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为银燕自行车车标
为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我市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辆自行车—–银燕牌自行车,于1959年在公私合营哈尔滨生明昌机械厂胜利下线。同时也标志着哈尔滨的自行车制造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到哈尔滨,拍摄了一部介绍银燕牌自行车的纪录片,并于1960年在道外景阳街新闻电影院放映。
生明昌机械厂(时址道外靖宇十七道街,现北方橡胶厂)是由祥泰、墨林铁工厂等十几家私有企业公私合营后的国营企业。厂子虽然不是很大,但设备齐全,且聚集着许多能工巧匠。为了向国庆献礼,工厂决定生产自行车。他们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自己设计和去外地取经多条腿走路,工人们日以继夜地攻克无数个技术难关,终于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向哈尔滨人民展示一辆全新、时髦的自行车。
要说它是当时全国最时髦的自行车,是因为它的设计蓝本是德国的鹰牌自行车。新车摈弃了过时的黑一色,设计了彩车系列,靓丽的颜色像彩虹,像盛开的花朵,争奇斗艳。窄圈,窄瓦盖,大牙大轮盘,吊簧座子,前手闸,这些都是时尚设计。瓦盖,脚蹬子,幅条,支腿,后货架全部采用电镀处理。再配上桔黄色的车胎,要说不时髦都不行。最精巧的设计是前瓦盖的前端,有一架铝制喷气式飞机模型,冲破云霄,直上蓝天。遗憾的是那部纪录片不是彩色的。
这辆时髦的自行车分26,28两类;分男车,坤车两种;还分挎斗和不挎斗的。最最精美的是26坤车,它的后瓦盖两侧采用五彩牛筋绳编织的防护网,穿布拉吉骑车不怕缠到车轮里。这种设计我至今没再见到过。
纪录片的情节段落:下班后,我妈妈(她是本厂职工,其他模特也都是本厂工人)和同事们骑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带着幸福灿烂的笑容,行驶在正阳大街上,瞬间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后我妈妈去铁路幼儿园(西大直街,国旅旁)接我。影片特写:我穿着海军服,戴着海军帽,坐在挎斗里,飘带飞舞,英姿飒爽。途经喇嘛台,火车站,霁虹桥……这些都是我在道外新闻电影院里看到的,至于当时怎样拍的,我都记不得了。
—–根据哈尔滨市志–轻工业篇记载:截止1963年共生产2014辆
—–1963年生明昌机械厂解体,一部分带着自行车去了当时在顾乡成立的哈 尔滨自行车厂,一部分去了地质局,一部分去了商业
—–车标上写的是哈尔滨自行车厂,当时还没有真正成立
—–2002年我去北京“新影”查过,没有找到该纪录片。其实,哈尔滨电影公司 应该有存档,电影公司说:1972年资料全都销毁了
—–素材来源于长篇小说《傅家甸的手艺人》
可惜了这样的一家自行车厂,如今常见的自行车并不适合上班族骑行,还是老款式的自行车,而不是各种赛车更舒服
鱼丸、海蛎煎……福建菜真的很好吃!
有机会去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查查或许有线索。那时电影公司还未产生,影院隶属文化局电影处。七十年代新影也来哈拍过一部新闻片,介绍铝制品一厂劳模李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