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女真人崛起,灭掉契丹辽国,建立大金帝国,其导火索竟是因为一只鸟。这只鸟的名字叫海东青。
海东青,学名矛隼。《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辽东,即女真人的居住地。在女真人眼里,“海东青”非同凡鸟,是他们的最高图腾,为“万鹰之神”,如同汉民族的凤凰图腾一般。在他们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海东青是一只浑身如火球般燃烧,煽动着翅膀,始终在飞翔的鹰神。
逆光下的海东青形象,摄于吉林市满族博物馆
而真实的海东青,身形俊美,飞行矫健,猛喙利爪,坚如铁钩,在天上可以擒杀比自己体型大五倍的天鹅,在地上可以啄死野狼和狐狸。海东青在空中发现猎物后,会迅速将两翅一收,急速俯冲而下,如同投射出去的一支飞镖,径直冲向猎物。用今天的话说,海东青是“空战高手”。海东青个头不大,但坚毅勇猛,善于以小博大,其精神为女真人所崇尚。
辽代契丹皇帝和贵族们,每年春天都要在鸭子河(今松花江上游)岸边举行狩猎和阅兵仪式。仪式的主要内容是放飞海东青,捕捉天鹅。按照契丹人规矩,捕到第一只天鹅,要摆宴庆贺,名曰“头鹅宴”。
天祚帝时期,辽国强行让实力弱小的女真部落捕捉海东青进贡。女真人几乎抓尽了境内的海东青献给契丹贵族,但仍然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俗话说,“九死一生,难得一鹰”,海东青性情凶猛,捉一只往往要死伤几个猎人。
为了尽快得到女真人进献的海东青,辽国不惜花费人力物力,专门修建了一条 “鹰路”。这条道路西起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经宁城、昌图、农安、上京至五国城。这条路线不算很长,但在当年却意义非凡,它将蒙古高原和三江平原连接起来。自此,两地物品和人员有了交往的通道,草原文化和黑土文化有了交流和融合。
辽国派往女真部落的“鹰官”身挂一块银牌,称“银牌天使”,他们到了女真部落后,有恃无恐,掠夺财物,欺男霸女,胡作非为。辽国皇帝和贵族除了向女真人索取海东青外,还让他们献美女伴宿,称之为“荐枕”。
官逼民反,这是女真人决心起义,报仇雪恨,推翻辽国统治的重要原因。“辽金衅起海东青”,契丹人因玩鹰而亡国,而女真人则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建立了大金国。
依靠辽河流域肥美的水草,契丹政权雄踞北方209年,创造了强盛一时的草原文化。外国人称呼中国有三个名称,一个是赛里斯,意为“丝绸”;一个是China,意为瓷器;一个是契丹,来自俄语和拉丁语。契丹文化在世界上影响之大由此可见。
女真人在灭掉辽国后,对其城池进行了毁灭性破坏。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存有辽上京和辽祖陵遗址,但据当地人说,留来的东西很少。我在赤峰市区内路过一处建筑工地,朋友说,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契丹城,集文化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于一体。国内这样的景点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安的大唐西市。这些借助历史题材修建的景点虽然遗存不多,但至少给今天的我们追寻历史迷踪提供了一个去处。
辽国的城池虽然没有保留下来,但细细寻觅,今天仍然可以发现辽代散落在东北和中原大地上的契丹人遗迹,如辽阳白塔,应县木塔,天宁寺塔……除佛塔外,还有深埋地下的壁画。有一次,我去河北采风,在宣化下八里村寻访到一处辽代壁画。画面色彩艳丽,技法流畅娴熟,人物雍容华贵,仪态大方。
辽代壁画,摄于河北宣化下八里村
作为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人对海东青也情有独钟。清代皇宫设有鹰坊,专司海东青的捕抓和饲养,以为享乐消遣之用。据清《异域录》记载,海东青的颜色“有雪白者,有芦花者,有本色者”。一只普通的海东青价格在30两白银,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力半年的收入。按照法律规定,戍边的犯人如果能够捕捉到海东青并且将其上交,可以获得减刑甚至释放。很多可汗贝勒、王公贵戚为得一名雕,不惜重金购买。
一次,康熙皇帝阅兵,当他看到御林军臂架海东青,英姿飒爽的阵型时,龙颜大悦,遂写诗赞曰:“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乾隆之后,由于国力衰弱,尚武传统渐失,皇室对玩鹰的兴趣下降,海东青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1972年,考古学家在密山兴凯湖畔对一处古墓群进行了发掘。经确认,这处遗址属于新开流文化。让考古学家欣喜的是,他们发现了一件6000年前的骨雕,上刻一只猛禽,相貌凶狠,好像随时都要出击,专家判定应为海东青的形象。
用海东青的头骨做装饰用品,反映了在那个洪荒时代,海东青在东北土著人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海东青的感情。这件宝贝如今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为镇馆之宝。2013年曾被运到首都博物馆展览,为一号展品。
如今,提起海东青这个名字,多数人都感到陌生。因为它不仅非常罕见,而且其种类也发生了变异。据专家介绍,这种被称为矛隼的鸟类只少量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和黑龙江等地,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动物。
真实的海东青我没有见过,倒是有一次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门前遇见过一尊海东青雕像——一只煽动双翼,展翅欲飞的的大鸟。见此情景,遂逆光拍下一幅照片,考到电脑上放大看,气势非凡。
《一路向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本文略有修订。文中照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