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影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望断天南无雁飞。”800多年前,一位来自中原的皇帝坐在松花江畔的一座院落里,面对破屋柴扉,枯灯孤影,发出如此哀叹。
这个皇帝就是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这个院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坐井观天”处。
宋徽宗一生醉心琴棋书画,造诣颇深。别的不说,就书法而论,他独创一种瘦金体,即仿宋体的前身。但在政治上,宋徽宗却是个失败者——治国无方,诺诺弱弱,任由蔡京、童贯等人把持朝政,导致官场腐败,民怨沸腾。
徽宗时期,农民起义不断,北有宋江,南有方腊,一直没消停过。面临来自北方的金人大兵压境,徽宗慌了手脚,匆忙让位于长子赵桓,自己找了个清净地方,继续写字画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都城汴梁(今开封市),刚刚登上皇帝宝座不久的宋钦宗赵桓率百官捧呈降表。次年4月,在金兵的押送下,徽钦二帝及王公大臣、嫔妃随从一万多人,沿着他们开辟的岁币通道,辗转千里,来到苦寒之地东北。初至上京城(今阿城),再到韩州(今昌图八面城),后至依兰五国头城,开始了“坐井观天”的幽囚生活。最终饮恨塞外,客死他乡。
五国头城城楼
史书记载,在上京城,金太宗面召徽、钦二帝,降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在金人威逼下,徽宗二帝被迫在金太祖陵前跪拜,并在金太宗和众人面前行牵羊之礼。所谓“牵羊之礼”,即赤裸上身,披一张羊皮,脖子上系根绳,被人牵着走。
随同二帝一起到来的众多随从,男性被迫从事苦役,女性被送进浣衣房,年轻貌美的被金朝官兵挑选回家,或为妻妾,或为奴婢。史称这次事件 为“靖康之难”。“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在《满江红》中,岳飞悲愤难抑,怒火中烧。
何为坐井观天?后人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二帝被囚禁在一个封闭的四合院里,四周是高大的院墙,看不到外面。只能坐在院子中央,也就是天井里,眼巴巴地望着天空;另一种解释是:这里所说的井,是过去东北地区常见的“地窨子”,也就是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在外面的茅草房,这样建房的目的是为了保暖。
不管哪种解释,对过惯了花天酒地、锦衣玉食生活的两位皇帝来说,失去人身自由,备受凌辱,凄惨之状可以想象——孤寂凄冷,归乡无望,每日哀叹悔恨,以泪洗面。由是,一首凄凄惨惨的《思断肠》在徽宗的笔下宣泻而出。
依兰虽处塞外,但依山傍水,西有牡丹江,东有倭肯河,北有松花江,南临完达山和张广才岭。随着二帝部众的到来,中原文化融入北国土壤。一同押解来的工匠在五国头城修屋建房,有汉文化特色的四合院出现在依兰,农耕纺织贸易活动一时兴盛。依兰由此成为一个“声闻塞外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的历史名城。
女真时期,三江流域分布着越里吉、盆奴里、越里笃、奥里米和剖阿里5个部落。辽国统治时期,在此设节度使。“越里吉”即今天的依兰,位于五国部的最西端,为五国部落联盟的盟城所在地,因此被称为五国头城;“盆奴里”故址为今汤原县境内的固木纳古城;“越里笃”故址为今桦川县境内的瓦里霍吞古城;“奥里米”故址为今绥滨县境内的奥里米古城;剖阿里即今天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为五国部的最东端。
从佳木斯出发,沿哈同高速向西南方向行驶90公里,就到了松花江南岸的依兰县城。十几年前,当地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五国头城,并以徽钦二帝被囚禁的历史为背景,在城内修建了坐井观天园。五国头城城墙古朴厚重,四面各有城门,南面为正门,城楼为三层重檐,高大宏伟。城墙由护城河环绕,岸边荒草萋萋。
绕到正门,发现大门紧闭。透过门缝,一座“坐井观天遗址”牌坊映入眼帘,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800年前两个宋代皇帝“蹲笆篱子”的地方。
街心公园旁的五国城纪念碑
来到附近一个街心公园,一块石碑上写着“五国城遗址”字样,几位上年纪的老人坐在亭子里唠嗑乘凉。说起坐井观天的故事,有人说不知道,有人说听说过,具体咋回事也说不清楚。
松花江水日夜奔流,带走了泥沙,也带走了人们的记忆。
《一路向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本文略有修订。文中照片均为作者实地拍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