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哈尔滨国营老饭店: 道里市场饭店

哈尔滨的国营饭店始于1954年,当年9月13日,哈尔滨第一家国营饭店——道外国营食堂正式对外营业。此后经过1956年公私合营的过渡,到1966年,哈尔滨的饮食业全面进入国营时代。现今,哈尔滨人提前国营饭店,主要是七、八十年代的记忆。其中,八十年代堪称是国营饭店的黄金时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私营饭店刚起步,国营饭店依托体制优势,成为市场中坚,很多老字号也重新焕发了活力。九十年代后,国营饭店逐渐没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640-webp

道里市场饭店(1956—1988),由37家“六国饭店”式小食摊组成的国营饭店。

640-webp-1

640-webp-2

三十年代,道里八杂市旧影

道里市场饭店位于道里市场内,是1956年春天,由道里市场(八杂市)附近的37家“六国饭店”式的小食摊合并而成的合作组,同年的6月15日改为公私合营公共食堂。合营后,将原合作组的10个小食布棚改为一个大布棚,由国家派一名干部为公方代表。当时从业人员74人,57人有股金。公私合营后的公共食堂也是面向工农群众。合营后职工干劲大,营业额剧增。

640-webp-3

三、四十年代哈尔滨的“六国饭店”

先在这里解释下何为“六国饭店”,可不是像北京“六国饭店”那样的高档的国际饭店,而是建国前哈尔滨低档快速大众便餐的一种通俗绰号,虽然环境、设备简陋,但胜在品种多样,选择方便,简单实惠,价格便宜。

1957年初,公共食堂由布棚改为板夹泥结构的简易木房。营业面积也有了增加,分为水煎包部、豆腐脑部、馒头部、水饺部、粥部、馄饨面条部、油饼部、米饭汤菜部。

1964年末,公共食堂又接收了区服务局增设的七个服务网点,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能力。

1967年转为国营企业,改名为市场饭店。

1968年在原址基础上建筑了二层楼,1972年竣工开始营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到市场购货的流动人员;主要经营品种是大众化的白饭扒肉、大油饼、清炖鱼、水煎包、开花馒头、叉干火勺等,后来又引进了天津包子,增设了中、高档菜肴。

1970年代,道里市场饭店是道里国营饭店八大中心店之一,当时下辖有中餐部、水煎包部、大油饼部、扒肉部、便餐部、饺子部、馄钝部。

1980年以后,市场饭店服务方式上有了改进,在搞好店内服务的同时开展流动服务、定点送货或登门服务,经济效益显著,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大众化饭店。

1988年3月道里市场拆除改建,道里市场饭店随之停业。

1990年10月12日,哈尔滨市大酒家开业,原道里市场饭店300人成为其职工。

640-webp-4

1982年,位于道里市场内的道里市场饭店

宋兴文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课题资料采集和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研究专家组成员。端街历史文创街区发起人,老俄侨文化复合体创办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研会学术研究与策划小组副组长、常务理事,哈尔滨有影响的餐饮历史文化学者及城史文物收藏家。近年来已经活化多栋历史建筑,著名的有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江畔餐厅”、公司街78号中东铁路会办公馆、横道河子振兴路100号中东铁路护路军军官住宅、端街4号奥谢金斯基大楼。打造了三家博物馆: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博物馆、横道河子100号博物馆、哈尔滨首家街道历史博物馆“端街博物馆”。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