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去远方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作者的分享
***
羊年初四参加了三班运昌同学主办的哈二十四中文艺队及七四届同学晚会,回来后老是在想平房往事,想儿时的玩伴了。别错过这个念头,回味一下如烟往事,让我们历经相近的同学们也回到那段时光里。碎碎念就是絮叨一下的意思。同学都有各自的圈子,对走得近的同学了如指掌,而另一些却对不上号了,已经淡忘了他们在小学、中学是哪个班的,毕竟毕业四十年多了,记不清那些被风霜漂染过的模样了。但是,见了面以后一旦自报家门,再聊上两句,马上就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毕竟我们是在同一环境里一起长成的,总有其他的同学和故事能把我们编织到一起,只要你说:我是二十四中七四届的就够了。
我四岁从二一一医院来到平房,七四年时不到十七周岁就下乡去了兵团,在平房实际上只待了十二、三年,回城后又只是在有事的情况下才回到东安,虽然不在平房生活,却总是魂牵梦绕,年龄越大想得越多。小时候在保国街中段有个二园(幼儿园)呆过,后来那里一直在开饭店,老觉得那栋平房很像一个庙;黄楼、文化宫、二商店还有三门、四门、车站都是南厂最著名的地标,这些地方都曾留下过我们少年的身影。
二园像座庙
平房东安厂
当年平房是郊区,郊区之南–叫南厂,哈尔滨叫市里,去一次市里很远,很麻烦。小时候最盼到市里的公园去野游,坐着东安厂特有的加长的大捷克客车,家里只给几毛钱,可以买些冰棍儿和汽水,就在动物园里疯跑一天。那时的冰棍才3分钱一根,汽水有酸梅汤、格瓦斯也是几分钱一碗,吃到这些就感到幸福万分了。
平房的几个大厂子都有上万人,我们东安厂是做飞机发动机的,这里有按照苏联图纸建起的职工家属大院,几个楼围起来就叫一个委,我们那个委是211、212、213、214共有四个拐把子楼围成的。现在总是在想,这些“委”应该好好地保护下来,我们住的213楼已经没影了,原地已经盖起了很高的新楼,这些楼颜色太深,不喜欢;当时213住的基本上是装配车间的,年岁差不多的孩子们被分在一个班里,学校名字叫保国二校一年四班,现在戏称在此读过书的孩子,保证学的一个比一个二。我们班淘气的多,经常把年轻的女老师—谭老师气抽了。
拐把子楼212?215?
我们上学时是九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四年连着读。现在闭着眼睛就能想起来的小学同学有:赵玉波、车延杰、那光滨、刘彦志、刘彦喜、邱继华、冯立平等等。赵玉波最熟,现在在一起忙事儿,天天见面,不叫大波而改叫老赵了,是个好人,一起创业,同甘共苦过来的,有他不愁,天天找事跟他开玩笑。车延杰排行老三,是我们楼的,他聪明能干,很重情义,现在是个当官的,我们一有活动他都欣然到场,歌唱的非常好;小时候我偷一根家里的香肠烤给他吃,他就记了一辈子;后来他当兵了就失联了,还是在一个学理论杂志上看到他写的文章,才联系上的。其他的同学多年未见,也经常打听,以后慢慢地都能找出来。我班的女生有(现在就不直呼其名了)王光美、刘少奇、邓小平等等;其中刘少奇现在和我是一个宿舍的了,成了老婆,从四岁就认识,管理我几十年了,没有办法呀;王光美是个好动的淘丫头,滑冰、打球样样在行,活的挺自在,现在酒量非常了的,我很打醋;邓小平上了大学,在组织部门工作,现在还在任局长,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了;对了,我们楼还有一个姓王的女生,最爱向老师打小报告,但是至今也没当上干部(不要让她知道后骂我)。
黄 楼(哈尔滨第五百货商店)
小时候在我家楼后,学会了弹琉琉,有玻璃的,还有泥做的,弄的手背都是皴,裂的小口子,起倒枪刺,非常痛;还有扇啪叽,后来自己在胶合板上刻模子,从孙悟空到鲁智深全都刻,完事后就印到纸壳子上,在看谁赢得多;骑马作战是由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人驮着,两伙厮打,有技巧,比顽强;骑驴是一伙孩子对着墙一个抱着一个的腰撅着,另一伙飞身骑上,没骑稳就算输了,就让别人来骑;骑上了只要不掉下来,就等到把下面压垮,再从来;还有摔泥锅,啪的一声爆炸,对方要用泥给你补上,一会儿就赢一堆黄泥;还有用砖头砸城关、抽冰嘎;还有个危险运动,拿把木刀将两头尖的木嘎剁起来,当嘎还在空中旋转时就狠命抽出去,要有多远就打多远,远者为胜,经常不是打碎玻璃就是打了人;当时这些的娱乐项目,玩起来总是乐不思饭。
小时候帮着家里孩子多的同学遛土豆,挖野菜当口粮,三门的刘家有五个小子,一个比一个能吃。在大地里抓蚂蚱,穿成一串;套蚂玲(蜻蜓),捏着翅膀让它们掐架,看哪一只能把另一只的脑袋啃下来;抓蛤蟆,回来喂鸭子;上东安院墙边的大榆树上撸榆树钱,吃的满嘴粘糊糊的,经常把裤裆刮开;到平房屯的飞机场那边去挖耗子,为的是要里面的粮食,真是鼠口夺粮,堵住后门后,一直挖到底,大耗子出来就用锹拍死,把小耗子捧在手里玩,有的都没睁开眼睛,皮还是粉色的,吱吱直叫,弄的手心直痒,你说恶心不?我家条件还可以,能达到每个礼拜杀只鸡的水平,公鸡一般七毛钱一只,我们门洞大人有不敢杀鸡的都来找我。依稀记得冻猪肉七毛一斤,好肉九毛一斤,肉越好肥膘越厚,回来好烤大油做菜。那时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葡萄烟两毛三,经济烟才七分钱,孩子们偷偷钻到地下室学抽烟,抽醉过,晕头转向都快休克了。再坏点的孩子上街打架,有敢动小刀攮人的,那时就会出名了。
几个小男生
小时候,每个班都练节目,那时学了翻跟头。假期要组织学习小组,当时很封建,不愿和女生在一起,不自在。记得还会用各种颜色的金刚砂做毛主席头像,沙子撒在有胶水画过的厚纸上,完事将纸一抖便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简笔画像,很有成就感;手巧的会用木板削成木枪,盒子枪,战刀等;学校课间还要练拼刺刀,老师喊:突刺刺,同学们上前一步用木枪刺去,大喊一声:杀…,老师:防左刺…,同学们将枪托向前一拐,然后再刺并喊:杀…;稚嫩的杀声震天动地。
70级1年1班的小男生 前排:小太、梅生、少华、继林、凤琦、谦子、忘了、大肚子、秉海;中排:小义、英万、大脑袋、唐老大、万滨、善恩、冠军?、洪源、忘名;前排:杨干巴、景华、天山、立平、二驴、瘦子、马义、惠生、瑞林、
有一阵子常去道东找惠良玩,他奶奶在院子里现摘了青菜做给我们吃,用大油爆锅,盛上来时豆角、茄子上冒着油汪汪的小泡,非常香,至今难忘。道东再往前走就到二道沟水库了,我的游泳就是在那练出来的,夏日时分天天瞒着家人去,乐此不疲,回来要是被挠出白道,就要挨掐,后来我们知道用清水洗洗胳膊、大腿就没事了,但要是扒到屁股上那就有事了。前两天联谊会听了孙大哥的手风琴和长笛合奏《二道沟的波浪》,让我又想起长长的二道沟大坝,宽阔的水面,来回走过的弯弯土道;曲子里有俄罗斯味道,把二道沟描写的比伏尔加河还宽阔,谢谢他们了。这些你们都玩过吗?没在二道沟游过泳的孩子,就不是平房南厂的野孩子。干部楼有的孩子、还有女生没这么玩过,他们就没有野的经历,现在的孩子们就更没有那种被放养的惬意了。
那时,在家吃饭前要先出来三敬三祝,要自动集合在楼前跳忠字舞,一般唱的是: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或者: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跳时两手随着拍节先向右前上方举,跺右脚,反之跺左脚,循环往复;如果谁家不出来人,委小组长会说是对毛主席不忠,那就要倒霉啦。好像忠字舞就是现在广场大妈舞的前身。还有一阵子说活、买菜时,都要先念一句最高指示再说意思,实在是滑稽。
我们二十四中院子很大,教学楼是座三层的漂亮楼房,从中间大门进去,两头都有的拐弯的楼角,里面还能放两个班,我们一班就在最里头。那时课间不去操场就在走廊打闹,临近班级是比较熟悉的,等到另一尽头是十班见面相对少一点。一个年级就十个班,占了一层楼,那时没有计划生育,每家都有三到五个孩子。
二十四中
我们二十四中的老师都是很有学问的,听班主任樊老师说:以前二十四中是和苏联莫斯科的二十四中是友好学校,苏联专家撤走后,两校的老师还有书信往来,校风有些洋气。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每年都去看望樊老师,老师没事也经常打来电活问问情况,一直这样40多年从未间断,直到去年她老人家八十九岁故去,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去送了最后一程。学校有个教语文的刘淑云老师,高挑的个子,漂亮文静,她先生没有她个子高,却是个篮球裁判;教俄语的老师叫曹飞,连毛胡子,是贵州人,教学好,现在还记得毛主席万岁是:打字特拉丝特屋也特,普列西野大街里…毛泽东,还有不许动和达瓦里时,哈拉少等等;周洁淑老师是教化学的,脸上有些雀斑,非常有耐心,和蔼可亲;一、二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是高树本,现在还健在,那时候他恨铁不成钢,经常用半堂课的时间教训班里调皮捣蛋的家伙,记得常说的一句话是: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忠于人;看见上课有睡觉的就说:成天耷拉你个灌铅的脑袋,以后怎么会有出息;还有陈光曦、张勇等老师,想起来仍然是音容可鉴。我们班最淘的是刘大脑袋、驴XX、崔磕巴等等,这几个玩意儿变着花样的淘。
当时正逢文化大革命,大家都没法读书了,每天满街乱跑,经常去抢传单,看游街。看见过在文化宫门前批斗时任省长李范五,他穿着白衬衫,挺大的肚子,挂着大牌子,深深的撅着腰,满头汗水,大家都在喊: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李范五—!!!每隔几天就要镇压一批人,开着大卡车游街示众,背后插着牌子的五花大绑的是要枪毙的,孩子们跟着卡车边跑边看,开公审大会时,工厂运动场里坐满了人,高音喇叭此起彼伏。那时学校、街道都贴满了用浓墨书写的大字报,把要批判的人名字写的很粗,或者倒着写再画上红叉。当时还枪毙了一个把邻居杀了姓戴的女杀人犯,好像叫戴伟淑,说她还是特务,挺吓人的。
有一次在文化宫看节目,捍联总和炮轰派在台上就打起来了,画着浓妆,拿着扁担等道具的大打出手,从舞台上一直打到外面的菜窖,直到把武功高强的炮轰派头头武治平打到,那些描眉抹红脸蛋的女生也上去再补上几刀才作罢。武治平是我们男孩儿的偶像,摔跤、武功都非常好,他在技工学校摆跤场我们天天必看,他是在市里号称九虎、十三鹰、什么七姐妹的团伙中的九虎的老九。围攻哈一机大楼时东安厂战死了八个人,其中有我们楼第三门洞女生的父亲,当时哈一机把坦克开了出来,开始用橡皮子弹,后来就用真的了,可以想象同学和她母亲是多么悲伤,一家生活以后怎么办?
哪个是小拓
哪个是小义
上中学时,每天有一个胖子吴亚楠和瘦子金玉华到我家集合,再到干部楼找滨江去上学,两个人个子都比我高,站在两边如同保镖,我很得意,天天如此。滨江家对门住过一个霍代表,是个胖胖的和蔼的老军人,是八级高干,还带着警卫员,有时候遇见了会给我们分发糖果;还有个军代表两个儿子非常胖,脑袋像倒置的萝卜,是下面大、上头小的那种,才几岁就一百多斤了,一个叫熊猫,一个叫海豹,不知哥两现在何方;滨江还在小拓家楼上住过,小拓家是大知识分子,现在他也成了北京的大工程师,前两天在晚会上见面,马上就想起他小时候文静清秀的样子。
干部楼
平房的窑地
拣粪的任务每年都有,拉着小爬犁到农村去,回来把粪要交给红委会的张惠生同学,再领小票,不然开学要挨批的,张同学净给女生面子,对我们格外的严格。脱坯也是任务,在学校操场上就开干,那是最累的活了。卢毅是我们班长,虽然不幸有工伤在身,现在是我们班的核心,现在班里同学的家有大事小情都听他的调遣。
和五班姚庆平重逢也挺有意思,小时候没在一起玩过,不是太熟悉,他原是我的客户,九九年他在龙丹乳业时管理一百多台车,我在国企时为了卖给他四台奶罐车,开着朋友存在我那儿的奔驰400去找他推销,一开始在出牛奶的单位人也挺牛,后来偶然提到了平房,二十四中,又是同届的,是五班的就把车延杰找来吧,开发区一顿酒水啥事都解决了;想来一晃十六年了,我们每年必须聚几回,不谈生意了,说的都是小时候平房的事,他家住在道东,韩晓菲同学家也在那儿,家里有能种果树的大院子,因为家庭成分太高,当时受过委屈。他夫人小曹也是从平房调到哈尔滨的,现在是北京汇佳教育机构的幼儿院长,希望她回哈办一个大点的高级幼儿园,我们的孙辈能去享受高级的幼儿教育。
再说窑地那是一块宝地。茂密的树林,里边小溪流水潺潺,儿时最喜欢往哪里钻,去捞线蛇和红虫喂鱼。那片树林延绵几公里,从二商店的火车道一直延伸到北厂的消防队,消防队侧面林子里有一颗要几人环抱的大榆树,也不知道在不在了?回民教堂周边最好,那树多水阔、地势起伏,我有空路过就停车进去呆一会;南虹公园那里就人多树稀了;保护好窑地那片林子,平房就会永远有灵气。
文化宫前面是片树林,现在没几棵树了,快成广场了,当年有个老姜头每天早上在那摆场子,练武术、耍大刀;还有苏同学的老爸,老苏头在那练拳脚。现在我们这一届也快成老头了,大都在退休之中,耍不了大刀可以找些别的项目活动活动,女生功夫好的可以再跳几年,反正以后还有广场大妈舞等着呢。
文化宫现在依然在用,小时候在那看过无数次的革命电影和节目,厂文工团的水平很高,有交响乐,还排过芭蕾舞,几个样板戏我们都耳熟能详。东安厂有爱好文艺和体育的风气,崇文尚武也是东安的精神,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在市里都有好名次,记得我们的冰球,足球,速滑都是很有名气的。从羊年初四的晚会上就能感到二十四中宣传队的功底深厚,我用手机录了演出视频片段发到了群上,虽然效果不是太好,留个记忆吧。真是觉得我们的演出赛过专业团体,李运昌和郑彩淑有那么多才艺,所以一提起平房二十四中,我也是非常的骄傲的。这些人除了天资聪慧外,那几年东安厂丰富的文化活动,也是熏陶出人才的重要条件,好啊,终身受益啊。
老文化宫
很多年前回平房,去到小义开的夜沙龙坐过,当时是时髦的地方,赵传义在天津、广州都发过大财,但是对同学却总是那么低调、客气。就是,不管你官做得多大,钱赚的再多,在同学面前都是一律平等。从小一起长大,谁不知道谁呀,等大家都退出职场,退出商场,就会又回到当初。我们又像是保国二校的比较二的学生,和谐的老伙伴们还要在一起,共享平房的文化和精神。
二十四中74届晚会
感谢运昌组织的活动,档次高费用一定很大,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用来招待同学足见他重情重义。我们也要出分力,得有个秘书长来协调这些事。
往事会让同学共鸣,闲时拿出自己的故事,我们共享平分。祝我的同学健康长寿,愿平房越变越美丽迷人。
去远方 213楼唐老大
二零一五年二月二十五(羊年初七*人日子)
委里边 家属区
门诊
文化宫
三园 平房
北厂九趟楼(原日本兵营)
平房车站
东安宾馆
平房干部楼
南厂进城口
南厂
窑地
窑地 平房公园
平房公园 北厂荷花池
七三一部队
排练一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