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木头枪上学的记忆

来源:http://www.gczyqzggpy.com/wzContent.asp?xwlx=zzwj&id=2485

1971年,我上小学3年级。记得那年上学期的一天,学校下发一项通知,今后各年组不再称为几年几班,以后要称为连、排,如我们3年3班要称为3连3排。体育课改称军体课,课间操称为军体操。我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也被改称“军体委员”。同时学校还号召学生都做一只木质长枪,每天上学时都背在身上。

从此一场作木枪运动开始了,每名学生都要求家长给做木枪,当年每家找一块能做枪的木料不是简单的事,有的家里两三个学生都需要枪,难坏了家长,但谁也不能违背当时号召。我父亲在家柈子垛里,左翻右找,精挑细选,好不容易找出一块适合做木枪的材料,求单位的木工给锯出个枪样,又经父亲两天刀刻斧凿,精修细作,一只有模有样的木枪做好了,然后用墨和肥皂把木枪的局部外表染成黑色,把枪托部分打上木质色又刷上清油,父亲还给我做了一把木质刺刀,涂上银粉。嘿,别说看上去黑光光亮晶晶,还真像个“真家伙”, 拴上背带,一支木枪终于完美无缺了。我背上木枪乐得合不拢嘴,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一周以后3年级以上的学生基本都背上了木枪,我们每天唱着“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歌曲。

1966年底文革初期孩子们模仿大人当红小兵  来源:凤凰网

从那时起,每天的课间操不再作体操了,都在练习徒刺刺、卧姿射击、对空射击、防空等军事科目。上军体课不但练习刺杀、卧姿射击还练习匍匐前进、正步托枪、持枪跑步、步伐训练、防化训练等。在步伐训练时,一边走一边喊口号;“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二——三——四”。

我们班在全校训练成绩突出,次年6月,班里还穿着统一的草绿服装,参加了一次模拟攻碉堡演习。全班同学都戴着用柳树枝编成伪装帽圈,排成四排卧倒,距离我们前方30米远放着一纸糊的碉堡,由排长方健飞手提炸药包,匍匐前进去炸碉堡。全校师生观看,场面十分精彩。放学时一些男同学,提着木枪你跑我追,还不断地喊,“冲啊——!缴枪不杀!”军训气息特别浓。

1966年底文革初期孩子们模仿大人当红小兵  来源:凤凰网

当年的学生基本都有木头枪,到了晚上邻居的小朋友们也都背着木枪,有的用毛巾裹在头上,是八路军武工队,有的把帽子用竹条子圈称圆了装汉奸。模仿着电影里的情节,开始“抓特务”、“攻碉堡”游戏,每天都玩到家长来喊才回家。

到了学年底,各学科考试完成,军体课这科,由全校统一组织3年及以上的学年组,背上背包,扛上木枪,行军5公里,这算完成军体考试。

时间虽然过去了40多年,但背木头枪上学的记忆是难忘的。

来源:凤凰网

 

王树元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曾在《人民铁道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铁道报》 、《哈尔滨党史》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联系方式:307174705@qq.com

相关推荐

渐行渐远的秋林记忆

本文原载2023年12月29日《新晚报》“人世间”版 ,标题有变。 作者题记:散落在秋林的美好记忆,仿佛是金黄色的落叶,轻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