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子街“波兰之家”大楼前的合影
波兰侨民在哈尔滨的数量仅次于俄国侨民,是哈尔滨外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波兰人社区”在哈尔滨的核心组织——“波兰之家”,是建立于1907年的民间组织(如果用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叫法,可能“波兰会馆”会更接近一些)。在成立之初,与“鲁特(LUTE)”音乐协会合并,1909年,“波兰之家”从霍尔瓦特大街(现中山路)迁入大直街。1913年1月5日,又迁入聋子街(现凤翥街)21号自建新址。
△ 1926年,哈尔滨“波兰之家”理事会成员的合影
该组织是在波兰裔民事专员路德维格·格罗姆切夫斯基的倡导下建立的。这一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是波兰侨民社区的著名活动家、最早的哈尔滨人之一罗姆阿里德·安图舍维奇。其在1900 年作为中东铁路技师被派遣到哈尔滨,而且还是哈尔滨铁路中心站站长助理。安图舍维奇积极开展社会活动,他是满洲农业协会创办人之一,房产主协会和银行创办成员,在埠头区创办罗马天主教区,建造了圣·约瑟夫教堂。1939 年1 月1 日于哈尔滨逝世。
△ 照片中的红色方框显示的门牌号码为25号
“波兰之家”大楼始建于1912年,原址位于聋子街21号。最初只有一层,一年后扩建为二层,1920年扩建为三层。后期,二楼曾作为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1928年6月1日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迁至阿什河街与山街拐角处),三楼为领事官邸。大楼落成后,就成为哈尔滨波兰人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后期有波兰红十字会、波兰工商业发展促进会、同级委员会、青年联盟陆续在此办公。
“波兰之家”在固定的场所举行聚会,排练戏剧,出版波兰文刊物。协会还组织波兰语课程,兴办小学。还有许多社会性组织是在“波兰之家”倡导下成立的,并得到资助。
△ 1931年,“波兰青年联盟”成员在“波兰之家”大楼内的合影
△ “波兰青年联盟”(ZMP缩写)成员与组委会的合影
1921年12月11日,“波兰青年小组”在此成立。以学习波兰语言文字和波兰历史为活动内容,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22年“波兰青年小组”成立了戏剧小组,组织晚会上演波兰戏剧。1922年3月17日,成立了“波兰之家”图书馆。同年4月16日,“波兰之家”还创办了波兰文刊物《波兰周刊》,介绍世界大事,反映哈尔滨波兰社团生活,还举办了文学竞赛活动。同年11月22日,波兰音乐歌曲协会成立,还组成了合唱队和乐队,在民族和宗教节日里演出。1924年,“波兰青年小组”改称波兰“青年联盟”。
△ 波兰演员和中国演员在哈尔滨歌剧院的合影
● “波兰童子军”(1921年起)也是遵循相同的目的成立的。每周都举办“一杯茶”晚会,有各种活动安排,有波兰传统晚宴和晚会。
● 瓦茨拉夫·拉佐夫斯基医生在“波兰之家”名义下开办的波兰小学,原址位于聋子街4号(在如今的南岗区凤翥街上,你已经找不到与波兰人有关的遗迹了)。
● 1929年,在该组织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修改了协会章程并授权“波兰青年联盟”接管了在哈尔滨的学习、教育机构以及校外的波兰青年。
● 1929年成立的波兰工商业协会,曾数次在“波兰之家”大楼内举办过波兰工商业商品的展销。
● 1939年9月,德国闪电战入侵波兰。波兰人从二十年代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后期会有相关的介绍),“波兰之家”依然在东北地区组织了100多名波兰青年辗转远赴欧洲战场。
△ 来自东北的波兰青年在波兰驻法国使馆门前的合影
“波兰之家”虽然只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她对流散在哈尔滨侨民进行自我管理,在传承、传播波兰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是波兰侨民们的精神家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