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九点整,我准时到达森林街35号的教育宾馆会议室,参见了第二次城市记忆论坛。这次论坛由哈尔滨发改委下属经济研究所承办,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邀请专家的等级方面,都比第一次活动有本质性的提高。可惜的是我前一天晚上休息得太晚,出门匆忙,竟然忘记带相机了,遗憾啊~只好明天向其他与会的朋友索要了。
参加活动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有经济研究所、文物保护站、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办公室的领导,还有黑龙江大学的教授学者,新晚报、哈尔滨电视台的记者前辈。与网站有关的朋友,自然还是老相识,比如中国记忆论坛的雷虎大哥、城市漫步的Lorna、萌萌,魅力哈尔滨的成楠老师。很高兴的是,今天终于当面见到了久仰大名的冰城馨子姐姐,着实感到分外荣幸。
这是我参加过的,讨论最为热烈的茶话会。
首先是经济研究所的周主任介绍活动和研究所的基本情况与基本工作,接下来是Lorna介绍城市漫步的宗旨与精神,重点提到这个想法的来源,以及全国各地关于城市文化类网站的建设情况。接下来是我做的一个关于“哈尔滨本地文化类网站调查”的短报告,向诸位领导介绍了我了解的本地类网站,以及有过交流的站长。其中,重点讲解曾接受我邮件采访的哈尔滨声音地图、哈尔滨格子网,以及哈尔滨人购物网站,对哈尔滨的今天论坛,由于和站长通过QQ交流过,所以也做了阐述。其中,对于声音地图的概念,各位专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个站虽然与我并无干系,但宣传哈尔滨城市文化应当包括宣传同类型网站,我想我做了一件大好事。
接下来,议题从网络文化传播转移到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意见征集上来。由在一线工作的王总介绍总体情况,大家自由讨论。关于道外区中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改造方法,每个人几乎都有意见,而且很难统一。从文物保护角度来看,建筑结构不能改动;但老建筑中水、暖、电等生命线工程一样也没有,要做到完整保护,我看不是困难不困难的问题,俨然就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目前已经完成改造的,占全部规划面积的十分之一,不过目前已经显露出弊端——将老宅中的住户迁走后,没人回来居住,城区的生气没有了……
归根结底,还是文化挖掘和文化传播的问题。老前辈的话很有道理:哈尔滨的特殊性,就在于她是一个有着深厚欧洲背景的中国城市。正如黑大历史与旅游学院李朋院长说的,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定位至关重要,应当甩掉错扣上的“殖民地”帽子,堂堂正正地发展中西合璧的特色文化。
最后,我感觉成楠老师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他向大家介绍了目前举步维艰的跃进小学近况,真是难以想象,在哈尔滨城区之内还有条件如此艰苦的小学,而即便如此,教师们还在坚持对孩子们进行城市文化教育,真是非常佩服他们啊。通过这个平台,相信他们的情况会尽快得到关注,也应该能得到近况解决,祝他们好运!同时,我也产生了能对他们进行一次采访的冲动,不知何时能成行,希望越快越好吧。
总之,这次会议对我来说收获颇丰。如果能将专家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类似导游词的形式,讲述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脉,岂不是一件幸事!
下面是冰城馨子姐姐拍摄的会议实况,你能猜出来哪位是我么?
这种社交,应该多多参与哈。
右排中间那位,很重视的角色还是。
@至尊宝 那正好是我,老兄
@长河 呵呵,我正是回答最后那句:“你能猜出来哪位是我么?”,好不好!
@至尊宝 哈哈哈,我都忘记那个问题了,老兄慧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