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四十年前大院里的婚礼:鸡鸭鱼肉四大件 啤酒白酒可劲喝

#哈尔滨老道外口述史#

采写+摄影=张澍

吕成斌,住在哈尔滨市道外区景阳街414号——原292号院。这院1931年建成,1944年出生的他,在1940年代末期搬进这院,一直住到至今。

景阳街414号——原292号院。这院1931年建成

大院里的婚礼:搭棚子、二悠、一元康夫

小时候,这院里还有个私学馆,但家里没送我去。我在水晶校上的小学,在南极街上的20中念的初中。那时候的初中,初一初二年级多,一个年级十几个班,到了初三,就没几个班了。家里孩子都多,一般没钱供孩子念完全部学业,多数同学,初二念完后,就找临时工干活挣钱了,能念完初三的,一是家里条件还可以,还有就是学习好。

当时活好找,干不过来。我初三没念完,就在基建公司找了份活干,瓦工,学徒。一去时,每个月开18块钱。三年学徒满,定了一级工,计件工资,每天开一块三毛八。

二十岁1964年那年,我在这院结婚。当时哈尔滨的婚礼,大多在大院里自办,因为冬天冷、春秋风大,多数婚宴都选择在夏天的礼拜天进行。婚礼前一天,大院里搭好炒菜用的八卦炉子,搭上帆布棚子,棚子下的桌椅,都是从院里邻居家借来的。碗筷,都是从单位食堂借的。上灶的,一般都是饭店的厨师。

一般人家,摆二十桌左右,每桌二十多个菜,成本二三十块钱。婚宴要必备鸡鸭鱼肉四大件,鸡蛋汤丸子汤两个汤,其它是溜肉段、锅包肉等溜炒菜再搭配些当季的便宜蔬菜——“毛菜儿”。酒,有啤酒有白酒,啤酒有瓶装的哈啤,还有一种大木桶装的生啤。一般人家婚宴,白酒都选择一块钱一斤的散装白酒,老百姓叫一元康夫。院里地方小,一般一悠吃不完,就得接着安排客人坐二悠。一般二悠之后,主人还得招待帮忙的一众人,这得算三悠了。

结婚时,都是男方带车去接亲,当时车少,都是从单位借,一般借一辆大客车,再加一辆小轿车。婚宴时有乐队演奏——花钱请的或是找朋友过来帮忙的。

婚宴结束,碗筷洗干净给单位送回去,桌椅,都是邻居来搬回家。新郎新娘一天忙碌,到晚上才想起吃第一口饭。

吕大爷和孙子在自家门前

四年生了仨孩子 大家都借钱过日子

结婚后,四年内我有了三个儿子。我在市房地局建筑工程处第五工区做瓦工,二级工,每个月四十多块钱的工资。妻子在平房的新疆小学校教书。生孩子后,没上班,之后得了肺结核,在家休养,一直没开工资。全家五口人,指着这四十多块钱,省吃俭用,也不够。月底开工资,每个月一过二十号,就得借钱买粮买油生活。从邻居借,一般借两块钱,最多的时候借五块钱,等开支了,马上把钱还上。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一次借钱,不及时归还,下次就不好借了。

每家的状况都差不多,大家都是相互帮忙串换着借钱过日子。那时候,两类人家生活好些:一是家里孩子少的,一是干部。我们院里,最多的一户家里十二个孩子,晚上睡觉,父母要查孩子脑袋——1、2、3、4……对号,这家生活没法好,孩子要吃喝,父母挣的钱有数,怎么省,都不够用。

大院里的邻居 站在室外吃饭

单干:一度不愁吃喝

我在住建局做了十多年的二级瓦匠,没涨工资,当时的大环境是:二级工十八年没涨工资,每年国家按照百分之二给涨工资的名额,人多粥少,打得够呛。

不干活,吃不上饭,干活,工资不够生活,我想办法,去了街道办事处成立的维修队。从有国家编制的工人,成了没有任何国家福利待遇的临时工。维修队给各个单位、住家干些修修补补的大小活,活多,干不过来,维修工的收入高,我当时一个月开一百三四十块钱,最多的时候开一百八九。当时,住建局的科长一个月开九十九块钱,局长开一百九十多元。收入多了,够花了,想买点啥,不用多寻思,想买就买。

1950、1960年代,各个行业中,基建行业的收入算高的,还有一种跑腿子“扛大个”的,挣得比基建行业还高。我们院西边一楼,在烤鸭店黄了之后,住进不少跑腿子扛大个的人。他们多数来自山东,还有的来自河北,多大岁数都有。一般给粮库扛麻袋、给水果店扛水果箱子、给土特产品店扛席子毛毯或是给工地做装卸工。他们挣得多,一般一个月能挣两百左右——当时市房地局一个处长才开一百六十多块钱。这行的规矩是:一天的活坚持不下来,不给钱。扛麻袋的,扛一袋给个签子,最后按照签子算钱。干活人的头,叫打头的,挣得最多。这种完全靠出力赚钱的生计,不是每个人都能做。

这些跑腿子的人,不知道何时突然没了。

我一直干散活,一开始在街道,改革开放后,矬大岗,论天干基建、装修的活,一天五十块,一个月也能挣一千二三。一直干到六十岁,年岁大了,干不动了,才在家休息不做了。因为没有退休单位,我在街道每个月开四百多的低保,国家冬天给我补助八百多的煤钱。

这院当年里里外外一共七八十户,如今老住户就剩下两三家了,其他的都是租房住的,还有些房子一直空着。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儿子们早都住上外面的新房了,只有我和老伴,靠在这儿,等着动迁。
(老人口述,时间久远,记忆难免错讹,本人尊老人记忆记之,没有纠错义务)

走廊里安着灶 夏天傍晚 吕大爷热好晚饭

邻居家的君子兰开花了

黄氏 黄大仙也 这是出马的黄大仙家

老院门

院中

景阳街旁 四年前开发商立起的广告牌

张澍

黑龙江晨报记者,联系方式:14880870@qq.com,个人原创今日头条号:吃喝玩乐张师傅。原创作品,授权大话哈尔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

相关推荐

渐行渐远的秋林记忆

本文原载2023年12月29日《新晚报》“人世间”版 ,标题有变。 作者题记:散落在秋林的美好记忆,仿佛是金黄色的落叶,轻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