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来道外落户和经商的百姓商家日渐增多,卫生事业也很快发展起来。1904年最早的中药铺“永德堂”和“春和堂”开业,随之在药铺里坐堂看病的“坐堂先生”出现了,这就是当初的医生。1910年正值暴发鼠疫的时候,道外区第一个公立医院—“滨江医院”在保障街西端路南成立,院长是奉命来这里控制疫情的著名医学博士伍连德,因此它也是东北地区的防疫中心。
1914年在南大六道街豫南勋街交叉处成立了方济格诊所,也就是后来扩建了的善牧医院。1918年在正阳十六道街成立“宏仁医院”。1920年在二十道街滨江公园附近成立了“北洋医院”。1921年在七道街成立了“慈善医院”。1922年在六道街成立了“仁寿医院”。1927年在景阳街成立了“大陆医院”。1930年在许公路成立了“大成祥医院”。1933年在南勋街成立了傅家店诊疗所,专为妓女检查和治疗性病。1935年在正阳头道街成立了“陈氏接骨院”。1944年在十六道街成立了大型公立医院“傅家店医院”。解放后,十六道街的新世界大酒店改为工人医院,在正阳七道街和八道街之间又建立了道外人民医院。除了上述较大的正规医院而外,还有上百家小型私人中医和西医诊所。
道外区名医多。据《区志》介绍:1910年哈尔并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鼠疫,疫情迅速蔓延,道外区一日病死上百人,滨江厅立即组成防疫局,虽然采取措施,但是未能控制疫情发展。此时,伍连德作为全权总医官奉命来到哈尔滨,不足三个月,就控制了疫情,挽救了数十万人免于死亡。伍连德,医学博士,祖籍广东新宁,1879年生于马来群岛。1899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1907年回国任职于北洋陆军医学院。1910年鼠疫肆虐之际,伍连德深入到道外区探察疫源,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终于控制了疫情蔓延,被清政府授予医学进士。1913年伍连德在哈尔滨主持东北防疫总处的工作,同时兼任道外滨江医院院长。1924年伍连德留学美国,获公共卫生博士学位;1926年又被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伍连德离开哈尔滨去北京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监,1937年辞职返回马来西亚定居,1969年逝世,享年81岁。
道外大成祥诊所创始人冯金封,河北昌黎县人,清朝七品官,在吉林任职。在官期间就喜好中医,尤其擅长中医外科。1905年弃官从医,先是在道里,1932年迁址道外南极街称“大成祥诊所”。“冯金封膏药”是冯氏研制多年的独具一格、疗效极佳、远近驰名的治毒膏药。冯金封信奉佛教、儒教、道教,主张三教合一,乐善好施,给穷人看病不要钱,声誉极佳。1948年10月,冯金封病逝,终年79岁。
著名的王麻子膏药创始人王树森,其父有熬制膏药的好手艺,所买地“王大膏药”在北京牛街颇负盛名。王树森继承父业,熬制的拔毒膏和虎骨熊油膏专治毒痈,疗效甚好,远近驰名。先是在呼兰,后又传到哈尔滨,1936年王树森最后落脚在五道街有轨电车路北和富锦街道口,取名“福庆堂王麻子膏药店”。此处是北市场入口,人流密集,是商家必争之地,生意十分红火。王树森医德医风好,不骗人不熊人,有钱的不多要,没钱的也看病,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特别是劳苦百姓的赞扬。对外地来函购药,不管寄钱没寄钱,见函就寄药,诚信第一。在全盛时期王树森也亲自选料、配方、监制,保证膏药质量。所以王麻子膏药信销东北三省和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远销日本俄国南洋。1946年王树森病逝,其子王殿元继承父业,王麻子膏药一直畅销,直到解放后。
除此而外,中医内科名医高仲山、妇科名医韩百灵、骨科名医陈占魁(即陈氏接骨院的创始人)、儿科名医孙锡泰,内科名医马骥、外科名医冯庆文(冯金封之子),还有西医内科名医钟预衡等,都是老道外人非常熟悉的。
老道外最有名的药店当属老字号世一堂了。世一堂药店开办于1912年,地点一直在道外五道街。药店有中成药、中草药,以中草药为主。草药以全、真、廉著称。到世一堂没有抓不全的药,没有假冒伪劣的药,也没有虚谎高价的药。世一堂的药材来自全国各地,货源充足,种类齐全,真材真质,价格合理。药店有老中医坐堂,号脉开方之后就地抓药,方便得很.拉药匣的业务娴熟精湛,上百个药匣不带拉错的,上小秤的药秤重一次成,十几味或二十几味一付的药,十几分钟之内抓完,一味不少,一味不错。看他们抓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果他们不忙,你问他们每味药的药性,他们会对答如流。我有位高中的同学,他没有考大学,在世一堂拉了20多年的药匣子,对中草药精通得很,后来到了黑龙江商学院中药系教书,现在是中药学教授。除了经营中草药以外,还兼营人参、鹿茸、虎骨、药酒和山海杂货,品质精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