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洋行,旧址位于埠头区中央大街148号,今道里区中央大街120号,中央大街与红专街交汇处。1906年兴建,设计师是著名的АА米亚科夫斯基,1909年落成开业,是日本横滨松浦商会的支店,由水上多喜雄经营,1928年由水上俊比古接任。1935年7月9日改为“株式会社松浦洋行”,资本金30万元,在齐齐哈尔、海拉尔、讷河设有支店。
店内设零售部和批发部。零售部设男子洋服部、妇女儿童洋装部、化妆品部、洋绸缎部、旅行具部、运动具部、洋服毛皮部、贵金属部、乐器部、土产部、点心部、烟草部、玩具部、文具部、家庭用品部、粮食部和食堂部。批发部经销棉毛织物、砂糖、洋纸、建筑土工用具、马口铁、洋钉、烟草、布袜、胶鞋、化妆品、洋杂货、石油、润滑油、煤、木材、面粉、电器、文具等。
俄国侨民会也曾占有此建筑,解放后为外文书店,现为教育书店,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属于仿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是中国大街上最早的建筑物之一。
(哈尔滨松浦洋行旧影)
砖混结构,地上五层(如果算上顶部的阁楼层的话),立面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①底层采用深色调墙面、大面积橱窗的构图,二层以上为浅灰色调;
②建筑二层以简洁的圆额矩形窗为主要特征,窗上刻划精致的线脚;转角处主入口上方饰以大理石人像柱,一男一女(它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姿态优美,这一典型的巴洛克象征手法为建筑增添了浪漫的气息;而建筑沿中央大街方向一翼,采用通长的大面积玻璃窗,折射出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
③建筑的三至四层饰以贯通的科林斯壁柱,每两个圆额矩形窗作为一组,窗上饰以丰富的装饰。三、四层的窗饰又不相同,三层的窗饰乍看起来似一只蹲踞在花叶上的大肚皮青蛙,浅浮雕精致细腻,而四层的窗子则饰以简洁的线脚。这两层窗尺度一致,因而既富于变化又十分统一。转角处也同样做重点处理。转角中央四层的半圆窗上饰以曲线涡卷状断折山花,山花中央饰以精美的花叶状浮雕,窄小的壁柱柱头饰以自由的螺旋曲线,带有“新艺术”特征。最精致的要属窗下圆弧形花萼状阳台,奇异而优美,正如盛放的花蕾。而外凸的铸铁曲线栏杆,呈盛开的花朵主题同样含有“新艺术”因素;
④建筑顶层有半层阁楼层,覆以红色铁皮的孟莎屋顶开有老虎窗,与同样红色调的房融为一体。半球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端部却以类似俄罗斯式“洋葱头”顶作为结束,成为复合式穹顶。作为一种重要的构图要素,穹顶成为中央大街建筑必不可少的谐调构件,不同形式与风格的穹顶相互呼应,形成独特的景观。
(松浦洋行是中国大街上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右侧高层尖顶建筑。)
(几张松浦洋行(图中左一)门前的旧影。因涉及到的中央大街上“松浦洋行”街景旧影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主入口进入建筑,迎面是一小巧的双层木质门廊,走上几步台阶便进入建筑内部。这种将踏步从室外移至室内的作法,是适应中央大街上小尺度环境的需要——如果踏步在室外,则要占据一定的进深,而建筑必然要后退;建筑若不后退,则要占用街道空间,因而将踏步从室外移至室内是两全其美的做法。正对着主入口的是通往二层空间的主楼梯,楼梯为三跑折线型,铸铁的曲线栏杆如生长中的植物一般丝丝缠绕,水磨石台阶上镶嵌着深色的三叶草花纹,显得古朴而典雅,再配上深栗色木制墙裙、精致的石膏浮雕灯圈及优雅的灯饰,建筑的深沉气质油然而生。
(上个世纪60年代时期的松浦洋行旧址)
(1989年时的中央大街及松浦洋行旧址)
(1995年时拍摄的中央大街及松浦洋行旧址)
(2012年1月3日,中央大街松浦洋行旧址。)
建筑平面另一有趣之处在于,循着与主入口相对的主楼梯只能到达建筑的二层,而若想到达建筑的3~5层,则需从侧楼梯进入。教育书店今天的布局是1~2层对读者开放,3~5层则属于其它办公用房。因此人们或许会感到奇怪:“建筑看起来明明有五层,为何一进来却只有二层呢?”了解了其平面布局,便不会诧异了。
该建筑被2004年建筑部与中国工程科学院评为中国历史最有代表性的100座建筑之一。
编辑注:这栋建筑目前是中央大街游客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长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