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史话(九)名会名教

道外区的商会、会馆成立的早,组织程度高,反映了这里的民族工商业的成熟与发展。1901年道外区刚刚形成,在商家并不很多的情况下,傅家店滨江公益会就自发组成,自行管理。1908年,公益会改称商会。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后,来道外的商家骤然增多,1905年有商家代表组成的傅家店办事公所委员会成立。1910年滨江自治筹办公所召开议员选举大会,选举正、副议长,筹备成立滨江议事会。

商会成立以后,为保护商民利益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为维护主权同沙皇殖民侵略者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11年滨江绅商鉴于傅家店连年遭受水灾,由滨江商会担保向大清银行借贷10万吊,在现在大新街的位置修建道外江堤,也就是老江堤。同年,滨江商会创办了《白话醒民报》和《哈哈画报》,为道外的发展造势。道外区虽然是哈尔滨唯独仅有的在中国政府管辖之下而非沙俄的附属地,但是沙俄也仍然不甘心,一直在伺机侵扰,其中有两件事尤为引起道外人民的义愤:一是沙俄企图霸占道外堤坝外的江滩地重新设立港口和码头,这就等于剥夺中国人在道外的航行权;另一个是企图把江边通向南岗坡下的壕沟,拓宽开凿成松花江通往火车站的人工河,损人利己,使道外每年都面临洪水的威胁。对此,道外商会多次组织商民请愿,强烈要求政府当局维护国家主权和商民利益,与沙俄进行坚决斗争,使敌人的企图终未得逞。1916年4月,道外商会组织商绅各界集股成立殖滨有限公司,将老江堤前移到现在的江边修筑石砌的新江堤,把江滩地变成新的街道,这就是后来的钱塘、长春、富锦、大新四条大街。1920年,又将江边通向南岗坡下的壕沟填平,修筑了道外通向道里和南岗的主干道,这就是后来的著名的景阳街。1916年10月,为了保护商家安全,滨江商会组织商团武装———团丁40人,巡行街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傅家店商会成立国货维持会,动员全体商家坚决抵制日货。1922年4月26日,由傅家店商会参加发起组织的救国集金赎路会,在二十道街滨江公园召开市民大会,号召集金赎回中东铁路,撤销设立在哈尔滨的“国际监管中东铁路技术委员会,撤退中东铁路沿线的一切外国军队。”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21日道外商会不仅资助救国唤醒团创办的《哈尔滨晨光报》宣传反帝爱国主张,而且提供办报用房,还把救国唤醒团总部的牌子挂在商会的门前。1923年3月哈尔滨总商会发起成立“收回旅大国民外交后援会”,并把会址设在傅家店商会。1924年1月,中东铁路局局长、沙俄残余分子沃斯特劳乌莫夫,利用演戏侮辱中国人,激起道外人民的强烈抗议。1月31日,道外商会召开各界代表会议商定“驱沃”办法。2月19日,哈市各界在道外同乐舞台召开市民大会,强烈要求中国当局罢黜沃氏局长职务,会后从道外头道街出发,经道里、南岗至铁路局并举行了3万余人的示威游行,并向东省特区行政长官朱庆澜面交了“驱沃”请愿书,声明不达目的,市民将自行解决。同年5月,中东铁路进入中苏共管的时期,9月苏联新任中东铁路局局长上任,随即沃氏等沙俄残余分子被撤职看押。1927年9月24日,傅家店商会致电奉天外交后援会,对日本侵略东北、强设领事、残杀华工的种种罪行表示强烈愤慨,并愿做外交后盾。

山东会馆

山东会馆 来自傅氏宗亲网站

除了傅家店商会而外,山东会馆也是很有名的。在傅家店商家当中人数最多的是山东人。山东是沿海省份,特别是胶东地区素有经商习惯,这里的商民从烟台、龙口、青岛口岸登船飘洋过海至大连,又从大连走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其中从龙口出发的黄县商人为最多。有句话大家都知道:“黄县的嘴,掖县的腿”,是说黄县做买卖的人多,会说。在傅家店的商人当中山东人多于河北人,在山东商人当中黄县人最多。1911年,他们在北四道街成立了山东同乡会,设立了山东同乡会事务所,亦称山东会馆,地址在道外万寿宫。1915年,山东同乡会迁至太古街(后来的惠民小学校旧址)。山东会馆“以联络旅哈同乡感情、保护同乡权益、提倡公益、解决急难危”为宗旨的联谊组织。会内设书记部、评议部、庶务部、教育部、编辑部等。编辑部办白话小报和杂志,启迪民智、交流情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5月11日山东会馆联合哈尔滨全市山东籍商民,联名致电北京政府,要求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万勿签字,要力挽主权”。23日又联名致电山东省议会,强烈要求“同期例证,保我主权”,并且表示“如获不得,即率旅哈十数万父老兄弟同汇宗,枝干个,以御外侮”。会馆在维护山东籍商民的利益和组织社会慈善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平常的日子里,会馆每周末举行联欢会,说书、演戏,后来又有唱歌、跳舞,不仅是商人,普通山东人或者不是山东人,都可以参加会馆的文艺活动。所以,山东会馆在山东商家当中威信很高,在普通老百姓中也很有影响。山东会馆一直存在到解放后,大约公私合营后私营工商业不存在了,会馆也就自然解体。

随着总东铁路的建设和通车,外国教会也就纷纷传到哈尔滨。阜头(道里区)和秦家岗(南岗区)比较多,中国人集聚的傅家店虽然没有那么多,但是比较早。上个世纪初,傅家店形成不久,就先后成立了侵信会、福音堂等六、七处基督教会.其中比较大的是1902年在北六道街路西建立的基督教侵信会。1936年该教会重新修建,二层举架很高的楼房,正面楼体顶端是红色十字架,下面樯体雕有“基督教堂”的字样。楼的上下两层都是传教和祈祷的大厅,连接的是室外回廊。后院一趟平房是神职人员的住宅。院内植有树木,幽静素雅。主持教会的是美国人马兰丁牧师。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这所基督教堂继续存在,而教徒减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堂的二楼改为幼稚园,一楼仍然是祈祷大厅,每个星期天还有不少信徒来这里做礼拜,直到1958年这所教会停办,一层和二层都被派出所全部占用.后院平房仍住着原教会神职人员,他们也都脱离了教职成了普通劳动者。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红卫兵在”扫四IN”时把教堂楼顶上的钢筋红十字架砸掉中间的一横,只剩下当中的一竖直挺挺的立了二十多年,直到1987年派出所迁走,教堂重新开放,一副完整的十字架又重新出现在教堂的楼顶上。1988年该教堂牧师杨幼山牵头成立哈尔滨基督教会三自爱国委员会,坚持宗教活动的正确方向。

1910年,法国神父哈茨在南勋六道街和南勋七道街之间的南北两侧建立天主教堂。南侧是钟楼和神职人员宿舍。北侧的东边是教堂,西边是教堂附设的善牧医院。这所天主教堂规模较大,自建立以后曾先后有法国神父希达、德国神父赫林、中国神父曹洪文等十几人任教会主教。1951年该教堂外国神职人员陆续回国,天主教活动一度停止。1953年教堂恢复活动,直至文化大革命为止。

道外区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始建于1901年,地址在南十三道街,是省内比较大的一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做礼拜。由于这座清真寺的兴建,吸引了很多伊斯兰宋道外定居。随着伊斯兰教徒的增多,1908年又在北头道街建了一座清真寺,称为西清真寺。原来十三道街的老清真寺称为东清真寺。西清真寺后来迁到景阳街1958年西清真寺合并到东清真寺。

道外区也有佛教和道教。佛教:1930年在仁里街成立了“净土念佛堂”,主持人是周海山。1934年在正阳十六道街成立了“中华普及佛教会”,主持人是刘福清。在大方里还有一座吉祥庵,主持人是恒性。道教:1918年在太古十五道街成立了城隍庙,主持人是仁诚普。1919年在太古十八道街成立了武圣庙,主持人是叶从端。在五柳街还有一座正阳宫(娘娘庙),主持人是赵静悟。

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受到保护的。但是也有个别情况,如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位于南勋六、七道街中间的天主教堂,该教会主教朝鲜人金善永因参加间谍活动而被捕。还有一些打着宗教的幌子传播封建迷信和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反动会教门,根本不属于宗教。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