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宴请宾客,同学同事聚会的时候,大中型饭店的包房内,总是能用上类似右图的这种“旋转餐桌”。但是,你是否知道,这种广泛使用的旋转餐桌,竟然也是在哈尔滨首度面世的呢?
转盘餐桌原名叫“卫生式餐台”,1910年东北发生大范围鼠疫,人们对食品卫生都非常敏感。在哈尔滨主持抗击鼠疫工作的伍连德医生跟哈尔滨关道衙门主厨郑兴文讲,能不能设计一种餐桌,放上公共筷子和勺子,尽量减少病菌交叉传染的机会。郑兴文灵机一动,就在一张八仙桌上安装了一个竖轴,与轴相连的是一个圆形餐台。多人用餐的时候,公共筷子摆在餐台上随其转动可供客人使用。
伍连德觉得这种餐桌既卫生又方便,随之将其推广。1920年郑兴文离开道台府,1922年在中央大街开起“老厨家”饭店之后,逐渐发现这种中间带竖轴的餐台长期使用之后容易发生旋转餐台变瓢的现象,于是采用了一个改进的方案:在桌上挖开导槽,槽里面放上类似今天轴承一样的设备,再用一个圆形的盖板盖上——而这就形成了今天转盘的雏形。
如今,我们在使用有机玻璃、甚至玉石等高级转盘餐桌的时候,若是回想起曾经发生在哈尔滨的这一段往事,会不会别有一番情趣呢?
以上的故事来自于郑兴文后人郑树国先生口述。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1920年代的哈尔滨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开放程度上讲,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时尚之都。因此,哈尔滨餐饮界的发明推广到全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至于圆餐桌的创意,很容易想到是源于中国。因为西餐多位分餐制,根本不需要用转盘这个构件来实现夹菜的方便,而且大家聚会的时候不会坐在圆桌而是长条方桌上。
本文资料来源为郑树国口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