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盛园”到“新盛饭店”

新盛园是建国后开业的一家私营回民小饭店,哈尔滨历史上这种小馆很多,美食地图之所以提及它,是因为其与哈尔滨两家比较知名的饭店有关联。一家是升格为“哈尔滨老字号”的清真“六合顺”饭店,一家是国营饭店时期,老顾乡唯一经营溜炒菜的回民饭店“新盛饭店”。

“新盛园”的创办人之一李新德就是现“六合顺”老板娘李士蓉的父亲,而“新盛饭店”则是“新盛园”公私合营后改制建立的。

1952年新盛园登记的工商卡片

新盛园,开业于1949年10月31日,地址在南岗区大直街3号,1953年2月26日迁至顾乡新华街3号,由李新德、李兰芝姐弟等人合股创办,出资人还有杨进修、杨鸿义、杨福聚、褚瑞年,李新德为店主,杨进修是中共地下党员,为名义经理,股金其实由李兰芝出资。李新德主灶,杨福聚是面案打烧饼,杨鸿义、褚瑞年做服务员兼做杂工,李兰芝不在店工作。经营回民溜炒菜,主食为烧饼。

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新盛园与顾乡其他几家回民饭店合并成新盛饭店,李新德、 杨鸿义、杨福聚、褚瑞年留店成为国营职工,李新德做厨师一直到1973年退休。孙子李伟接班到新盛饭店。

李新德13岁学徒,六十年代时已是有近30年从厨经验的老师傅了,手艺精湛。据现年78岁的“新盛饭店”老职工冯玉芝回忆,李新德在国营新盛饭店主灶时,南煎丸子、烧羊肉、烧牛肉、溜肚领、锅包肉等菜肴都是其拿手菜,六十年代“北来顺”创新出“东坡羊肉”,他很快就掌握并在新盛推出。李新德也是新盛饭店工资最高的,当时一个月62元钱。
新盛饭店,原址为平房,有120多平米,营业室后面是主食车间。对面是经营早餐的回民“利盛饭店”。六十年代,归道里服务局新华中心店管理。1970年拆迁,营业室迁至对面利盛饭店(回民早餐店)址,1979年原址建成三层楼房后迁回,当时归属顾乡饭店管理。1992年停业。

新盛饭店在六十年代时老顾乡唯一经营溜炒菜的回民饭店,有四、五十种菜肴,主食是牛肉水饺,8点前供应早餐,大果子、麻花、烧饼。当时还流行拼菜,有肉片拼肚、口白拼肚等。

现新华街11号1979年后新盛饭店旧址所在楼房

六合顺老板娘李士蓉与冯玉芝合影 2014年10月20日

冯玉芝老人是新盛饭店的老职工,原籍吉林长春二道沟,1936年哈尔滨生人,父亲冯砚忠曾开过回民饮食店“二合成”。她于1959年在新盛饭店参加工作,从服务员做起,70年代当过店主任,八十年代初承包经营过饭店一段时间。1982年,她的大弟弟在通达街开设回民饭店,2000年后拆迁停业。同年,二弟弟在顾乡开设烧麦馆,2000年迁至乡里街改名“爆肚冯”。

1964年时的李新德和杨鸿义

冯玉芝老人还珍藏着一张1964年新盛饭店职工合影,当时老面案马槐清退休,饭店同事们欢送他合影留念,照片上的李新德、杨鸿义是“新盛园”的老人。公私合营时,李新德、李兰芝姐弟讲所持的股份落到杨鸿义身上,文革时也避免了被批斗。六合顺老板娘李士蓉记得文革后杨鸿义还为此向她父亲抱怨过。照片上还有一个人叫沙永禄(1931—2002),当时是采买员,河北大名县人,五十年代初从老家到哈投奔舅舅马槐青,公私合营后分到“新盛饭店”工作。1980年病退,与儿子在顾乡大街开办了家“便民烧卖部”,也是改革开放后哈尔滨第一批私营小饭店,2009年因故停业。

冯玉芝老人是这张合影上唯一在世的人,她经常会翻出老照片看看,回忆当年,不胜唏嘘。

前排左起:李新德(厨师)、许子正(店主任)、马槐清(面案)、范志忠(新华中心店书记)、杨显廷(面案)

中排左起:黄雅洁(付餐)、郝桂英(服务员)、沙永禄(采买员)、杨鸿义(服务员)、李树方(收款员)、杨福臣(面案)

后排左起:李淑兰(看大锅)、景秀兰(杂工)、李玉洁(切墩)、冯玉芝(服务员)、杨秀兰(面案)

宋兴文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课题资料采集和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研究专家组成员。端街历史文创街区发起人,老俄侨文化复合体创办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城源历史文化研会学术研究与策划小组副组长、常务理事,哈尔滨有影响的餐饮历史文化学者及城史文物收藏家。近年来已经活化多栋历史建筑,著名的有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江畔餐厅”、公司街78号中东铁路会办公馆、横道河子振兴路100号中东铁路护路军军官住宅、端街4号奥谢金斯基大楼。打造了三家博物馆: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博物馆、横道河子100号博物馆、哈尔滨首家街道历史博物馆“端街博物馆”。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邮政街漫步

邮政街,是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建城之初在新市街规划建设的街道之一,它因1899年10月,俄国政府在哈尔滨设立的第一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