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到温哥华的距离有多远?这里指的不是飞机航线的距离,而是城市发展的水平,以及人民对于冬季项目的热衷程度。之所以要这样比较,是因为温哥华刚刚举办了一场成功的冬奥会,而哈尔滨对此非常的渴望。
到底是先发展城市再申办奥运,还是借申奥来发展城市,这里似乎有着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的悖论。只是在西方,人们倾向于前者;在中国,人们更接受后者罢了。我是一个普通市民,我当然不希望看到城市发展引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但奥运的确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国际化融合,而这自然是市民所希望看到的。哈尔滨人将城市进步的最大引擎,“押”在申办冬奥会上了。
冬奥会不一定在大城市举办,这和其对环境硬件的要求远远高于夏奥会不无关系。毕竟雪上项目才是冬奥会的重点,而那几座大城市是坐落在雪山脚下的呢?中国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雪上项目软硬件都很弱。一方面从事雪上项目的人很少,热爱滑雪的群众也不多;另一方面,中国适合滑雪的山脉实在太有限。基本上就是东北的长白山脉,以及西北的阿勒泰山脉。2009年在哈尔滨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也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范围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就是在长白山脉的支脉帽儿山举办的。也正是因为这次盛会,使得亚布力、帽儿山滑雪场成为中国等级最高的竞赛滑雪场地。
举办一次冬奥会,我认为两个条件必不可少: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冬季项目的场地设施、科技含量普遍高于夏季运动,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肯定办不起来;如果建设了这么好的场馆,冬奥会之后鲜有游客使用,那岂不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至于经济发展,全国一盘棋,不是哈尔滨能自主的,这个暂且搁置不谈。今天的话题,是如何提高冬季项目的群众基础——对,就像如何做得像温哥华那样的火爆。为此,我提出三条建议,欢迎朋友们予以补充。
1.加强冬季项目的电视直播
黑龙江卫视在体育节目方面其实并不落后,比如NBA之类就有很多节目。而且,龙视还重点打造了一档名为《快活武林》的武术类节目,堪称景点。但是,我觉得这些工作都不如多转播一些冬季项目的比赛来得实在。毕竟,无论我们的电视台做得多好,当球迷们谈到篮球,恐怕想不到没有男子篮球的哈尔滨;当武术迷们谈到武术,恐怕第一位的还是武术之乡山东河北等地。而我们的优势是冬季项目,为什么不愿去做好呢?担心收视率?那么,如果现在不去布局,将来热爱冬季项目的人岂不是更少?
2010年冬奥会注定是中国冰雪运动的转折点,这从CCTV对冬奥项目转播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这是要得罪很多足球和篮球迷的。看网上有加拿大的华人透露,“我们这里电视上天天是冰球,看场NBA都困难,烦死了”。加拿大人总是观看冰雪项目,也难怪他们会喜欢上了。NHL的转播权太贵,龙江卫视估计没有这个财力,那转播欧洲联赛、亚洲联赛,或者俄罗斯联赛呢?这些也不可以么?
2.将冰雪项目与旅游相结合
旅游项目强调游客的参与、互动,于是也产生了许多普通人参与的项目,比如在马家沟果戈里大街段的人工滑雪场,就是不错的创意——把滑雪场摆在市中心,多么棒的主意!这个想法应该扩展开来,利用马家沟河穿城而过的地势,修建一个单板追逐赛道,搞几次单板极限运动大赛,请几位国家队成员过来表演滑行技巧,估计能赚不少眼球。或者,在冰雪大世界组织个场地,好像欧洲有个“冰山速降”的极限比赛,就是,队员穿着冰球服装,从大型冰话题上滑下来。中间或做些惊险动作,或配合冰灯里面的声光效果,想必这一定是能够登上世界各国电视台的极限运动会。这难道不是既发展冬季运动,又提高旅游收入的好方法么?
3.广泛开展校园联赛
中国从事冰雪运动的人很少,会冰雪运动的人也很少么?恐怕不是吧。别的地方我不了解,哈尔滨各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有多少学校冬天是不浇冰场的?没有冰场,冬季的体育课还能有啥内容了?这就是资源啊。拿我自己举例,我从高中之后,滑的就是冰球刀,但是我从来没摸过冰球杆。为啥?因为学校根本就没想过让学生打冰球啊。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数万名潜在的冰球运动员?这里要改变一个观念,并不是当运动员就一定要放弃学业的。我们如果有规范化的高中联赛、大学联赛,派在校学生参加冬奥会,不是也在情理之中的嘛。何况,以冰球为代表的冬季运动,最能体现男子汉阳刚之气,对当今莫名其妙的“快男”风气也是有力的纠正。
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中国的冬季项目终究会迎来光明的未来,但是,我非常希望这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来自我的家乡,而不是“北冰南展”战略下的南方城市。要真是如此,我们可就太尴尬了。
新博客啊。。又一个博客哦
@摸了你, 快一年了,不算新博客
第二个想法大概最可行。最近已经有一些美国电视台来拍摄冰雪节了。如果能把国外的冰雪极限运动节目引进来,在哈尔滨合作搞个比赛,效果应该会非常好。
@fz, 其实,我觉得群众冰球联赛貌似也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