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哈尔滨(062)田地街113号原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在道里区田地街与尚志大街交汇处的东北角,有一栋高大坚固的仿古典主义折衷建筑。地上二层,建筑平面呈方形,田地街一侧的主入口前耸立着10根粗壮的陶立克柱,很有气势。这座建筑建于1935年,是由当年的福昌公司设计、施工的,曾是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现在的门牌号为田地街113号,是哈尔滨市的一类保护建筑。

1932年2月5日,日本占领哈尔滨后于次日接收了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四行号”在哈尔滨的分号。同年7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成立,哈尔滨的“四行号”分别改称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奉字、吉字、江字、业字支行,并同时开业。1933年1月,四个支行合并成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在奉字支行旧址办公并在道里设有支行。1935年,伪满洲中央银行在道里田地街新建银行大楼,即现在的田地街113号。12月道里支行迁往道外,改称道外支行。

田地街113号原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

位于道外南四道街的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道外支行旧址

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道外支行

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的主要业务是票据、生金银、外国通货的的买卖和保管;各种存款及活存透支;担保放款、票据托收、汇兑及押汇;公债及政府指定证券的买入;以及代理政府发行货币和办理国库收支。

“九·一八”事变前,哈尔滨的货币以“哈大洋”为主,种类繁多的其他流入货币可在货币交易所兑换。伪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成立后,用了3年时间将哈大洋、官帖等旧货币,按伪政府统一规定的比价低价收兑。从1937年开始,伪满币发行量逐年大量增加,至1945年,发行额已达136亿元,为开业当时发行额的96倍。

1938年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百元纸币,正面图案以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和孔子免冠像为主。

1939年起,伪满洲中央银行强行开展“国民储蓄运动”。1942年公布的《国民储蓄法》,把储蓄定为国民的义务,完不成则被视为违法;所有机关、企业、事业部门,都必须按规定将现金送存银行;私营银行存款总额的30%都被要求存入伪满洲中央银行,不准提取、周转;操纵、垄断各银行放款的方向、规模和用途;垄断黄金生产和经营,强制将黄金白银集中到伪满洲中央银行,以扩大军需生产。

1933年11月伪政府公布《银行法》,强行民营行庄进行登记整顿,并在资本金构成和资本金额上严格限制。导致很多银行关闭、撤出、改组合并。全市取得营业执照的民营行庄只有20家。1938年伪政府又公布《新银行法》,1941年实行《金融机关稀密调整纲要》,1944年实行《金融事业整备法》,步步紧缩,强制把民族金融资本纳入殖民地金融体系,多次砍并民营银行。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哈尔滨仅剩4家民营银行,其中俄侨办银行1家。

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还承办战时特殊财政金融业务,办理预算出纳和日本关东军军费收支,直接和间接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服务。

1945年日本投降后,满洲中央银行哈尔滨分行自行倒闭。后来田地街113号成为中国工商银行田地支行。门前的马路扩了又扩,车辆川流不息,门口已有大树参天。这栋坚固的建筑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面貌,依然能看出那个时代其他城市伪满洲央行的建筑特色。推开红色的木门,里面是高大的营业空间。矩阵排列的方形藻井,悬垂的巨大吊灯,深木色的栅栏窗口,大部分的室内装修也还是保持着过去老银行的风貌。

田地街113号伫立在那里,等待行色匆匆的人们停下脚步。靠近它、触摸它,听它诉说那一段历史。每一栋老建筑都是历史活的载体,它们会一直提醒人们铭记不忘过去的屈辱或光荣。这是比历史课本更直观而深刻的记忆,无法抹杀。

公交路线:

公交16路;64路;94路;98路;101路;103路;夜1路66路;91路;97路;106路;206路;到市银行站下车,步行150米

公交2路;8路;13路;23路;28路;47路;47路区间;74路;74路区间;116路;201路;206路到建筑艺术广场站下车,步行270米

高虹

哈尔滨天翼数字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拥有自媒体平台:《寻秘哈尔滨》公众号,致力于寻找哈尔滨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联系方式:50296531@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