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小提琴为哈尔滨奏出一首诗——访小提琴家张可函

QQ20160819-4

张可函,现就读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演奏家soloist(博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丹麦唯一的中国弦乐独奏家,也是当今国际最年轻的中国小提琴家之一。生于音乐之城哈尔滨,4岁自主选择学习小提琴,6 岁师从俄罗斯学派宗师邓宗熙教授。2008 年以专业总分与高考总分均列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师从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刘培彦教授。2009 年在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全国小提琴大赛中获奖。2012 年应著名美国小提琴权威Ani Kavafian 教授的邀请,赴耶鲁大学参加大师班,被评价为“具有令人叹为观止演奏技艺的小提琴家”。同年,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排名第一获得保送硕士研究生资格,也是同届获此殊荣的唯一的小提琴学生。2013 年作为公派交换生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一年。2014 年获得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并以12分满分的成绩考上Soloist,师从圣彼得堡学派Serguei Azizian 教授,自此成为中国第一位考取丹麦演奏家文凭的小提琴家。旅欧期间曾受到著名小提琴教育家Boris Kushnir, Gerhard Schulz, 以及柏林爱乐首席Noah Bendix-Bagley的亲传指点。

作为新生代全能型的音乐会演奏家,曾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乐团首席兼独奏,ACCENT乐团首席兼独奏,ConTempo现代室内乐团首席小提琴。并在国内外完成了多场重要演出,比如2011建党90周年纪念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70周年院庆,2010上海世博会演出,2013、2014北京音乐厅“音乐爱美丽”系列音乐会,北京现代音乐节,历届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在2013哥本哈根“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为各国代表表演独奏,2013、2014与哥本哈根爱乐乐团为丹麦女皇及王室演奏,2013-2016年欧洲早期音乐节——纪念巴赫生日上独奏巴洛克小提琴,并通过网络全球直播,2015年参加马尔默“中国-瑞典文化日”等等。除了演奏小提琴,巴洛克小提琴,他还是一位难得的中提琴室内乐演奏家,并作为“刀刻调控音色法”的传人,致力于对木质乐器音色的改良。2014年撰写《幼儿小提琴教程》,有蓝天出版社全国发行。

http://v.qq.com/x/page/m03155rn4vt.html

这位当今国际最年轻的中国小提琴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害羞腼腆的大男孩。采访开始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最喜欢的曲子是哪一首”,他整个人突然定住然后想了好久说了句”好多”然后温婉一笑”我再想想”整个过程呆萌可爱。

“我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算是小提琴名著里的”大部头”了”

张跟我说这首曲子是和他最有渊源的一部作品。”我儿时的老师邓宗熙教授是我国俄罗斯学派开山宗师,他的老师就是我国第一个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创立者,犹太小提琴家特拉赫金贝尔格先生。特拉赫金贝尔格先生在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学派创始人奥尔的学生,和上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家海菲茨,埃尔曼等师出同门。(这二位大神也曾应特拉赫金贝尔格之邀来哈尔滨举办音乐会。)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们最擅长的的保留曲目之一。我六岁去拜邓宗熙老师为师,当时老师便预言,一般来说学生要在他这训练十多年,而对于我,差不多六年就可以基本掌握小提琴演奏的技艺。而事实上我就真的只和邓老师学习了六年半,弥留之际他拿出一本古老的发黄的乐谱给我,那便是这首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我和邓老师学琴从来都是按部就班,一首曲子接着一首,没有跳跃式的投机取巧;唯独这次,邓老师和我说,对我来说这首曲子显然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时候接触一下了。这首曲子要更多的表达内心情感,所以有它的自由度……那次课便是我和恩师的诀别课。

http://v.qq.com/x/page/i0315lvl6sz.html

之后的几年我便中断了小提琴的学习,但是每天仍坚持练琴。直到有一天,我去哈铁文化宫看了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电影所讲述的经历和我的很像,里面用的音乐就是柴科夫斯基协奏曲,于是瞬间就唤醒了我的小提琴梦。”所以我们的小提琴家张可函就去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在这么多年自学的情况下,只报了中央音乐学院这这一个志愿,当时的他就是这么义无反顾,这么志在必得,考试的时候演奏的就是柴科夫斯基协奏曲。”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音乐,我有话语权。”张可函回忆到,当时开头的引子到主题的过度,每天可能要练上几百遍,最后连最愿意听他练琴的父亲,都受不了,要躲出去。”就是因为我达不到内心追求的那种意境,所以反反复复地推敲。”说到这时,他脸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仿佛让我看到了从前的他。2013年张到了丹麦,他的导师Serguei Azizian当年也是圣彼得堡的名人,苏联解体以后来的丹麦。后来张提出要报考欧洲最高演奏文凭Soloist,当时离报名截止日期只有两天,老师问我打算用什么曲子,张想也没想脱口而出:柴科夫斯基D大调,”可是老师从来没听过我演奏。于是我就演奏给他听,一气呵成,拉完之后,有几秒钟的沉寂,老师大声地拍手:怎么这么好,这么地道!”这就是张可函和他的”柴科夫斯基D大调”的故事。故事讲到这就开始感叹,一首曲子成就了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也许在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在不经意之间就会触动一个人然后激励他去走一段路,那些你曾要接触的东西也许会成为之后你的生活习惯。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对我的演奏有一定影响”

谈及自己在国外留学的那段期间切身体会到的中式与俄式音乐风格上的区别时,张表示”中国人的音乐风格和俄派音乐风格有区别也有共性,中国人较为内敛,外国人较为奔放。”中国人较为内敛,外国人较为奔放这是我们一直都了解的事实,中西方的差异和结合创造了更为美好而独特的音乐。恰恰,哈尔滨是享誉世界的”音乐之城”,创造和包容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创造美好的音乐然后包容外来音乐的多元性,这便成就了哈尔滨这座音乐名城的独特魅力。在张可函的眼里哈尔滨人独有的豪爽奔放的性格特点使得自己的音乐风格与俄派的音乐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交融,每一次演奏的时候都会带点家乡的感觉,包括建筑和人文两种文化。他说自己的演奏带有很浓的哈尔滨气息,而且这种演奏风格并不想改变,只是想不断完善基于哈尔滨血统最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它是有生命力的”,他戏称自己是”中式俄派”。

http://v.qq.com/x/page/x03153otdw6.html

“如果说一首曲子最能代表哈尔滨,那一定是《太阳岛上》”

在他眼里哈尔滨是最能放松最让自己感到无忧无虑的地方,用他的一句话说就是”能吃好,能睡稳”的地方。
关于这次在哈尔滨老会堂和几名外国同学一起的五场演出,张说他就是在外面漂多了,想要回家看看,重温一下曾经走过的每一步。哈尔滨是他年少时住过的地方,他想把自己多年的留学的经历和趣事跟家乡的人一起分享,走得多远多高还是忍不住要回来看看。

作家史铁生曾经写道”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故事长满天涯海角
有你和你的故乡

小提琴家张可函用一把提琴为哈尔滨奏出一首诗。
他的音乐会你愿意去吗?

钱钱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大话哈尔滨瞳孔记录编辑,微博@钱钱钱多多啦啦啦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