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外专红色经典:七 精英辈出桃李满天下(二)外交界 齐怀远 李凤林 潘占林

文章目录[隐藏]

齐怀远

1930年1月生于上海,原籍湖北鄂城(今鄂州)。1948年入华北人民大学1部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并进入外交部工作,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馆翻译、随员、3秘。1960年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科长。1963年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馆3秘、2秘。1971年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1972年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处长。1974年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馆参赞。1977年至1982年任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使馆参赞、公使衔参赞。1983年1月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同时担任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1984年8月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党委委员。1986年3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1991年8月-1994年11月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1994年5月-200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共第13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届中央委员。

从齐怀远的工作经历看,从1950年哈外专毕业工作伊始就在外交部,是地地道道的职业外交家。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驻外使馆工作(其中在东德21年,在西德6年);第二阶段是做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第三阶段是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和副部长;第四阶段是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齐怀远从1950年到1983年,中间扣除6年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担任副科长、处长和对外友协工作外,一共在驻外使馆工作了27年。能够长期驻扎在同一国家这么久的外交官员已经非常罕见,而且无论是东德或是西德,都是原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成员,在这样举足轻重的国家使馆,几乎连续驻扎了27年之久,这是绝无仅有的。齐怀远在东德的前10年官至2秘,在西德的6年期间,齐怀远连续从参赞升至公使衔参赞,公使衔参赞仅次于大使,由国家元首任命。齐怀远在两德履行使命的27年中,具体都做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他对两德的深入了解和国家对两德政策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1983年1月被外交部紧急召回,这是因为外交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任命齐怀远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并担任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发言人。外交部最早的新闻发言人是乔冠华的夫人龚澎,在齐怀远之前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是钱其琛。齐怀远是外交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后的首位新闻发言人。1983年3月1日齐怀远主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外交部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为什么外交部选择了齐怀远为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发言人?除了因为齐怀远有长期驻外史馆一线外交工作经验而外,与其长期在西德东德这两个美苏两霸的窗口和桥头堡国家不无关系吧!作为外交新闻发言人,了解美苏两霸和西方发达国家(即第一和第二世界,我们自己就是第三世界)的,最佳人选当然是齐怀远!

齐怀远担任第一任新闻发言人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给“新闻发言人”留下的东西却不少。其中很重要的是他树立了一个开明亲善的中国外交官形象。他说,作为发言人,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争取志同道合者。首先是争取十三亿中国人民,理解、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同时,在国际上也要争取尽可能多的人理解和同情我们的政策。而为了让中国的声音在国外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外国驻华记者是一个重要渠道,应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成为“好的中国通”——能够了解真实的中国,并客观报道出去。有些提问“刁钻”的记者,大多数也是为了了解更多的事实以进行报道,这一点我们和他们的愿望是一致的。所以都要尽可能不说“无可奉告”之类使其失望的话。相反地是要实实在在地回答记者提问,不回避敏感问题。齐怀远也坦承在自己的任期内没有碰到挑衅性提问。但是绝对不会遇到别有政治用心的提问也是不可能的,一旦遇到就要坚持立场,保留锋芒,在回击对方的同时不失大体。

1983年3月初一年一度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从齐怀远开始,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也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因而也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齐怀远认为,两会虽然一年一度,但是由于政协由30多个界别组成,涉及政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民族、宗教、港澳台等众多方面工作,如果不掌握各方面的政策,不熟悉政协的全面工作,就很难适应政协新闻发言人的角色。纵观齐怀远以来的全国政协会议的新闻发言人情况,他们多有处理外交事务、应对全国新闻传媒的熟稔经验,有的还是从事过外宣工作的领导和专家。

齐怀远自1994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和党组书记。从外交部转到对外友好协会,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从一线转到二线,而齐怀远却绝不这样认为,因为他的长期外交工作经历使他深知孰轻孰重,也没有任何轻松感。齐怀远在50、60、70年代驻德使馆工作期间,正值我国受到西方和苏联及东欧联合对华封锁的时候,官方外交基本上停滞不前,而只能依靠非官方的民间外交,包括民间贸易,进行有限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此时以毛主席为首的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间外交,并且巧妙地策划了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官方外交的僵局,用小球推动了大球,结束了美欧长期对华封锁的局面,开创了二、三世界与西方发达国家联手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后来变成共同与“一超”斗争的世界大格局。作为中美中苏外交从紧张到缓和全过程的亲历者。齐怀远深知民间外交的极端重要性。1994年担纲对外友协主要领导人的齐怀远上任前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把和平演变的矛头直指中国,大有在中国搞颜色革命之势,此时此刻的外交工作既要防范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更重要的是,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此时的以官方外交为主导的半官方和民间外交何其重要、何其艰巨、何其紧迫!而在外交工作中官方外交、半官方外交、民间外交,这三套马车中竟有两套马车由齐怀远驾驭着!我们猜想,那些年他非但不敢有一点闪失,还要调动一切聪明才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千方百计地开创民间外交的新局面,何谈“二线”,何谈“轻松”!在担任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期间,齐怀远不负党的重托,凭借自己长期的外交工作经验和广泛的国内和国际人脉,把对外友协的民间外交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与政府外交相辅相成,相互辉映!

齐怀远主持对外友协工作期间,根据民间外交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宗旨和民间外交稳定性、包容性、灵活性的工作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扩大对外友好往来的领域和层次,在政治方面的友好往来,向外国政界、经济界、文化界乃至普通人民传达中国人民的友好善意,介绍中国革命的正义性以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当今世界各国政局发生变动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些民间人士今天还在野,明天就有可能上台执政。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民间友好往来,争取这些国家更多政党、更多集团的政治家都对中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因而在他们进入执政时能对中国采取比较友好的政策。特别是世界上某些政治家对中国怀着偏见,甚至持激烈反对的立场,但只要他们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一旦与中国产生实际接触,就有可能打消偏见,化解敌意,转而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注意上层,同时不忘基层。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上层工作影响大。注意友好工作的发展与继承,用真诚去赢得友谊,坚持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国际形势发生动荡,国家关系发生曲折,或者出现突发事件使新老朋蒙受巨大损失的时候,代表中国人民向他们表达同情,这是最为有效的交友工作。

在经济方面的友好合作,是民间外交重头戏。这些年我们与国外的企业家、企业集团建立广泛联系,组织过许多双边的和多边的经济合作讨论会,选择对国家发展有意义的课题,组织中方各界人士与外国同行进行交流和对接,这是双方双赢的好事。目前还开始组织与特定国家合作的机构,如中国西班牙论坛、中国沙特企业家合作委员会,在从事经济合作方面迈出了新的步子。为了推进经济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对外友协内设了组织、协调和服务机构。

在文化方面的友好交流,是最动人、最光彩、最长远、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外交。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深刻、最有感染力、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往往是一场演出便能掀起强劲的“中国热”!文化交流是思想上、精神上、心灵上的交流,是两国和多国人民对中国深层次的认同,其意义和效果是不能用一时的友好来衡量的,是超越时空在更久远的未来持续推进友好的积极力量!长期以来世界若干地区冲突频仍战乱不已,实质是文明文化的差异和不同,而又不能相互包容,所造成的。我们主张文化交流,就是各种文明文化相互包容,取长补短,精神的力量必须用精神来解决,决不能用物质的(解决)。由此可见,民间外交中的文化交流,其意义不只是增加友好和友谊.文化且还是避免由于文化冲突引发的战乱。

李凤林大使

1935年生于吉林省。曾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和莫斯科大学。1958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曾长期为国家领导人担任俄语翻译。历任苏联东欧司处长、副司长、中苏谈判办公室主任、驻苏联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等职。1988年至1998年先后任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兼驻摩尔多瓦)、俄罗斯大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资深翻译家、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北京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10月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凤林1988从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的任上调驻保加利亚大使,此时他已经在苏联使馆工作了20多年。在保加利亚的2年半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这国家动乱到共产党失去政权和国家彻底演变的全过程;后来他又到了罗马尼亚,那里因为齐奥赛斯库夫妇被残害其演变过程更显残酷。在七个被和平演变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李凤林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两个!之后,1992年李凤林又重新回到我国驻苏大使馆。1995年苏联解体改称俄罗斯,随之李凤林又成为我驻俄罗斯大使馆大使。作为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当事国的中国大使,李凤林深感比驻在国大使更重的责任压下来,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这就是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亲历者的身份,客观讲述历史真相,科学分析历史必然,最终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吸纳苏联和东欧的历史教训,走好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95年李凤林带着东欧剧变的思考,重新回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并改任驻俄罗斯大使馆大使。不久赶上1996年俄罗斯大选。1991年叶利钦上台后并没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好日子,相反经济一路下滑,百姓更加贫困,人们对叶利钦非常失望,所以在第一轮大选中他并没有当选,与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一起进入了第二轮选举。可在第二轮选举中人们还是选择了叶利钦,而没有选择久加诺夫。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人民宁可再给叶利钦一次机会,也不肯让久加诺夫的共产党重新执政,这又是为什么? 李凤林认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反对党和反党分子欺骗和操纵群众,以街头政治的形式,挑起动乱,一步一步地迫使共产党下台,而从本质上看,是人民抛弃了这里的共产党。斯大林背离了苏联的国情,将他在特殊历史时期推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使得拥有那么多丰富资源的大国却捧着金碗饿肚子,在十月革命后的三十多年里就发生了四次全国规模的大饥荒。同时,斯大林将计划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行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唯一例外的南斯拉夫企图摆脱斯大林控制而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敌人,开除于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苏共批判斯大林不彻底,只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不批反而发展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搞独裁政治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除军事产业和产品而外,经济结构长期失调,民生产业和产品生产长期滞后,人民生活长期艰难与贫困。很显然,这是一次对俄罗斯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人民完全失去了对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的信任和信仰,是人民抛弃了苏联共产党!李凤林说,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共产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的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的记载。这就说明,广大苏联人民(包括苏联共产党内)对苏共和社会主义确已失去信心,是人民抛弃了苏联共产党。人民害怕回到苏联的旧体制中去,这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准确地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弹冠相庆,并且一致将下一个和平演变的目标指向中国,狂妄声言20世界末对中国将“不战而胜”!这说明美国和西方世界并未搞懂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真正原因,因而他们的预言是注定而且已经破了!

中国为什么能够摆脱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命运,没有垮掉反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强国?一句话,就是因为中国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早在1955年毛主席就因为看透了苏联的所谓社会主义模式走不通,而在《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苏联的路走不通,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就是我们现在所概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为此曾经遭到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集体围攻,并于1959年苏共停止对华一切援助并撤走在中国的全部苏联专家。但是这没有能够阻止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脚步,经过长期正反两个方面的长期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政治经济社会长期稳定,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总方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世界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建立正常稳定友好和谐的中俄关系,是李凤林另一个长期关注和反复宣传的问题。2009年李凤林借中俄建交60周年之机,以前后两个友好条约为载体,谈了两国之间截然不同的两种关系。

1950年2月14日,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是当时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并存的情况下,中国一边倒,倒向苏联,与苏联政治军事结盟的条约。这是当时中国的历史必然选择。这个条约,一方面,对新中国的安全和国家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照搬苏联的发展模式,当时叫“苏化”,使我们后来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弯路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李凤林还认为,因为当时中苏两国之间由于力量的悬殊,苏联对中国采取了一种老大哥保护小弟弟的态度,所以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质上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李凤林的如此评价遭到俄国朋友的强烈质疑,他们说李凤林忘恩负义,忘记了当年苏方对新中国的无私援助。李凤林据理力争,罗列了当年苏方在旅顺、大连、中长铁路,还有在新疆的特权等等问题上,难道能够说明两国关系是平等的吗?他们也无话可说。最近解密的苏方档案进一步证明,在朝鲜战争前后斯大林仅仅为了保护苏方在中长铁路和大连和旅顺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国利益挑动朝鲜战争的内幕。邓小平在1989与与戈尔巴乔夫会面时指出,这个条约使中国感到屈辱。

60年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俄两国国内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苏联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俄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俄关系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探索、相互适应,已经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两国的关系。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确立为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到1996年定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确定两国新型关系的一个条约。此后的两国关系一直沿着持续、稳定、日渐成熟的轨道不断的向前发展。李凤林认为,现在的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了两国交往将近400年的历史中最好的时期。这种关系的主要特点:这是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伙伴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双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独立自主的处理国际事务,既充分照顾对方的关切,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给予支持合,同时也不排除在合作中的公开竞争。这种关系符合国际局势发展的大潮流,同时也最具有生命力的大国关系。

在此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指引下,中俄友好合作是真诚平等互利共赢的。为了解除俄方的心里障碍,我方尽早完成边境划界,为中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奠定政治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俄罗斯远东开发与中方东北振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俄罗斯对其总体发展战略是向西还是向东尚未最后敲定,远东的总体战略规划有待最后确定。对于远东经济一体化合作,俄罗斯何时参加,参加的项目,带着什么东西参加,想从一体化中得到什么东西,要耐心等待。对于经已有的经济技术合作正在不断地从能源合作向技术、科技、资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扩展。
中俄友好合作的领域是极其广泛的,其中军事技术合作是中国与其它大国所没有的,包括军事技术合作、武器装备买卖、情报交换等等,这是中国与其它大国关系中所独有的,也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特殊性。但是,这种军事技术合作是互惠互利双赢的,受市场经济规律和知识产权保护的。

中俄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方关系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世界和平和稳定,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俄关系排除了以往那种利用矛盾,联合一方反对第三方的冷战思维,而以合作共赢的理念面对全球的威胁和挑战。中国一贯主张俄美关系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希望俄罗斯同欧洲不断改善关系。因为这符合世界潮流和各方面的根本利益。

中俄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支持和发展包括20国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四国等新兴国家的多边合作,大家的事情要由大家说了算,维护各方合法利益。

中俄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活力,也为世界大国关系树立了榜样,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

李凤林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以来,利用一切场合,向国内外朋友积极讲述新的中俄友好条约,宣传建立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巩固和发展中俄两国友好关系,推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作为老外交官的李凤林,具有崇高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潘占林

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大使 1942年10月17日出生于齐黑龙江省齐哈尔市。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即后来的黑龙江大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1992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1994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大使。1997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邦大使,在任南斯拉夫大使期间,亲历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馆大使馆事件和南斯拉夫大风暴。

先后三次在中国驻苏联使馆工作,经历了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曾在外交部苏欧司工作,任苏联处处长和参赞,见证了中苏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曾任以色列等国大使。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突遭美军轰炸,中方3人死亡,20余人受伤。世界震惊,中国怒愤。中国民众纷纷围攻美国华驻大使馆,而美国官方除了道歉还是道歉。

就在美国轰炸我使馆的前半小时,已经在爆炸声中敖过了40多天的人们想趁周末放松一下,十几个人凑到地下室打牌。当时由于战争引起停电,使馆一直靠自己的柴油发电机供电,为了节省燃料,当天夜里11时15分,使馆停止供电。当时有人向潘大使反映,今天是周末,能不能让大伙多玩一会儿,潘大使看了看表说:“大家最近都很累,睡眠严重不足,还是早点休息吧,防止晨昏颠倒。”潘大使也没有想到半小时之后的11时45分,一枚激光制导炸弹从露在地面的窗户准确命使馆作为活动室和食堂的地下室。如果此前使馆人员不提前离开,最后牺牲的不是三个人,而是十几人!同时被炸的是与使馆大楼十几米之隔的两层大使官邸,官邸的主人———潘占林大使,刚刚回到二楼卧室,正准备休息。一声巨响过后大使看到卧室双层窗已经离开窗框、被甩到屋里;碎玻璃顷刻间覆盖了挡在大使卧床旁边的沙发;墙皮脱落;原本关着的门突然像不禁风吹的皮囊凸了出去。很快警报再次响起,北约的新的一轮空袭又开始了。在现场的南斯拉夫救援人员提醒潘大使,第二次打击往往针对救援人员,而且杀伤力更大。话音未落,一枚导弹从众人头顶呼啸而过,击中了离使馆只有半里路的一座旅馆。

潘大师回忆说,当时地面比较混乱,使馆幸存者、救援人员和各种车辆混杂在一起,如果再有炸弹来袭,后果不堪设想。为保证大家安全,潘大使决定使馆人员撤离到附近宾馆。安顿好后,急于了解伤亡情况的潘大使立刻搭上一位记者的车赶往医院。按照医院规定,没有院长的允许一般人不能进停尸房,而当时天还没亮。潘大使硬是把医院院长从床上叫了起来。看望了牺牲的和受伤的几位同事后,心情沉重的潘大使又立即返回使馆,因为他发现死者和伤者中没有使馆武官,必须找到最后一个失踪者。但因为第二次空袭还没有过去,南联盟警察拦住了大使。

“我们里头还有人,请把你的手电筒借给我!”大使说。“你进去,第一危险,第二找不到人”,警察摇了摇头说 正在交涉中,里面穿来一个好消息,武官找到了。上面只是介绍了使馆被炸时的情况。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中国大使馆?美国当时的解释是“误炸”。这个解释当然不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怎么可能是“误炸”,又怎么可能偏偏“误炸”到中国大使馆头上?很显然,这是美国对在科索沃战争中支持南斯拉夫的中国施行的报复行为嘛!其实,这正是美国所要制造的假象,以此掩盖事情的真相!连美国国会都被蒙蔽了,同样以为轰炸中国使馆是美国在教训支持南联盟的中国。而在那个时候,知道真相的只有美国和中国。作为当事国的中国,既不认为是美国“误炸”,也不认为是为了报复中国支持南联盟。那么,美国究竟为什么要轰炸中国使馆?因为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是隐蔽的,所以其结果必然模糊不清。

1999年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我国不仅在舆论上支持南联盟而且派遣了军事顾问。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出动了F117战斗机对南斯拉夫重要目标狂轰乱炸,这是美国研发的一种隐形战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型战斗轰炸机。雷达发现不了,南斯拉夫领导人一筹莫展,此时中国军事顾问做了策划。3月27日,美军意大利机场的几架F117夜鹰隐形战机像往常一样起飞,扑向南斯拉夫,与此同时,在意大利美军基地附近蹲点的中国军事人员,将起飞时间通知了南斯拉夫的中国军事顾问们,中国军事顾问根据该基地与南斯拉夫的直线距离和美军F117的巡航速度,测算出了F117到达南斯拉夫边境的时间,并且通知了南斯拉夫防空部队,时间点一到,所有防空火力一块开火,果不其然一架F117被打了下来。南政府把F- 117的导航设备、带有隐型涂料的表皮残骸、发动机喷口耐高温部件秘密移交给了中国军事专家,就放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地下室,供中国的军事专家研究。

然而中国的军事专家一开始并不知道,F-117的导航设备装有保密自毁装置(如果该机坠毁,自毁装置将自爆并炸毁导航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但是,令美国人失望的是F-117坠毁后,自爆装置失灵,而导航系统内部内嵌式电源仍在工作,并且不间断的发出其定位信息,这使得美国人在很短时间内找到了F-117残骸的精准位置。虽然中国人发现后迅速断掉了电源,但为时已晚。美国人还是发现了坠毁的F-117隐形轰炸机的存放位置是中国大使馆,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中国人了解到美国的军事核心机密。美国情报人员又找到了中国大使馆的建筑师,了解了该建筑一共有五层,每层地板的厚度和楼顶的厚度,为钻地弹输入了参数。5月8日,美军的B2轰炸机从本土起飞,飞到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了几枚钻地弹,然而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大使馆楼顶架设了卫星信号接收装置,美国人投弹时激光恰好照射到了接收装置上,这样楼顶上就相当于又多出了一层,根据激光指引和之前设置的参数,每枚钻地弹每穿过一层炸一次,这样楼顶和楼上5层全都被炸了,地下室里的F117残骸却幸免于难。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只发射了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直接穿过几层楼打到大使馆地下室,落下后居然没起爆,中国人最终还是取回了F117的部分部件。

不管是什么情况,这架隐形轰炸机残骸,极大帮助了中国隐型飞机的研制。据说我们隐型材料的研制进度一下加快了十年都不止,而这种进步是以牺牲三位战友和部分人的伤痛为代价的。

在整个事件当中,潘占林大使坚定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指挥若定,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保护了缴获设施,保障了我国重要军事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2013年,潘占林大使,应邀到上海同济大学作了题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亲历北约南斯拉夫炸馆事件》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回顾了自己所亲历的1999年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的经过,讲述了在此过程中,我使馆人员以祖国利益为重,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力保国家机密文件、相互救助、共克时艰的感人事迹。潘大使谆谆教诲青年学子:“希望同学们时刻坚守‘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学成后为祖国效力。”

刘德基

本名刘德基,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一生工作了两个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各18年。政策研究和新闻工作者。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黑龙江省政策学会会长。点击进入刘德基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回忆熊映梧老师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学界有“南卓北熊”之说。南卓,指的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卓炯;北熊,指的是我的老师、黑龙江大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