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文军(好望角),选自作者游记《边缘旅行》(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年7月),联系方式:QQ2677018332。
—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这是我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面对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和清莹碧蓝的卡拉库里湖发出的感叹。
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是谁说过,生活中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边远之地的憧憬促我远行,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些年来,我试图循着徐霞客地理考察的足迹,踏着玄奘西行取经的脚印,沿着斯文·赫定考古探险的路线,按照《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的指引,在一次次遏制不住的冲动中,毅然背起简陋的行囊,挎上单反相机,怀揣《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跋涉西部,辗转边疆。
在那里,我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旷世美景,了解到了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体验到了与内地迥异的风土民情。这些旅行够不上探险和考察,但也绝不是普通的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从旅行目的地说,这些地点和线路大多位于偏远、荒凉、险恶和高海拔地区,难以抵达;从出行方式说,多数采取的是自助、半自助方式,或者随户外组织一起出行,很多路段是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用专业和现代一点的词,毋宁说是“徒步旅游”更贴切一些。中国徒步网对徒步旅游的解释是:“旅游者以徒步为主要旅行方式,用行走的方式在走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获得强烈的旅游体验。”我的这些行走追求的正是这种理念。
大半辈子与文字打交道,近些年喜欢上了旅行,尤其喜欢去遥远神秘和奇山异水之地,寻幽访古,探胜猎奇,时间一长,觉得光这样走走,回来把照片往电脑里一拷,就万事大吉了,实在有些可惜。“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问自己。
好东西需要分享,于是调动文学潜能,在行走和拍照的同时,尝试写写游记,配上精美的图片,冠以“好望角”寻访之旅,在报纸、杂志、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小范围传播共享一下,居然还挺受欢迎,就连《香港商报》网站也开始用繁体字转载起来。于是胆大起来,索性把这些零零碎碎、或长或短的旅行笔记整理出来,按陆路边境的顺时针方向编排,形成了现在的书稿。
我的中学老师潘荣元和吕玉梅伉俪一生在小兴安岭林区教书育人,很少出门。我通过QQ把书稿发给了他们,年届70的两位老师在为我点赞的同时,帮我找出了诸多文字语法方面的错讹失误,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40多年前他们给我们批卷子改作文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以说,他们是这本书的第一道编辑。他们希望通过我的文字,游览一番他们听说过但没有去过的地方,同时也是在继续尽一个老师的责任。我一向认为,能帮自己找问题、提建议、指路子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实实在在的朋友,我对他们感激有加,敬佩有加。
我的硕士生导师周新城教授对我的文字也很感兴趣,他在看完图们江那篇游记后,回复邮件说“写得不错”,这让我心里多少有些美滋滋的,周教授一向对学生要求严格,很少听到他在表扬谁。周教授对这篇游记感兴趣也和他的学术背景有关,他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研究俄罗斯经济的权威学者。周教授做学问认真,年过八旬的他,通过电子邮件就文中的一个细节与我反复推敲,直到搞清楚才肯罢休。我在体会“走无止境”的同时,又一次加深了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本书序言由我多年的老朋友邹蓝写就。邹兄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从事西部问题研究的学者,他所在的课题组提出的向西开放和发展边贸的建议受到中央高层重视,并得以采纳。自然,他也是国内最早的一位“边地旅人”,20年前我俩桌对桌办公时,我称他是“西部侠客”。在交通、通信和食宿条件都极为落后的年代,他传奇般的涉险远足令人钦佩,他在《喀什噶尔的风》一书中描述的边塞风物让人神往。我每写出一篇游记都要先发给他,得到他很多专业性的指点,并承蒙将其中精彩的章节登在他的搜狐博客、“新山海经”微信公众号和他任副主编的香港《经济导报》上。
感谢蒋频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我与蒋先生相识是一次偶然机会,那次是去黔东南,途经贵阳,朋友做东,席间,一位性格豪爽、酒量逼人的中年男子吸引了我,朋友悄悄告诉我:“他是书法家,杭州西泠印社的。”于是心生一计,何不就此求一幅墨宝?借碰杯之机,我用试探的语气提出了想法,书法家的回答痛快简洁:“没问题!”条件嘛,只有一个——游记出版后签上名送他一本。于是,茅台酒杯一碰,一项重大“交易”达成。两周后,一幅墨香犹存的书法小品出现在我的案头,字体潇洒飘逸,一如其人。
需要感谢的还有“大话哈尔滨”网站的孙勇博士、《香港商报》的林彬彬、《中国交通报》的苏晶和高晓东、中国徒步网的金乔和任明、国际古道网的老探和小小、《北国旅游》的吴雪娇、《发现云南》的杨春、《中国国家地理》的刘晶和杜文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边走边看”栏目的谢舒杨和王嘉玉、作家朋友简以宁、驴友续续、网球伙伴吕士卓……等等。他们或为游记的写作提供了帮助,或为游记的发表提供了支持,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他们中的有些人我至今没有见过,最初的交往无人介绍,没有利益关系,完全出于志趣相投,以文会友,我为这份纯真而感动。
“行险远地,观奇伟景”,这是回黑龙江老家旅行期间,潘荣元老师送我的一句话,是对书稿的中肯评价,也是对我这个边缘旅行者的殷殷鼓励,我想就用它作为本书的结尾吧。
2016年3月28日于北京
能够自由自在旅游的人最幸福
受教了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