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即今哈肉联的前身。1913年,哈尔滨因中东铁路的修建而逐渐繁荣起来。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融合、发展,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城市性格逐步形成。就在此时,英商马前氏投资5.5万英镑,在哈市道外(傅家甸)八区英国街1号建立“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是哈埠地区最早形成的三大知名企业之一,曾位居全国十大肉联厂之列。当时公司引进俄籍大技师爱金宾斯的红肠加工技术,建成灌肠厂房,生产出哈尔滨“第一根红肠”,标志着“哈肉联红肠”的诞生。
1915年,公司从英国引进锅炉、发电机组、制冷机械等设备,相继建成屠宰场、冷藏库、养鸡场、饲料库,车间、厂房15000多平方米。1917年,通过经纪人收购哈尔滨附近地区的猪、牛、羊,屠宰加工冷冻后经海参崴海运出口英国。1927年,由于铁路费用过高,英商把出口业务部分转往张家口、天津等地,哈尔滨收购加工和出口鸡鸭业务量下降。1942年,日伪当局强行接管英商“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改名为“满洲畜产株式会社鸡鸭公司”。次年又改名为“满洲畜产会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苏联红军进驻并接管“鸡鸭公司”。当时,公司主要收购猪、牛、羊进行加工,一部分供给我国东北的苏军食用,一部分运往苏联。1946年,政府正式宣布对“鸡鸭公司”进行军事征用,由东北财经委员会东北贸易总公司领导,更名为“东北鸡鸭公司”,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全国重要的军需供应基地,圆满完成了军需供给任务。
1958年,企业正式命名为“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哈肉联”。1964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哈肉联厂由省商业厅下放,划归哈尔滨商业局。1979年,翻建8000平方米猪舍,活猪存放量达到10000头。投资670万元,翻建2100平方米肉制品车间。1985-1987年间,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从能源、饲养、存放、屠宰、肉制品、罐头制品、生物制药、生物饲养等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全厂生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肉类综合利用的加工企业,位居全国十大肉联加工厂之列。
2003年,公司与雨润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了“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后的企业,以生鲜加工产业、肉制品加工产业、商贸物流产业为主要经营项目。2004年,公司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06年,大众肉联双城新工业园区落成投产,哈尔滨大众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肉类食品加工基地。2007年,哈肉联红肠制作技艺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哈肉联系列食品成为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指定肉制品。2010年,哈肉联红肠礼盒成为上海世博会黑龙江馆官方指定礼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