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军粮厂旧址即将被拆

忠兴福制粉厂账房旧址,现为北环商城使用。

曾一智 文\摄,原文发表于《中国文化报》

建党90周年前夕,笔者加紧了对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命遗址的探寻。6月14日,笔者接到黑龙江省粮食局史志办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她告知了一位在1946年哈尔滨解放不久即进入粮食系统工作的老干部景纯灵的联系方式。笔者立即对景纯灵进行采访,哈尔滨道外“三马”地区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终于由历史文献记载与亲历者见闻相印证。不由感慨系之:有几人知道,正在拆迁中的“三马”地区——即老八站,中东铁路时期建立的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在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建立中曾提供巨大的物资保障?!

据中东铁路历史研究专家郑琦介绍,哈尔滨“三马”地区(即南马路、中马路、北马路范围内)曾是中东铁路时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这个功能延续至今。当年中东铁路管理局第二任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曾将这里称为“中东铁路的心脏”。而据史料记载,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不到两个月就成立了东北地区粮食局和松江省粮食局,主要为东北民主联军及后来的解放军承担军粮收购、加工与运输的工作。而当时这里的制粉厂都承担了军粮加工的任务。

笔者采访景纯灵时,他以亲身经历证实了这段历史。景纯灵离休前为黑龙江省粮食学校校长,1946年6月,他来到刚刚建立的松江省粮食局研究室工作,一年后被调往双城、兰棱、五家、五常、拉林等车站运送军粮。1947年底调回哈尔滨军粮三厂任厂长。据他介绍,当时除了被接收的一些制粉厂作为军粮厂外,所有的私有粮食加工企业也都承担军粮加工任务。在东北解放以至全国解放的过程中,军粮和其他军需物资都是从“三马”地区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的。根据他的描述,可以确认万福广火磨就是军粮五厂,而在2006年被拆除的裕昌源制粉厂旧址即军粮一厂。

1998年开始,笔者在对“三马”地区新马路、中马路、南马路上的3座高大巍峨的建筑进行调查后,证实这正是哈尔滨早期的工业遗产——中东铁路时期陆续建成的万福广、义昌泰、裕昌源制粉厂加工车间。2005年,在郑琦的指点下,笔者找到了著名的邵氏民族资本家经营的天兴福制粉厂总账房及在内史胡同里的天兴福制粉厂四分厂厂址,以及中东铁路商务代办处驻八站事务所旧址,随即与正在进行第四批保护建筑普查工作的哈工大建筑学院邹广天教授一起来现场一处处确认。2007年,黑龙江文保志愿者姚稷发现了忠兴福制粉厂的账房,这座精美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保存十分完好。2007年末,笔者与郑琦先后带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来此踏勘,他们分别将这些建筑纳入拟定的第四批保护建筑名单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范围,并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如今,“三马”地区的拆迁已经启动,笔者十分震惊地获悉,该地区原本已经纳入拟定的第四批保护建筑名单的天兴福、万福广、义昌泰3座火磨(制粉厂)及万福广、忠兴福、义昌泰3座办公楼,在去年10月正式公布时均未通过哈尔滨市政府审批。而对于这6处具有珍贵价值的建筑,规划方案是全部拆除后新建商服及住宅。所幸其依然具有不可移动文物身份。2009年2月,笔者曾在《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走进中东铁路心脏看“三马”》的文章,2010年12月,又以市政府特邀信息员的身份递交直呈信息,呼吁保护“三马”地区珍贵的工业遗产,并获得主管副市长批示。对这6处曾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业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应被珍视并依法保护,而不要为经济利益拆光。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