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冰城哈尔滨这座充满大气、洋气、灵气的城市,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质,卓尔不群的绰约风姿傲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在哈尔滨遗存的近五百余座历史建筑中,欧陆风情占了主基调。巴洛克风格、拜占庭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哥特式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中西合璧,大观泱泱。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将哈尔滨美誉为“东方莫斯科”,自然是实至名归了。
哈尔滨的建筑,不但从样式和内涵上有别于其他城市,单是建筑外表的颜色也吸人眼球。只要稍留意中国古建筑,不难发现,那些建筑几乎都是浅灰色的砖墙,以朴实凝重的色彩和独特的肌理,孕育着清水建筑特有表现力。而哈尔滨老建筑的颜色恰恰不同,独一无二的米黄色。如今这些建筑已经成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篇。诚然哈尔滨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以其不同的方式向世人述说着哈尔滨建城之初的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景象,述说着中东铁路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述说着一百多年的日新月异,沧桑巨变。
透过中东铁路官邸建筑可以窥见一斑………
白毛将军府
1903年至1920年中东铁路首任局长霍尔瓦特将军官邸,俗称白毛将军府。
“白毛将军府”就是当时统治哈尔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至今将军府附近习惯叫白毛,将军府对面建的小区,叫白毛小区。
霍尔瓦特将军是中东铁路局局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他留着大白胡子,所以称他为“白毛将军”。1920年中东铁路被我国政府接管。结束了他在哈尔滨辉煌的时代。
他在哈尔滨17年,在哈留下深深的痕迹,如:白毛将军府,霍尔瓦特大街,霍尔瓦特中学、霍尔瓦特特贴等。
建于1903年的白毛将军府
香坊区卫生街上,有一幢华丽的俄罗斯风格黄白相间二层小楼,该楼曾为哈尔滨的“白宫”。“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只有院子里那两棵上百年的老榆树还静静地“站”在那里。这座百年老建筑,就是当年霍尔瓦特的官邸,人们称它为“白毛将军府”。
从1903年开始的17年里,作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一直住在这幢小楼里。中东铁路公司为他在秦家岗(今南岗区耀景街22号)修建了一幢花木幽深的官邸,但他没去住,先后为俄罗斯领事馆、苏联领事馆、省文联,一直住到他离开哈尔滨去北京。
霍尔瓦特官邸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厅、警卫室、地道、厨房、餐厅、仓库等,是一座具有欧洲风格的俄式建筑,在上世纪初堪称一流建筑,被称为哈尔滨的“白宫”。包括此官邸在内的霍尔瓦特庄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庄园内驻扎着一个哥萨克中队,守卫霍尔瓦特及其官邸。
庄园里有铁路线,霍尔瓦特有一列豪华列车,他每天乘坐此列车到中东铁路局。
霍尔瓦特以自己的官邸为中心,将今尚志公园(原香坊公园)一带开辟成霍尔瓦特庄园的一部分,在里面设立了气象站、游艺室、菜园、球场、滑冰场等,供自己和沙俄军政要员休闲娱乐。他的夫人以特殊身份在这里建立了“华俄栖息所”开展慈善活动,成为当时的佳话。
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官邸
位于红军街38号,是20世纪初新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上的杰出作品,建筑面积776平方米,高度12米,最初为中东铁路理事事务所,1921-1924年,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官邸,现在商用。
建于1920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
主体二层,楼梯间位于正立面中部,其上设敞亭。窗的形式多种多样,周边作圆滑曲线贴脸,形态优美,富有动感。铁皮屋面,勒脚设计为块石,具有俄罗斯特色,帐篷式尖顶阁楼与新艺术形态的木结构檐口装饰、阳台、垂挂、栏杆、门窗的有机结合,表现了浓郁的异国情趣。属于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
原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
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现在是空军某飞行学院。位于南岗区文昌桥旁边。
原中东铁路副局长官邸
这座精美的建筑生于1904年,原中东铁路副局长官邸。还有说最初是中东铁路局总稽核官邸,位于南岗区联发街1号。是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代表作。
整栋建筑使用面积约为340平方米,建造有1、2层及阁楼、地下室,有80多扇木门和160多扇木窗。
后为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公馆。
1935年后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参事住宅,
1947年一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指挥部。
解放后由哈尔滨铁路局管理。
1958年为哈铁幼儿园。
2006年交南岗区政府管理。
2009年为南岗知识创新区工作办公室。
2010年建立南岗区展览馆。
2013年更为南岗区博物馆。
【中东铁路的由来】1896年6月3日,中俄双方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正式名称为《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密约主要内容: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非两国共商,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开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为使俄国便于运输部队,中国允于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军需品;此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根据《密约》第四条,同年9月8日由中国驻德、俄公使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代表在柏林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合同规定成立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其章程照俄国铁路公司成规办理。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
1896-1903年修建,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很独特吧,见到过吗?
室内壁炉
走廊上的壁炉
楼梯铁艺
原中东铁路副局长阿法纳西耶夫官邸
中东铁路副局长阿法纳西耶夫官邸,建于1904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属于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哈市现存建筑中最早的一批。现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楼内壁炉非常难得,请欣赏……
入口位于建筑一隔,几步台阶,一个木制的单坡雨篷,以木柱支撑,柱端饰以简化的孔雀尾状曲线,整个雨篷漆成褚红色,温暖而热情;木制的雨篷,石砌的踏道,粗糙的毛石勒脚,土黄色的墙面,深红色的曲线门棂木门,如水墨画般淡淡几笔便勾勒出入口的小小空间,尽管简洁,却很生动。凉廊的设计也反映了”新艺术”擅长运用曲线装饰的特征。凉廊的顶篷是很缓的单坡顶,檐下有简洁的矩形线条装饰。凉廊的底部类似阳台的处理手法,两个角上有窄小的曲线形柱墩,柱墩之间的空间略呈船形。这座花园住宅的烟囱却颇具童话色彩;烟囱伸出屋面,顶端呈半圆形,并重下落水曲线形墙墩,顶冠下面饰以矩形线脚,烟囱的形象极似竖起的大姆指,富于装饰效果与个性,这小小的烟囱似乎也在夸耀其优美的造型。建筑的一层平面以走廊为界,左侧为卫生间、厨房等辅助用房,右侧分别为客厅、办公室、餐厅及与餐厅尽端相连的太阳同。太阳间是俄罗斯住宅所固有的形式,四面开窗,是夏季的纳凉、冬季晒太阳的地方。太阳间外侧又与一带木栅栏的露台相连;建筑的二层为主卧室、女客厅、儿童室、家庭教师室、卫生间及储藏室,功能区分比较明确。
壁炉大而多,图案各异,保存良好,非常难得。
房间壁炉
室内最具生活气息且最有个性的是火墙及壁炉的设计。火墙表面饰以铸铁的浅浮雕花饰,模仿自然界植物花朵、叶片及丝蔓的形式,十分生动。饰面的质感犹如雕花面砖,图案很丰富。而客厅里的壁炉也十分精美。表面贴赭色的釉面砖,呈略扁的矩形;壁炉顶部与檐口处理相近似,饰以花状曲线壁炉,正中饰以方形的植物花饰浅浮雕,下部为添炉火的本制小栅栏。这座住宅(姑且继续这样称呼它)堪称哈尔滨居住建筑的杰作。
木楼梯
走廊里的壁炉
木楼梯扶手
建筑沿联发街立面面宽较小,精巧的门斗位于建筑一角;二层开敞的木制凉廊轻捷飘逸;极富特色的窄长的梯形窗使楼梯间倍添挺拔之感。这些细部的处理,使建筑精致而玲珑,与其作为住宅建筑的个性十分适宜。建筑立面造型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窗洞、凉廊、烟囱、入口等细部的处理上。
这座住宅窗洞设计十分有特点。窗子形式丰富多彩,有窄长的梯形窗,直角梯形窗,窗上饰以圆滑的贴脸;有圆额倒梯形窗;圆额双梯形窗;扁椭圆形窗;圆窗与倒梯形复合窗;双圆形复合窗;矩形窗及正方形窗等九种之多。
上边已欣赏了,像吧。
日本占领哈尔滨后,这里成了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瞭望点。从住宅的楼梯间直达顶屋的阁楼,阁楼四面通透,成为良好的隙望所。与之隔街而望的是1924年开设的苏联领事馆(今位于耀景街22号),当年日本特务即在此观察苏联领事馆的风吹草动,也许俄国人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宅第会成为被人监视的“近水楼台”呢。
解放初期,苏联援建专家曾在此居住。之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占用此房,现为黑龙江省社科联所在地。这座建筑历史百年,几度沧桑,数易其主,但其玲珑优雅的风姿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雨中拍摄
原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长马忠骏公馆
中东铁路公司董事长马忠骏公馆,旧址位于今南岗区中山路171号。建于1910年,砖木结构。这是一座意大利中世纪寨堡式小楼。它建筑造型极富有童话特色,神秘而又浪漫。
1931年马忠骏因支援马占山抗日,老百姓尊称他为“马道台”,其公馆亦得名为“马道台府”。
解放后曾为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办公处。1956年,改为接待领导人的高级宾馆,称为“107”招待所。
现为和平邨宾馆。
原中东铁路会办公馆
在哈尔滨公司街78号,有一栋可以令人眼前一亮,黄色基调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建于1908年,早期是中东铁路会办公馆,另一说是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
目前,哈尔滨仅存三栋这样的建筑,令两处分别位于红军街38号和南岗区中山路236号院内空军第一飞行学院院内。
建筑正面采用的三心拱券扁圆窗口,饰以凸凹几何线纹,洞口以夸张的尺度,重点突出曲纹凸凹花饰。檐口部位也与众不同,不采用镂空的女儿墙,而是将墙体直接通天,做成与墙垛贯通的装饰而结束,富有雕塑性。楼顶则借用具有法国特色的方底穹隆突出轴线,使建筑造型变化多端。与之相配套的雨搭阳台、栏杆、立柱造型富于变化,比例搭配合理,既有实用性又突出了整座建筑的小巧别致。同时,各层门窗口上下互不重复,室内外楼梯、阳台、檐口栏杆以及雨搭撑件,采用模仿植物形态的金属构件,增添了建筑的时代感,活泼生动,惹人注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而这种建筑当时又被称作“摩登建筑”。
从1946年5月到1949年4月,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副司令、西满军区司令员、松花江防守指挥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和军委铁道部副部长的吕正操将军曾住。
如今,这栋建筑依然是住宅,由几个铁路家庭分享。若是盛夏,房子上会爬满了藤本植物,远望去也是一番郁郁葱葱的景象。
历史照片
柈棚子
原中东铁路高级职员住宅
这幢建于1903年的中东铁路高级职员住宅。是典型的俄罗斯田园建筑风格。建筑面积979平方米。
1935年3月,日本收买中东铁路后,这里为满铁哈尔滨铁路局日籍局长佐原宪次住宅。
解放后为哈尔滨铁路大直街幼儿园。
2000年改为波特曼西餐厅。
该建筑的突出特点是纯朴清新,细部精美。主入口处位于建筑的端部,檐口处理打破单调;女儿墙厚重,局部处理成实墙面。建筑有明显的水平划分,形成了稳重端庄的的效果。特别是建筑采用砖体本色的清水砖墙砌筑,靠精堪的砌筑工艺,创造出极富韵律的凹凸多变的外观。清水砖墙朴实无华,但凭其砖工技艺却获得了生动与美丽。檐下砖饰以及窗额、窗台、壁柱等脚线装饰,都充分展现出俄罗斯砖石结构的设计技巧和施工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这幢老房子不仅依托砖砌工艺增加魅力感,而且还巧妙地运用清水红砖与青砖进行了合理配色,增强了建筑艺术感。此种手法在目前中东铁路遗存的老建筑中较为罕见,更显其弥足珍贵。
南岗区耀景街的原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
连铎夫斯基私邸旧址
1902年的连铎夫斯基私邸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吉林街128号(吉林街一曼街街口处),砖木结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关于连铎夫斯基,有记载说连铎夫斯基曾经是中东铁路松花江大桥建筑的总工程师。
这座建筑为地上2层,地下(半地下室)1层,为一栋独式别墅。一楼与活动室相连的是一间下沉的采光温室,阳间三面采光,墙面全为花格玻璃窗,屋顶呈拱形,与两侧的玻璃窗直接相惯。在活动室与阳间的交界处是几阶石砌的台阶,两根爱奥尼立柱相隔,营造了一种空旷的感觉,拱形顶中间是个华丽的吊灯。
建筑的楼梯为木制,分别通向2楼和地下室。室内还保留着大穿衣镜和衣貌架,镜框、门楣、窗套、拱门等还装饰有木雕。拉门和木格子窗户以及俄文标志的大门还保留着原貌。
建筑外表黄白相间的色调在哈尔滨的近代建筑中是比较典型的,体现在细节上有着比较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但是建筑立面为不对称的构图,装饰中运用了许多铁艺造型,包括凉台、雨搭等,使得建筑本身更加生动。
伪满时期,曾作为姚锡九某位姨太太的公馆。之前还是某日本人的住宅,联系到其对面是原日本特务机关,这里很可能是侵华日军高级官员的宅邸。
解放后,哈军工第一任院长陈赓将军的住地。
以后曾为省参事室。
原中东铁路俄侨职工住宅群
中东铁路俄侨职工住宅群,俗称老黄房子,是位于哈尔滨市中心黄金地带:东起交通街,西至海城街、公司街,南起木介街、繁荣街,北至联发街、西大直街、花园街,这一街区中的黄色砖石结构房子的通称。这些老房子在上世纪初,是中东铁路各级俄国员工的住宅,建造之初,即以黄色为基调的色系装饰。
在雨中,寓意见证百年风雨
中东铁路修建初期的1900年至1910年间,曾建有数以千计类似此建筑的多户型住宅。
这些住宅大多采用了这种砖砌工艺,不论平面形式如何变化,其砖砌工艺始终不变。虽然采用的统一标准设计看似单调,但由于合理规划、独特的组合和精美的细部处理,使之特征十分鲜明。这种运用质朴的材料,靠窗口额罩、壁柱线脚的体形变化,在单一的材质、平面局限和统一色彩的条件下,创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建筑艺术,令人叹服。
原花园街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
花园街405号的中东铁路高级官员住宅。独特的两层凉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