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道外拍摄老建筑的照片时,总会遭遇住在那里的居民。二十年前去拍时曾被人赶出来:“拍什么拍!就是因为你们拍拍拍,我们总也动迁不了!”现在去拍照片会有人感伤地说:“多拍点吧,拆了就没了!”也会有热心的大爷们向我爆料,讲讲他们知道的老故事。靖宇街279号建筑就是这样被我的镜头收录,没有成为错过的遗憾。
当一位路过老人建议我拍拍这栋楼时,我的表情一定是犹豫而迷茫的。这栋建筑虽然转角立面有进退层次,可是灰色水泥抹平的面孔还是有种乏善可陈的感觉,又不像日踞时期的现代风格,竟有些类似五六十年代的建筑。 “这是以前的老道外区政府,它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看到八道街上那几个小窗户没有?整栋楼以前都是那样的!”当顺着老人的指点看过去后,我震惊了。“为什么弄成这样了?”“呵呵,不符合工农兵形象呗!”
待走近建筑,细细端详这貌似迥异的两部分,一样的窗型,一样的窗棂,一样的檐口高度,一样的墙体半柱尺度…这完全不同的两段分明就是一栋楼!我忽然间懂得了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是一个被毁了容的丽人,瑟瑟的站在街口,残存着半张侧颜,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过往。
我久久站在那里,头脑中构想着曾经它风华璀璨的模样。连绵的拱形双分窗,华丽的半圆窗间柱,檐壁上、窗口下盛放着牡丹、兰草、卷莲…这样的装饰单元一直绵延过去,会是怎样的繁华似锦?!历来作为装饰重点的转角处又会有怎样的精彩?阳台是华丽的铁艺还是端庄的甁柱?门两侧必然是有巨柱支撑的,是科林斯式、还是爱奥尼式、抑或是中西合璧的千重莲?楼顶有没有厚重的女儿墙?重檐间也许会有精致的浮雕吧,是什么图案呢,福禄寿喜还是石榴百子?然而这一切都已无从知晓了。
这样的门脸背后应该有个怎样与之相称的内院呢?从挂着北八道街1号牌号的门洞进到院里,果然又是一个震惊。虽已变作道外区商委的库房,但这个宽敞的大院在现存的老道外大院中,仍是保护得最整齐的了。这大约与它在九十年代末之前一直是政府机构有关。三层楼的木结构外廊还在,倒挂楣子下方都托着精致的雀替,二三层间完整的木柱楼梯,透空木板的栏杆…这些木结构上刷涂的彩漆还未剥落,灰蓝色、土红色、明黄色、白色,层层套色。细看那廊下层叠的雕板装饰,蓝色的波纹上涂着白色的牙子仿佛松花江上奔涌不息的浪花。这种最易被忽视的精致,往往隐喻着它曾不同寻常的身份。
关于它的故事,记载寥寥。保护建筑名录里有靖宇街279号,却是二道街与头道街之间的中亚金行,显然是门牌号错乱导致的信息矛盾。在它成为道外区政府之前,只说是接收的日伪资产。没有找到它的旧照和建造年代。只有隐约的信息指向它曾经是奉天储蓄总会,如果真是这样的身份,到也配得上这栋曾经华美的建筑。
奉天储蓄总会是东北王张作霖为了整顿金融秩序成立的,是东北地区第二大的半官半私的准银行金融机构,仅次于“东三省官银号”。成立于1917年, 名誉总会长是张学良,总会长张志良。奉天储蓄总会,为支持张作霖军事行动,繁荣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生,贡献很大。“九一八”事变后,总会长张志良被日本人软禁在大连14年,其他负责人也相继离开东北,总会经营无力,于1934年停业。这栋楼后来成为日伪资产。
奉天储蓄总会支票,图片来自中国收藏网
现在怀念这栋楼的大约都是些美食家了,因其楼下开着一家荣华炸鸡,据说口味甚好,每每有一众吃客在小小的外卖窗口前排队购买。院里楼上各房间都充作仓库。现在很多库房都搬空了,破损的天花墙壁,露出板夹泥的结构。长长的木地板失去油漆的保护,已渐腐朽。窗扇摇曳,棚顶渗水。这栋老楼无声的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
从民国时代的绚丽、日据时代的神秘到解放后的巨变,靖宇街279号的命运一直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换着。而现在,当城市改造的大浪袭来之际,它似乎躲不掉被淘汰的命运。它不在保护建筑的名录之中;华服褪尽,它现在的平凡也使人们无暇多看一眼;沧桑尽掩,它曾经的故事也无人知晓。在一个所有的美丽都被疯狂毁灭的年代,它像美丽的花被攀折、被炫耀、被撕扯、被遗弃。也许,这栋建筑终会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惊鸿一瞥,徒留喟叹。
公交路线:
1路、28路、205路到靖宇七道街站下车,步行15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