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友谊商店是供应国际友人和旅游外宾的专业商店,它是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商品供应专业商店,隶属秋林公司的国营企业。随着国际间日益活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曾为哈市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哈尔滨友谊商店创建于1959年10月,当年在道里区尚志大街162号(现今的道里大白楼),主要供应常住在哈尔滨的苏联和东欧的专家,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旅游者,为搞好外宾的需要,商店着重经营中国的工艺品和哈尔滨传统的欧式食品,兼营服装鞋帽、针织品、纺织品和日常生活用品。
为方便外宾购买,采取封闭式经营,上世纪初由于在哈尔滨常住的外国专家减少,于1962年3月15日停止营业,将供应外宾业务归并到秋林公司南岗百货店统一敞开经营。
在“文革”即将结束前夕,外宾出现增加趋势,于1975年5月1日在南岗大直街93号恢复了哈尔滨友谊商店的企业机构。为适应外宾需要,着重组织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各种工艺品、人参鹿茸等名贵中成药、高档裘皮外衣还有高档呢绒毛料和丝绸、日用小百货,博得了外宾的青睐。
友谊商店经营的烟、酒、咖啡类品种,既有国内名贵产品,又有来自法国的名牌葡萄酒和美国香烟,更多的是秋林公司生产的以黑加仑、葡萄酒和巧克力酒心糖为主的各类糖果,这些品种构成友谊商店独特的经营特色。
随着外宾逐渐增加,友谊商店于1982年12月迁到秋林公司扩建后的奋斗路一侧,四层楼,营业面积扩大,比原来的一楼扩大87.0%,为了让外宾上楼方便,专设了电梯。
从1983年起,友谊商店改变了经营方式,变只限外宾进入的封闭式为敞开经营,让国内顾客和外宾都可以进店随意选购,客流量平均达1万人次左右。
为了接待好外宾购买方便,对以外汇出售的品种设立了专柜,其它各售货小组均面向外宾服务,优先满足外宾购买;商场营业员能用简单英语或日语为外宾服务。
哈尔滨市经济计划实行单列以后,在哈尔滨友谊商店的基础上,于1986年4月15日,秋林公司组建哈尔滨市华侨友谊公司。隶属关系上仍归秋林公司领导。三年后的1989年9月30日华侨友谊公司隆重开业,又扩建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
1989年9月30华侨友谊公司隆重开业
秋林公司所属的华侨友谊公司隆重开业,当天顾客盈门前呼后拥情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是发展最快的几年。来店外宾对巧夺天工的中国工艺品评价甚高,购买数量也多。
文房四宝和碑帖字画、印章石料等是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有关的品种,特别受日本顾客偏爱。一次集体来的日本客人,买去四件价值3,800以上的貂皮女短大衣,还有一位日本客人买去十件1,700元一件水貂女短大衣;2,880元一件的装饰用的貂熊挂毯,被一位日本客人买去,认定是珍宝。
友谊商场堪称计划经济商业的标志性“古董”。
在九十年代初,香港的金利来在中国大陆设分公司,首先落户华侨友谊公司,然而,对于众多的人来说,知道和认识曾宪梓,却是从一个领带名牌——“金利来”开始的。
这是公司总经理张芝礼陪同香港曾宪梓先生参观华侨友谊公司
1991年9月由公司总经理张芝礼(右)陪同香港曾宪梓先生做客秋林公司并题词:“友谊长存”四个大字
图片为华侨友谊公司金利来商品专柜
1993年6月,金利来老板曾宪梓来到秋林公司访问,并把他的“金利来”的系列产品带到了秋林,在华侨友谊公司设专柜出售,产品包括:衬衫、T恤、西装、服饰,领带、皮具等。商品的品种和销售业绩,在哈尔滨也是首屈一指。
为了与秋林公司长久合作,增加友谊,曾宪梓先生挥毫泼墨,写下“友谊长存”四个大字,赠送秋林公司,并为幼儿园小朋友捐款及赠送一架钢琴,并和公司领导、职工、幼儿园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从友谊商店直到后来发展的华侨友谊公司,这块黄金宝地一直被港澳商人看好,如九十年代末,香港谢瑞麟珠宝有限公司进入哈尔滨市场时,首先就落户华侨友谊公司。
2001年8月27日,由于秋林公司营业现场进行调整,将华侨友谊公司改建为“家电城”。从此秋林公司所属的华侨友谊公司在辉煌的年代里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