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有大小之分。在月琴形的湖面顶部,有一道东西走向、宽数十米、长90公里的“湖岗”。湖岗笔直,如同人工筑坝,将湖面分为两部分,湖岗以北为小兴凯湖,湖岗以南为大兴凯湖。从高空看,长长的湖岗犹如一条飘带遗落在浩瀚的水面上。
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岗之隔,竟然两个世界。登上那座高高的帆船造型观景台,可见大兴凯湖波涛拍岸,横无际涯,大气磅礴。湖畔沙滩片片,恍惚中,以为是来到了海边;小兴凯湖则湖面波澜不兴,帆影点点,温柔恬静,湖畔沼泽密布,水草丛生。
大兴凯湖,烟波浩渺,横无际涯
大兴凯湖畔与海滩可有一比——水清沙细,微波荡漾。脱掉鞋子,站在水边,任由浪花阵阵拂来,轻轻拍打脚面,然后率性地在沙滩上走上几个来回,让脚掌脚趾扎扎实实地深入细软的沙粒中,体验肌肤与沙粒摩擦的感觉。这是一种人与大自然的无缝接触,酥酥的、痒痒的、微微有一些刺激,一种足底按摩体验不到的感觉。
同一片湖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节目组采访过一位学者,他经过实地考察,揭开了这道地理之谜。原来,导致大小兴凯湖景象迥异的原因就在于那道高高的湖岗,它像一道山梁,减弱了东南方向吹过来的太平洋海风。而这道湖岗最初则是一道水下堤坝,由于数万年的湖底水流回旋,淤积而成。随着湖水的退缩,这道堤坝慢慢露出水面,形成了今天的湖岗。
小兴凯湖,温柔恬静,波澜不兴
10集电视纪录片《龙之江》称:“被完达山与乌苏里江环抱的兴凯湖鱼丰水美”,一句话道出了兴凯湖的特征。兴凯湖出产大白鱼,它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被并称为“边塞三珍”。在当壁镇湖边的一户渔民家里,我看到这种鱼体型欣长,色白如银。渔民说,大白鱼在纯净的湖水中长大,以小鱼小虾为食,肉质鲜嫩,外地人来到兴凯湖都要尝一尝。
大白鱼主要产于大兴凯湖,由于过度捕捞,野生大白鱼已不多见,主要靠网箱养殖。“现在野生的大白鱼越来越少,有些渔民冒着风险到俄罗斯那边捕捞。旅游旺季时,大白鱼的价格是200元一斤,现在是淡季,但也要120元一斤。”渔民说。
大兴凯湖产鱼,小兴凯湖产鸟。《中国国家地理》东北专辑有一篇文章《春季到东北来看鸟》。文中提到,塔头甸子遍布的兴凯湖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加油站。每年四五月间,来自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等越冬地的候鸟都要在小兴凯湖畔停歇聚集,最多的时候一天可达17万只之多。那当是一个草木竞发、野花开放、鱼跃水面、鸥鸟翔集的场景。如今,人们在小兴凯湖畔建起了观鸟平台,还有深入湿地的栈道和游船,可以近距离与这些珍稀鸟类接触。
在众多的鸟类中,我对丹顶鹤情有独钟。我在松嫩平原看过度夏的丹顶鹤,在江苏盐城看过越冬的丹顶鹤。在千里迢迢的迁徙之路上,兴凯湖是它们的重要驿站,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虽然已近初秋,错过了观鸟的最佳时节,但在湛蓝的天空下,在金黄的芦苇丛中,仍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水鸟飞过,让人惊喜不已。
选自作者游记《一路向北》(人民交通出版社),略有修订。文中照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