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来攘往的火车站、川流不息的红军街,这是哈尔滨最核心也是最繁忙的区域。而在车辆拥堵的建筑街对面,红军街的另一侧,却有一条安静的小街名叫银行街。银行街31号就隐藏在这街边绿色的浓荫后,若是盛夏的时节,不特意留心,人们很难注意到这栋建筑的身影。
银行街31号,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始建于1906年,原为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这也是哈尔滨最早的城市电话局,首任局长为俄国人别列捷夫。1898年,沙俄政府派员根据中俄双方签订的《关于中东铁路及经营契约》,在中东铁路沿线架设了通信线路。哈尔滨最早的电话也始于1898年,是中东铁路用于指挥筑路而架设的西至贝加尔、东至绥芬河、南至旅顺口的手摇电話,1903年,中东铁路建设完成,在19处主要车站设置了简单电话,在哈尔滨设置了小规模交换式电话局。1909年,哈尔滨至宽城子(长春)各站间开始办理长途电话,以后逐步发展到各主要车站。
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除对铁路内部服务外,还在哈尔滨市内架设了两条市话线路,一条从秦家岗(南岗)至香坊一带,另一条从秦家岗(南岗)至埠头区(道里)。1922年中央电话局安装了德国制造的自动电话交换机,部份公共场所也安裝了自动电话。1923年又开通了长途电话业务。
1926年这栋建筑又经过了两次扩建,建筑面积达到了近三千平方米。现在的建筑中右侧清水红砖砌筑的寨堡式结构为1906年建筑,左侧有水泥饰面的对称结构就是后来扩建的部分。扩建部分的窗型立面虽有不同,却依然延续了老建筑的建筑语言和装饰符号,使得建筑风格丰富多变而又协调统一。
1928年12月一直被俄国人把持的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被东北交通委员会电政监督处接收,改称哈尔滨电话总局。1933年9月,日伪治下的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管理局在这里设立。1938年底该机构迁到新城大街(现尚志大街)新建的大楼里,而这栋建筑就被改为满铁中心医院的行政办公室和门诊部了。
日本投降后,这里先后做过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的行政办公室和门诊部。2004年10月,铁路中心医院从铁路系统分离,隶属哈尔滨医科大学,这里就成了哈医大四院的门诊部,现在则是哈医大四院的办公楼。
银行街31号,外形错落有致,是中东铁路早期的折衷主义建筑,虽已有百年历史,但主体至今仍然很坚固。在常怀生先生所著的《哈尔滨建筑艺术》中这样形容它“以中世纪寨堡的外形构成旋转楼梯间,尖券或圆券高窗,显得建筑挺拔有力,在局部屋顶的砖砌女儿墙上竖起高高的哥特式小尖塔,尖塔尖券相互呼应,引人怀古思幽。”
这种浪漫主义的中世纪寨堡风格建筑在哈尔滨并不多见,现存的建筑中除了这栋银行街31号,另外还有两座分别是马忠骏公馆(现中山路171号和平邨宾馆1号楼)和原红霞幼儿园(现红霞街99号)。而这栋建筑的很多细节尤其值得欣赏。深红色的墙体上镶嵌着一些精美的几何纹样陶瓷花砖,让人联想到上游街69号的“玫瑰学校”。而双尖塔之间的铁艺又有着新艺术运动的影子。女儿墙上镶嵌的浮雕是不是有些眼熟?那带着翅膀的飞轮和霁虹桥栏杆上的图案一样,这是中东铁路的路徽。
走进这栋建筑才发现,其室内也依然保持完好。墙体非常厚重,所以室内冬暖夏凉,而楼内空间的举架也非常高大。安静的走廊两侧都镶嵌着两米多高的木制墙裙。推开一扇高高的木门,阳光透过老式的木窗洒在旋转楼梯上,拾阶旋转而上,抚摸着光亮润滑的木扶手,感到时光似乎停滞了,仿佛又回到了一个世纪前,一切都还是当年的模样。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心,原来还有着这样一栋安静的古堡,等待大家去发现它的故事。
公交路线:
7路;13路;14路;14路空调;16路;21路;28路;32路;47路;64路;74路;94路;101路;103路;107路;108路;111路;120路;133路;383路;滨郊17路;夜1路;98路;109路到火车站站下车,步行300米
高总您好:看到您在哈尔滨大话里,关于哈尔滨松光影院的历史描述,感慨万千。谢谢您关爱记忆着松光影院的历史苍桑。我是松光影院创办人曲松龄的外孙,我正在和我部队军旅作家筹措一部关于曲松龄的剧本和书籍,曲松龄是爱国民族实业家,他故事可歌可泣,为海参崴和哈尔滨的民族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想我们应该好好谈谈哪段历史,树立爱国精神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