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万里茶叶之路”的最后辉煌  ——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俄新茶路

        17世纪向东寻找新土地和毛皮的俄罗斯人,跨过了乌拉尔山脉,顺着西伯利亚的冰河逐渐向东方挺进。

  17世纪中叶,一群赤发碧眼,手拿弯刀、火绳枪的人抵达了传说中同多瑙河一样长的“黑色大河”。他们在苏武牧羊的北海以东,“黑色大河”的两岸推行殖民统治,强征赋税。早已向清朝纳贡,生活在大河两岸的达斡尔人、女真人奋起抵抗。此时,清朝八旗铁骑全部入关同李自成、南明政权争夺天下,无瑕顾及黑龙江流域沙俄的觊觎,对沙俄的侵略无力组织有效的防卫。

    清朝在解决完“三藩之乱”后,开始在祖先的发源地对俄罗斯帝国的东侵进行反击。处于旭日东升阶段的清朝,凭借消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的虎威,在中俄雅克萨决战爆发前,两国在边境地区爆发几次接触性战役,俄罗斯暂时被清朝驱赶到黑龙江以北。      

     公元1670年,盘踞在雅克萨的俄罗斯尼布楚统领阿尔兴斯基接到清康熙皇帝全面解决边境问题的文书后,决定借此拖延时间,一面等待沙皇从欧洲派来的援救;一面试探清朝高层的反应。于当年4月下旬指派军役人员伊格那帝.米洛瓦诺夫等十人出使北京,并得到了清康熙帝的接见。据米洛瓦诺夫自述,“他们在北京逗留了五星期零三天,得到了充足的食品—-小麦、羊肉、牛肉、鱼类及各种蔬菜,“饮料有上等红酒和奶茶”。米洛瓦诺夫在北京喝到了他从未见过的饮料——茶叶,对此他大加赞美!他返回俄罗斯的驼队携带的货物中有不少茶叶,这是俄罗斯人通过正规渠道数量较大的从中国贩运茶叶。

  雅克萨战役结束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此中俄边界线宁静了近二百年。尼布楚条约开通了经过恰克图和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到俄罗斯的商业贸易之路。茶叶作为大宗的贸易商品,在阵阵驼铃声,雪爬犁溅起的飞雪伴随下,走进了草原!走进了西伯利亚,进入俄罗斯的古堡、森林和乡村。茶叶,一种能生津止渴,消化肥甘厚味的燥化植物,迅速在俄罗斯帝国广袤的国土上蔓延。在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以肉食为主的游牧部落,甚至达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公元1764年,俄罗斯米勒出使中国后,他无不惊异地说:“茶在对华贸易中是必不可少的商品,因为我们已习惯了喝中国茶,很难戒掉。”

     茶叶在中俄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贩运茶叶的巨额利润,晋商开辟了从汉口—襄阳—晋中—张家口—乌兰巴托—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形成了“万里茶路”的格局。人类历史上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商业贸易之路拉开序幕。

    在万里茶叶之路,地处祖国边陲的黑龙江也不甘寂寞,北京—齐齐哈尔—嫩江的驿道成为“万里茶路”的支路。墨尔根,这个在反击沙俄,保卫边疆起到重要作用的嫩水边小镇,顷刻在历史上发出耀眼的光芒!清代的墨尔根战略地位的重要,成为了中俄贸易大通道中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每年深秋,俄罗斯商团,从尼布楚出发,经墨尔根到卜魁进行交易,俄罗斯人所携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类,换取缣布、烟草、姜椒、糖饴和茶叶诸物。

    19世纪中期,俄罗斯人几乎嗜茶如命,单一的喝中国茶习惯,促进了中俄茶叶贸易的蓬勃发展。俄罗斯人均消费茶叶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繁忙的中俄茶叶贸易,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他研究中俄茶叶贸易后,在《俄国的对华贸易》道:“中国人拿来交换的货物主要是茶叶,俄国方面主要是棉织品和毛织品。近年来,这种贸易似乎有很大的增长。”
               
     鸦片战争前,茶叶之路汉口至恰克图段主要控制中国商人手里,俄国对中国境内涉及不多。鸦片战争后,黄金水道长江的轮船运输迅速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开辟了汉口到黑海敖得萨港以及海参崴港的定期航班,满载茶叶的轮船形成一条新的海上茶叶之路,中国商人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草原运茶道路贸易额急剧下降。而沿着卜奎草原道的万里茶路的支路,在19世纪末即瓦解了,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军将领聂士成,以防俄巡边之,率天津武备学堂学生三人,履勘东边,一路记事、测绘,因成《东游纪程》。勘边路线覆盖东北边境,里面介绍了原来比较繁华的中俄嫩江贸易,此时已经消失了,聂士成说:“考墨尔根方木城,周围一里八分许,仅有衙署公所,街市均在北门外,贸易亦稀。”

     顽强的中国商人在俄罗斯海运的挤压下,并未放弃茶叶之路的竞争。这一时期徽州茶商崛起,他们在杭州、苏州以及上海为据点,以安徽屯溪为茶叶集散地,将徽茶转运各地。徽商夺得北方茶叶之路,在电视剧《台湾百年》中有所表现,在河南、山西茶路受到战乱影响下,徽商向俄罗斯在上海总领事介绍中国除了福建和湖北茶叶,安徽有以六安瓜片为代表的名茶。

                                                                                  俄罗斯茶叶广告海报

    徽州乃产茶之地,茶叶制作悠久,品质优良。徽商利用近海船把江南的大量茶叶辗转运到天津港,沿着海河和通惠运河,到达大运河北方终点——通州,然后用骡马经北京,换骆驼沿张家口,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的原草原大道,运抵俄罗斯的恰克图。俄罗斯商人本来以为海运开辟后,可以稳操胜券,击败了晋商。没想到徽商更有资金,更有智慧,他们开创的江南河网和近海水运,与晋商的陆路运输相比,成本大大降低,竞争力极强。微商的茶叶运到张家口后,由晋商负责继续走草原茶路,这场由中国商人联合运输的茶叶之路,有效地抵制了俄商全面占领中国茶叶销往俄罗斯的渠道的梦想幻灭,中俄茶叶之路的竞争还将继续。

20世纪初,天津元祥鸿记茶庄茶叶庄茶叶筒,上面的商标清晰的有天津城门和骆驼

   1905年,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后。俄国商人在湖北汉口加工采办茶叶,经长江运至上海,再由上海至海参崴,通过中东铁路、乌苏里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俄罗斯。汉口——上海——海参崴——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彼得堡——俄罗斯全境,这条新茶路基本掌控在俄国商人手里,该线路运输时间短,运费低廉,中国商人的草原茶路开始衰落。铁路通车后的1907年,经海参崴运入俄国的茶叶由20.53万担猛增到79.82万担,而传统茶路恰克图输入俄国的茶叶由39.53万担,骤减为19.05万担。1900年俄国年进口茶叶4.53万吨,居世界第二,且进口数量持续增长。繁忙持续了近200年的中俄茶叶贸易草原之道沉寂下来,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

  清中期黑龙江饮茶习惯以齐齐哈尔为列,当地人喜爱一种来自奉天的黑茶,山西的商人喜爱喝香片、大叶等茶,蒙古人喝的茶较差,是一种来自江苏省洞庭山的茶叶。而新万里茶路的中心哈尔滨茶叶贸易较晚。1900年俄国伊·雅秋林公司在哈尔滨香坊设分公司,1904年在南岗建秋林公司营业大楼。该公司在远东地区占有相当地位,资金雄厚,是一个大型百货批零兼营的商店,又是一个大型进出口商。秋林公司设有茶叶部在哈尔滨市最早经销茶叶。1903年,俄商伊利亚·费奥多罗维奇·契斯恰科夫(И.Ф.Чистяков)在哈尔滨开始茶叶贸易,他在道里尚志大街与西十三道街交角处的俄罗斯古典风格绿色小木屋(今永安文化用品商店)一度成为哈尔滨中国茶叶贸易中心。

1903年,契斯恰科夫茶叶店旧址(今永安文化用品商店)

  中国人在中东铁路新茶路中也占有一席之地。1905年中国人开办天成茶庄。由于中外茶庄的开办,因铁路而诞生的哈尔滨茶叶购销量猛增,1905年经松花江水路输入到哈尔滨埠头的茶叶达35万吨,输出量达43万吨。徽商歙县柯振庭在大谷运万年头开办制茶茶坊,收购制作茶叶海运至营口、大连、哈尔滨及中俄边境贸易,“经营日久,遂获厚利”。1908年,傅家甸茶庄就发展到5户,从业人员21人,全年从营口和海参崴输入茶叶达72吨,价值白银2.16万两。

轮船火车联运——中东铁路新茶路

   俄商控制新茶路以后,俄罗斯国内市场茶叶价格降低,喝茶成了俄罗斯人的生活日常习惯,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喝茶。苏联民族学家、地理学家、作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从1902年开始考察了乌苏里地区,写下了著名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他记录的考察工作出发时携带的食物,“现在再来介绍一下有关食物的情况。……品种有:面粉、饼干、大米、小米、出口油、压缩干青菜、盐、胡椒、豌豆粉、浓缩酸果原汁、糖和茶”。([苏]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1917年正式出版的地理考察报告《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考察时在毕楞河遇到洪水,食物短缺,他们在东大崴子住过的中国人家,派人来给他们送给养,来人说:“他们的东家估计我们现在过不了毕楞河,决定打发他俩送来4袋面粉、10公斤猪油、16公斤大米、4公斤豆油、4公斤白糖河一块茶砖。”茶是每次考察必备之物,只要休息时都要喝茶。在宝山山露营,第二天早晨,“我们喝点茶,暖暖身子,便背上背囊,往山下的火烧河走去”。锡霍特山大马克河遇到一位中国老头李淳宾,在他家小房子旁边露营,“我站起身来,走到中国人跟前,把茶和糖都送给他”。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时间1902至1907年,范围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也就是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之间,此时乌苏里铁路和中东铁路已经修通,俄罗斯滨海地区正是中国茶叶海运过来的第一站,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所处的地理范围,茶叶的价格比莫斯科便宜几倍,廉价清香的茶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可以轻易喝到来着温暖中国的茶叶,阿尔谢尼耶夫考察队普遍喝茶的情况和当时他们所处的茶叶贸易环境有关。

  1912年,经哈尔滨中转输出的茶叶量上升至508吨,销往俄罗斯的茶叶主要是红茶和砖茶。1913年,哈尔滨茶叶输入量略有增加达600吨以上,输出量翻倍达到1474吨。1916年8月,永德堂茶庄从江南产茶区置办各种名茶65.52吨,丰富了哈尔滨茶叶市场的品种。

    俄罗斯商人控制的茶叶之路没能维持多久,在一场社会变革中中国茶商凭借天时地利又夺了回来。并把数百年的万里茶路发挥出最后的辉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的资本家、地主不是被处决,就是纷纷逃亡。1918年5月,协约国支持的白卫军疯狂反扑,俄国全面内战爆发,以日本军队为主的协约国出兵海参崴,港口内的船只全部没收为协约国服务。苏俄同捷克军团,白卫军和协约国军队在东西南北四面开战,占据的地方反复拉锯。被战争破坏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停运,中国境内的中东铁路时断时续。苏俄政府对华茶叶进口又采取关税壁垒政策,致使输入俄国的茶叶贸易顿告崩溃,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的湖北汉口俄商茶厂相继退出,出口俄罗斯的茶叶大幅减少,1918年为0.57万吨,1920年降至0.06万吨。俄罗斯国内茶叶供应严重不足。

     北京政府迫于协约国的要求对苏俄经济封锁的压力,“总税务司通令各关所有运赴海参崴茶叶,一律禁止,是华茶运销俄国之路已经断绝”。在1918年1月封锁了中俄边境,导致中俄贸易急剧下降。但是黑龙江边境地区贸易并没有间断,一来中国商人和东北地方不想利益受损,况且上千公里的边境线,北京又不能派兵全线封锁。现在美国制裁伊朗、利比亚和朝鲜,效果明显吗?利益是第一的,战争是为商业贸易服务的,挣钱是硬道理。况且协约国对苏俄的禁运随苏联国内情况而变化,1918年9月捷克军团和高尔察克占领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直逼苏俄首都莫斯科,协约国又要求北京政府“恢复贸易重开粮禁”,满足高尔察克集团对苏俄的军事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吸引国内一些较大茶庄也来哈尔滨设分号经营茶叶。1918年,哈尔滨庆丰茶园别出心裁请来天津数名画师,制做出精美的假山花草、飞禽走兽,演戏时将其排列四周,茶客为了猎奇纷纷而至,茶园生意异常畅旺。同年11月2日,上海极有名望且资本雄厚的谦泰昌茶栈,“为便利起见”,委派代表携带各种茶叶样品来到哈尔滨,并在道里十一道街东兴恒号楼设立哈尔滨分支机构,开展期货交易。1919年2月俄国茶商齐斯恰科夫从海参崴运入哈尔滨锡兰茶453.59吨。同一时期哈尔滨输入茶叶4046吨,输出209吨,输出国主要是俄罗斯,品种为红茶和砖茶,市内消费1952吨。1918年末到1919年初,哈尔滨向俄国输出红茶达1.2万余箱。

  尽管黑龙江边境民间贸易不断,可是数额远远不能满足苏俄的国内需求。1921年底,张国焘去苏俄参加莫斯科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看到了当时苏俄的生活状况,他在回忆录说 :“在赤塔所见所闻: 当时最引人注意而也是大家经常谈论的问题,便是俄国的粮荒……有家眷的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半月可领取麦子十五磅,马铃薯十五磅,有时有少许糖和茶叶。” 第二年二月下旬张国焘返回中国,他说:“搭上直开赤塔的火车。我也和其他旅客一样,在莫斯科领得了九磅质料很坏的黑面包和一些白搪与茶叶,作为我九天旅程的食粮。

     苏俄缺乏食品,饿是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同其它国家开展商业贸易首当其冲。人不是为了打仗而活着的,人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来,吃饭就得贸易。为了应对复杂的远东国际环境,苏俄采取有效的策略。1920年夏季,苏俄粮食人民委员会委托全俄消费协会远东管理局派人来哈尔滨采办生活物资,他们携带300万金卢布的现金和40万美元的支票,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年后终于购买到大量的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其中有9900箱绿茶和923箱砖茶。

  1920年8月,远东共和国代表优林到达北京,表示出和中国建立外交和经济关系非常强烈。优林急切地要求恢复中东铁路通车,他认为:“通车一节,对于邻华之俄国民族固为表示友谊之举,然其于中国亦有莫大之利益”。督办呼伦贝尔善后事宜的钟毓更加清醒地说:“东伊路线,衔接欧亚,万难长此杜绝,互相贸易一事,势亦难缓”。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签订了一系列商业协定,中国逐步恢复和苏俄的贸易。远东共和国政府和中东铁路董事会就恢复赤塔—哈尔滨—符拉迪沃斯克直达铁路交通问题进行谈判,1921年7月中东铁路督办宋小濂批准了铁路直通协议。此时美英法等国相距撤离苏联远东地区,日本和白卫军势力退缩滨海地区,日本继续占据海参崴,妄图谋取一些利益。苏俄控制的远东共和国,同中国、美国贸易逐渐恢复,日本不想在远东贸易中受损,也急忙在1921年8月26日日本代表松岛与远东共和国外交总长优林在大连会议,商东部西伯利亚及中东铁路等问题,日本提出十七条要求(另秘密条件三款),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恢复联运。

  中东铁路恢复运输后,新的茶叶贸易方式为中俄商人联合,采办的茶叶以杭州、徽州、屯溪、福州、苏州、黄山等地的茶叶为主。在上海港集散地装船出海,从天津、营口、大连、安东(丹东)等地上岸,通过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集中到哈尔滨,在经中俄茶叶贸易商二次加工包装,途径俄国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转口输出。形成了以哈尔滨为核心的一条经绥芬河、满洲里到俄国的新茶路。在新茶路中茶叶运输主要依靠火车和轮船。贸易方式以自由交流、边境互市贸易、商埠贸易为主。1924年10月中苏双方协商共同经营中东铁路,给与苏联运输税率优惠,当年中东铁路运输量增加了25%,中东铁路总运输量连续四年增加,1924年为302.5万吨,1925年为338.6万吨,1926年为423.3万吨、1927年为560万吨。1919年中苏铁路贸易额3000万海关两,1923年达到5000万海关两,1928年,中苏贸易额1亿海关两,哈尔滨对苏联出超额每年均在几千万海关两以上。当时哈尔滨一地对苏俄贸易额竟占全中国对苏俄贸易总额的89%,良好态势持续到1932年日本侵略东北以后。

1922年,哈尔滨契斯恰科夫茶庄的广告信息

  当年哈尔滨东发合茶莊在不同时期发行的几款商标和茶叶盒生动形象地反映万里茶路运输方式和途径的演变。民国哈尔滨东发合茶庄“海马商标”,上面有中俄文“东发合茶莊”,图案正中上方醒目的俄文茶叶“чай,正中下方旭日东升下一匹奔跑在群山里的骏马。其反映了当时茶叶之路以海船和马匹为主。另外一款铁包装茶叶盒,一侧图案上下有中英文“哈尔滨东发合茶庄”,一条祥云五爪腾龙飞腾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片片帆影翔游在烟波中,龙身形飘逸,纹饰华丽流畅,龙张口吐水后发大水意味,水代表财运源源不断,寓意风调雨顺。这张民国初年的茶叶盒表明茶叶之路以海运为主。最后一款“延年益寿”标茶叶铁包装盒,正面图案一侧一位端着茶杯的烫发旗袍美女,另一侧图案上下有中英文“哈尔滨东发合茶庄”,亦是一条祥云五爪腾龙飞腾在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上,这张三十年代的茶叶盒表明茶叶之路以铁路为主了。

  1920年苏联国内战争结束,战争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苏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对茶叶的需求增加。中国再次成为苏俄茶叶供应的重要来源。1923年,苏俄消化掉了一战期间滞销的茶叶。192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恢复到80万担以上的数量,1929年则超过90万担。西伯利亚外贸局驻哈尔滨办事处1922年上半年在中国东北采购了4000吨茶叶。1925年苏联将茶叶贸易收归国家经营,建立茶叶托拉斯,总局设在莫斯科。同年苏联在哈尔滨设立代表通商部兼管远东棉矿托拉斯,苏联纺织组合的代理业务。苏联在北满的商业机构,全部归其统辖,内分10个部,其中菜果原料部负责在哈尔滨采购茶叶等。1927年,茶叶托拉斯因营业机构耗费太大而停办,苏俄的全部茶叶贸易集中于全国茶叶消费合作社中央联合会。

   随着中东铁路新茶路的再度繁荣,契斯恰科夫为了扩大业务量,在哈尔滨设立新的茶叶营业场所。另外,契斯恰科夫在绥芬河也经营茶叶。从契斯恰科夫茶庄目前留存世面的一款茶叶盒和一张明信片看,契斯恰科夫茶叶公司成立于1886年,总部和仓库在哈尔滨。新的茶庄在哈尔滨新市街停车场大街(今南岗区红军街124号汇丰照相馆)还在纽约、上海、奉天、满洲里、海拉尔以及俄国境内的海参崴和赤塔等地设立分店18处,并垄断了当时蒙古的茶叶市场,享有“俄罗斯茶王”之名。汇丰照相馆现今是二类保护建筑,建筑落成于1912年,由俄罗斯著名设计师尤里·彼得洛维奇·日丹诺夫设计。二层砖石结构,建筑风格折衷主义。

“俄罗斯茶王” 契斯恰科夫(И.Ф.Чистяков)在哈尔滨的茶叶经销中心

          今南岗区红军街124号汇丰照相馆(原契斯恰科夫(И.Ф.Чистяков)在哈尔滨的茶叶经销中心)

      1920—1930年是哈尔滨解放前茶叶销售最好的时期之一。中国输出产品依次为:大豆第一,豆饼第二,小麦和豆油位居第三,肉类、面粉和茶叶位居第四。当时哈尔滨中国人的茶叶生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专门经销茶叶的店铺,如宝兴长茶庄,创办于1920年,地址在道外正阳街18号。其茶叶盒上标有所属制茶厂:“福州南台广东馆街、苏州阊门外杨安滨、杭州侯潮门外路南、徽州老竹岭下路东、黄山岗村林村太平”。宝兴东茶庄,创办于1928年,总店地址在正阳街20号,分店地址在正阳十一道街3号。所属制茶厂也分别在苏州、杭州和福州等地。;一种是以经营百货为主兼营茶叶的,如民族资本家武百祥的同记百货商场茶叶部,东北著名商号益发合及东发合等。1922年,东发合又在东发合百货处,专门开设了东发合茶庄;还有一种是以经营其它杂货为主兼营茶叶的,如山东人20年代开办的瑞增祥茶庄,初为益丰源百货店,后为“大同货店”。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洪盛永百货店设有茶叶部;还有一些兼营茶叶的咖啡茶食店、浴池和戏楼等;此外一些医药店也经营茶叶,如世一堂哈尔滨分号等。

哈尔滨宝兴长茶庄

  在哈尔滨的外国茶叶经销商主要有3家,其中,契斯恰科夫商行销量最大,秋林洋行茶叶部及耶尔则夫洋行次之,此三行全年销售量达到533吨。占全市总销售量的65%,占东北北部铁路沿线地方销售量的35%。1928年三家洋行销售数量为:契斯恰科夫商行164吨,秋林洋行123吨,耶尔则夫洋行41吨。哈尔滨茶叶外贸历史黄金十年中,每年输入量均在1000吨以上,最高达到4144吨,市内自销量在1000吨左右,输出量最高2000多吨。哈尔滨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北部茶叶集散中心。

“俄罗斯茶王” 契斯恰科夫(И.Ф.Чистяков)在绥芬河的茶叶集散地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占东北后,苏联单方将中东铁路卖给日本后,日本逐步中断对苏贸易往来,致使进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随着哈尔滨的苏联及欧美侨民大量回国,白俄纷纷移居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居住在哈尔滨西方人锐减,茶叶购销量下降,1934年购销数量分别下降到726吨和597吨。契斯恰科夫商行、秋林洋行茶叶部和耶尔则夫洋行红茶销售量减少到225吨。而日商茶叶的购销数量大幅度增长,全年日本三井、三菱株式会社输入台湾茶叶79.5吨。由于日本继续对中国华北地区蚕食侵略,战争频繁南北交通隔绝,人民反日情绪高涨。1936年满洲国经济调查显示,东北的大连和安东港口输入货物量为零,营口有少量输入。

  1929年以后,苏联黑海沿岸茶叶种植逐渐成熟,产量基本能满足其国内需要,苏联对中国茶叶的依赖逐年减少。苏联茶叶贸易以后几年有所回升,但随后又继续减少,1938年只有0.02万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哈尔滨市茶叶购销量再度受挫。1939年3月,伪满洲国将“砖茶、花香茶、红茶、番茶等全部茶叶”均列为“甲号统治品目”,对茶叶的输入、配给、价格等实行严格的统制。茶叶销售哈尔滨市场增长停滞,只有一家独秀的日本亦惨淡维持。1939年哈尔滨大中型日商行业明细表显示,日本经营茶、茶器的商行仅有9家。辉煌近三十多年的中东铁路新茶路喧哗之后归于寂静!

雪狼刀风

陈文龙,1967年出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高级经济师、摄影师、户外旅行者。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近三十年,研究主要方向为远东近代史、中俄关系史和中东铁路历史。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中俄关系史学科的骨干成员,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地方志学会会员,一点资讯签约作者。近年来自费考察中东铁路,并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铁道知识》、《看历史》、《环球人文地理》、《中国地名》、《华夏地理》、《黑龙江史志》、《北国旅游》、《哈尔滨史志》、《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大庆日报》、俄罗斯赤塔日报、俄罗斯效果报(周刊)等杂志报刊以及网易、新浪、搜狐、凤凰网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主流网站,发表了大量有关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现状调查的文字和图片。联系方式:jinsedao@126.com 13845995750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