村男女老少扛着木橛子、洋镐、铁锹,领导小组的人拿着弓尺、弓绳、算盘、帐本和平面图来到地里,开始分地。到了正月十四,土地顺顺当当分到了老百姓手里。

正月十五那天,全村喜气洋洋,组织了秧歌队,庆祝土地还家,他们还到军属烈属家里慰问,全村掀起了爱国保田保家园的新高潮。拿到带着毛主席相片的土地照,许多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有的把土地照用镜框镶起来挂在屋里最显眼的地方,天天擦试;有的拿到祖坟里上香给老祖宗看,告诉自己的亲人,再也不受穷了,自己有地了,这都是托毛主席,共产党的福。

工作中,郭长兴不仅体会到为老百姓做事的快乐,他也在成长,在成熟。

其实,党组织也在一直培养根红苗正的郭孩子。

从1948年1月,他被调到区委做农会主任,3月份又送他到省委党校学习半年,考虑到他只有干革命的热情,却没有文化,又于1949年送他到呼兰工农干校学习4年。正是在党组织的精心栽培下,郭孩子一点点成长起来,成为了农村工作的栋梁之材。

1958年,他调到河东公社任副书记和社长,刚刚走马上任的他发现,村里的地下水都是臭水,村民吃水要到一里多外的山里接泉水,生活极其不方便,经过和大队支书考察,他们决定在村子旁边山上的“狐仙洞”旁引出山泉,可是由于他们不懂技术,挖好槽下了瓷管后,还没等放水就开始地面冒水,有的人家火炕都出来水,于是,有封建蒙昧的人就说他们是得罪了狐仙,要大难临头。后来,牡丹江专员于天放给予他很大的支持,他督促县里帮助村里发展水利建设,不几天,村里就来了三辆大卡车,按照技术员的指挥,挖槽的挖槽,下管的下管,只用的一个上午,甜甜的泉水就直接接到村里的水房,老百姓吃到甘甜的清泉,激动的热泪盈眶,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盼望已久的不敢想的事,大家一起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吃水不忘共产党!

这件事传到了当时的省委王一伦书记那里,王书记组织了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来到郭长兴所在的村子开现场会,郭长兴做了典型发言,王书记和于专员都表扬他能发扬土改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改造世界,是党的好干部。王一伦书记问他:“你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哪来的劲儿?”郭全兴答道:“学习郭全海。”王书记纳闷地说:“郭全海不就是你吗?你怎么自己学自己?”郭长兴脸一红:“《暴风骤雨》里的郭全海思想觉悟比我高,干得也比我好。我要向他学习为老百姓做好事,干实事。”

还有一次,他随同联合大队下乡,发现离主屯五里外有个移民屯,都是外来人口,屯里没有电,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他立即找到县里有关部门反映,说这个屯都是外来人口,国家给盖了房子,还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现在他们没有电。主管领导对这个事很重视,立即批了四万元。郭孩子找到技术员,不仅给他们接上了电,又挖了大壕坝把河水引到屯子,当年旱田改水田,秋天水稻大丰收。党的关怀让有些外迁想走的住户也安心了,他们踏踏实实在这里扎下了根。

郭孩子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尽管有的时候遭受过误解,有的时候遇到不公平,但他从来不想组织提出额外要求,他经常和子女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知道要比旧社会好多少倍,没有共产党哪有我郭孩子,哪有你们的今天?

1986年8月20日,年满60岁的郭长兴退休了。

老骥伏枥,带领子女创业

郭长兴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

1948年他23岁任农会主任时,曾有个妇联主任刘淑贤对他非常好,两个人在一起土改,一起上党校学习,情投意合,女方对他很满意,一次,女方催他结婚,郭孩子想起周立波临行前曾和他说过,你这个人思想好,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也很聪明,记忆力好,就是文化低,要抓紧时间学习文化,不要急于解决个人问题啊!而他确实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要做的事情也是没完没了,想到这里,他对女方说,咱们都别急,还是先学习,干事业吧!闻听此言,女方掉头走了,后来,她远嫁大兴安岭,从此,天各一方。

1955年5月,30岁的郭长兴到黑龙宫乡任副书记时,区委曹显达书记发现他孑然一身背个行囊报到,才知道他还是单身,曹书记说,你为党工作太专一了,连对象都顾不上找,组织要负责给你找个媳妇。郭长兴只当是玩笑,哪知很快曹书记就给他介绍了周家店一个泼辣能干的23岁妇女主任陆学志,两个人当年十一结婚,陆学志不但贤惠能干,为他抚养了六个儿女,而且非常理解他的工作,从来不提额外要求,直到退休时还是房管所的临时工。

郭长兴的家庭很困难,没有积蓄,大女儿郭春燕是他的骄傲,她14岁考到了松花江地区滑雪班,后来到省滑雪队,曾在1976年获得第三届全运会4×5接力冠军,退役后分到哈市的一所学校做财务工作。而其他的几个孩子在他退休时正赶上企业不景气,全部下岗,老伴岁数大了,临时工也干不成了,家里一下子陷入窘境。

有人劝他找老领导和老同志,把孩子安排几个,你为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辈子了,不能白干。老郭摇摇头,不能给组织添乱,周立波同志在土改时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我郭孩子相信党,相信党的政策,党的改革开放提出十来年了,我们要自食其力。他决定走出一条自救的道路。

老郭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把准备带领全家共同创业的想法说了出来,孩子们非常懂事,纷纷说我们也有两只手,不能吃闲饭,叫我们干啥我们保证干好。

思想统一了,下一步就是研究创业的项目了。

有一天,老郭去五金商店买东西,遇上了一个老邻居在给一个车买螺丝和几个小件,邻居抱怨说他一连跑了几个商店都没有,只好去省城哈尔滨去买了,可这本来就值四五元钱的东西,到哈尔滨去买来回就得四五十元钱。老郭心里一动,他有了主意。

第二天,他搭车来到了哈市的大女儿家,在和亲家喝酒时谈到了家里的困难,一大帮人没活干,想开个五金商店,既能挣点儿钱养家糊口,也给国家减轻负担,亲家二话没说,马上表示不但要帮助解决一部分前期需要的资金,而且可以把他们家当作办商店的驻哈办事处,有什么事来一个电话就行。老亲家还给他介绍了他的朋友,哈市标准件三厂的螺丝螺母商店的负责人毕厂长。

毕厂长一听说是《暴风骤雨》里的郭孩子要领着子女创业,钦佩之余表示全力支持,没有钱进货可以先赊着,孩子们不懂业务他免费培训。

满载而归的老郭回家了。他在县医院南侧看好个破旧的三间草房,人家答应可以租一半,月租金150元,老郭拿不出钱,对方说郭孩子开店我放心,你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再给我。

万事俱备,老郭把家里人兵分两路,大儿子领几个人修整店铺,安装货架子,小儿子和两个女儿去哈尔滨接受培训。

半个月后,实习的孩子带着赊的货回来了,店铺也修缮差不多了,老郭带着孩子们的“螺丝螺母商店”于1987年7月8日正式对外营业。

老郭不懂经商之道,但他有自己的一套经销理念,那就是童叟无欺,薄利多销,不卖假货,不管做什么做多大,不能给“郭孩子”丢脸,不能给党抹黑。他的商店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视利如薄纸,下联是:但愿你满意,横批:为人民服务。

6

由于老郭诚信守义,很多老百姓都专门到他的商店买东西,钱不够了就先拿着,差个块八毛就不要了,没有货就预订,不贪求利润进假货次货,服务周到热情,而且他们经常调查市场,做到心中有数进货,口碑越来越好,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不到半年就脱贫了,全家人没有了牢骚,没有了苦恼,一个心思搞经营。

富了起来的郭家人不忘本照样节俭,每天中午饭一直都是白菜土豆,隔三岔五做顿豆腐白菜就算改善生活了。到了1995年,开店八年后,大儿子自己开了一个螺丝螺母店,1999年小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店铺,这个店铺已经是郭家的第四个店铺了。

从一穷二白到发家致富,老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不等不靠,带领全家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按时交税纳税,堂堂正正地走上了一条致富的光明大道。

现在,90多岁的郭长兴头脑清醒,思维清晰,除了身体有风湿病外,能吃能睡,虽然老伴在2008年去世了,他缺少了贤内助,但他依然在家族企业把舵,他说我要积极锻炼,让身体越来越好,争取实现“郭孩子螺丝螺母有限公司”的宏伟蓝图。

走访郭长兴,一直让我心情激动起伏,今年是中国土改第70个年头,作为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他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他是中国共产党培养下有追求、有抱负的农村干部缩影,他们从最贫瘠的土地走来,他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习总书记在今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他告诫全党同志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不忘初心,贵在知行合一。当年土改时,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是群众的标杆,是群众的指南针,只有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面,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才会有凝聚力,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

郭长兴是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党员,他是幸运的,共产党带他脱离了苦海,让他翻身做了主人;他还遇上了人生导师周立波,他不仅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更由于一部《暴风骤雨》为他奠定了自己做人的目标。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用一生的脚步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郭长兴们对党的认识赤诚、衷心,对党的政策理解、维护,对党的热爱执着、坚定,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中坚力量。

从《暴风骤雨》走出来的郭长兴们随着年龄增长要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了,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恒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总书记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和力量,给了我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念。

“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群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与历史同步伐,才能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7

本文参考:

1,《从光腚村到亿元村》哈尔滨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尚志市政协。
2,《退休生活》 2015-08 总地557期
3,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

于秋月

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QQ:1091677266

相关推荐

巴陵街上空的枪声

松花江水泛滥,哈尔滨市受灾 1932年松花江洪水泛滥成灾。据史料记载,8月12日20时,松花江哈尔滨段最高水位达119.72米 …

6 条评论

  1. 大海威吾 

    给同学点赞!

  2. 大海威吾 

    给同学点赞!

  3. 大海威吾 

    给同学点赞!

  4. 大海威吾 ?

    给同学点赞!

  5. 大海威吾 ?

    给同学点赞!

  6. 大海威吾 ?

    给同学点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