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松涛 ; 图 / 郑文发
前两天,本人受邀和一群朋友到莫斯科大剧院观看歌舞剧《百年哈尔滨》。面对这一场视听盛宴,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不成系统且属个人管见,是谓断想。
一、李毅勇策划并制作的的歌舞剧《百年哈尔滨》,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与尝试,其最大的意义是民营企业家也有责任和义务在文化领域承担社会责任,其最大的价值是催生能准确地艺术地概括哈尔滨百年历史的《百年哈尔滨》的诞生,催生能体现哈尔滨艺术水准和城市特质的《百年哈尔滨》的诞生。
二、李毅勇策划和制作《百年哈尔滨》,首先是追求经济效益,其次才是社会效益。这无可厚非。因为在文化 产业领域中的民营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做保障,就无法保障社会效益的实现。而《百年哈尔滨》应该是具有史诗高度的经典制作,理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制作人既没有超强的经济实力,又没有超凡的艺术功力,那么,这样的探索必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纠结,——整台节目俄罗斯的风情太浓,哈尔滨的色彩太淡, 就是明证。
三、《百年哈尔滨》,民营企业家带头推出,其精神可赞,其勇气可嘉。但在我看来,主创这样具有史诗高度的经典制作,李毅勇可以说是孤木难支。《百年哈尔滨》应该由政府牵头,既要汇集全国一流甚至顶级的艺术家,特别是哈尔滨籍的艺术家,又要聘请研究哈尔滨地方史的专家学者,还要负责募集资金,采取有偿服务和志愿服务两种方式共同精心打造。
四、《百年哈尔滨》做为歌舞剧,必须以历史的准确性为基础,以艺术的经典性为目标。应该力求体现三个“点”:哈尔滨历史发展的节点,哈尔滨历史事件的亮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特点。
五、目前的《百年哈尔滨》剧组,可以继续探索,为将来的大制作,积累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 面对着观众叫好,专家质疑的局面,我个人建议,剧组在保证正常演出的前提下,逐步分三步走:
第一,剧组聘请有关专家,把背景影片制作成主题鲜明,线索清晰,概述准确的一部记录片,在舞台表演之前,单独放映,以合《百年哈尔滨》之名。
第二,剧组把现在的舞台演出,更名为《印象哈尔滨》,既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又避免了名不副实的尴尬,还可以让整台节目继续冠以《百年哈尔滨》。
第三,剧组可以把现有的舞台演出,切分成若干个节目,由报幕员对每一个节目加以说明,并学习和借鉴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不断修改和打磨节目,不断提高艺术质量,努力为广大观众创作出更加精美的艺术产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