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家馆创始于1927年,位于正阳街路北、正阳十一道街与正阳十二道街之间,是哈尔滨历史上资格最老的回民饭店之一,也是解放前哈埠回民饭店四大家之一。
美食地图收集老道外的影像不少,但一直没有正阳十一道街至正阳十二道街路北的街景。这张新近发现的老明信片记录的是1930年代初傅家甸的全景,照片是从正阳南十二道街向西俯拍的,较为清晰的地呈现了路北的街景。经过老回民确认,紧邻白色二层楼房的平房就是“老郭家馆”店址。此楼房最东侧的门市在1946年开设回民饭店“华兴号”,后来成为国营“道外回民饭店”的店址。
1933年《最新哈尔滨市街地图》
挂双幌的老郭家馆
道外是哈尔滨回民的聚居地,哈尔滨开埠之初,从关里来哈的回民就落户在此,以山东、河北回民居多,不是同族亲朋就是乡邻,所事者也以饮食业、肉铺业为最。“四大家”就是对当时四个创店时间早、经营时间长的回民世家的称谓,这四家无论是在辈分和声望都非常之高,是哈尔滨回民饭店的老字号、老字辈。
老郭家馆除了在老道外和回民中享有声誉外,解放前关于饮食业的资料中也多有其记载,是哈尔滨蓝幌饭店的代表。1933年《大哈尔滨案内(指南)》记载,郭家馆经营各种料理、包办酒席,地址在道外正阳十二道街11号;1934年《哈尔滨特别市道外商号名簿》记载,郭家馆为十等一级,除了正阳十一道街老店外,还在桃花巷路北有一处分店;1937年《哈尔滨特别市道外商工名录》记载,郭家馆恩记位于正阳十一道街8号,店主郭绍先,有人员七人。1933年出版的哈尔滨老地图中,还明确标注了老郭家馆的位置,在正阳街十一和十二道街之间,左侧是庆记书局,右侧是基督教会浸食会,同街段上还有新发包铺和新海轩饭馆,对面是松天医院、滨兴盛杂货店、东升利电料行、万昌隆工厂。
老郭家馆创始人郭绍先(?—1984),山东莘县张鲁集人,兄弟六人,排行老六,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闯关东”来到哈尔滨,据说先是走街串巷提着篮子卖包子,后来积攒了一定资金,在正阳十一道街开设郭家馆,因其开设时间早,在道外回民圈内声望高,故人称老郭家馆。哈尔滨另一家老字号回民馆“镇兴馆”的创始人杨增善就是在1925年随回老家探亲的郭绍先来哈尔滨的。
据郭绍先的后辈郭大林回忆,公私合营前老郭家馆还保持着解放前的原貌。招牌为黑底白字,店面为长方形,面积有近百平米,放置12张大方桌,桌面四边是木头框,中间铺着白瓷砖,菜单为一张红纸,手写了菜名贴在墙上。经营的溜炒菜品种很多,吃什么做什么。郭大林随口说出了几个菜名。有扒肉条、溜肚领、溜明镜、焦烧肉条、锅包肉等。主食讲究应季,夏天是锅烙、水煎包,冬天是馅饼、烧麦、蒸饺。馅饼是牛肉馅的,直径有10厘米左右,面皮很薄可以看到馅。
老郭家馆名师荟萃,灶上堂前的各个经验丰富。厨师马炳生、面案金广利、杂工马学文是老郭家馆的老员工,一直跟随着郭绍先到公私合营。马炳生厨艺精湛,是老郭家馆的元老。1959年后,老郭家馆被合并到道外回民饭店,马炳生也转到道外回民饭店当厨师。公私合营初期,名响堂马彦章、李发振、张金柯也在老郭家馆工作过,服务员还有年轻一辈的张云武、郭大林等人。香庆饭店的第一任经理李树梧,1934年来哈就是投奔的老乡郭绍先,在老郭家馆学徒。
1956年,老郭家馆变为公私合营饭店,与冀南村、华兴号、戴家馆、三合成等私营回民饭店一起被划归到道外饮食业第三中心店名下。
1959年,调整饮食网点,老郭家馆等饭店的字号被取消,合并重组成“道外回民饭店”,店址即是老郭家馆和华兴号原址所在。人员也被分配其他饭店,老掌柜郭绍先被分到景阳街上的向阳饭店(原吴记仁义馆)做面案,一直在此工作到退休,1984年去世。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