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荒原唢呐声……

1974年我19岁,在原省建二公司第一施工大队当宣传干事。那年冬天,单位在大庆油田喇嘛甸化工厂建设工地施工,400多工人不惧严寒,住在荒原上的帐篷里,生活十分艰苦。由于施工紧张,党总支决定元旦不放假,但为丰富职工文娱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元旦期间组织一次秧歌联欢会,欢欢乐乐迎新年。

“北风当电扇,大雪似炒面”,以苦为荣的大庆工人(网络片)

建筑工人常年在野外施工,文体活动十分非常匮乏,闻听此讯很多青年工人踊跃报名。于是,每天晚饭后,很多青年男女工人不顾天气寒冷,聚集在大队部门前的水银灯下,你教我学认真演练。那高亢的唢呐声,欢快的锣鼓点,以及阵阵欢声笑语,给荒原上的寒夜带来一派生机。

元旦前两天,工会王主任让我去萨尔图(现大庆市)购买演出物品。他给我200元钱和一张采购单,上面是锣1面,鼓捶2根,彩扇30把,红绸5尺,胭粉、口红各10盒。王主任再三嘱咐一定要“按单抓药”,一样也不能少。那时,喇嘛甸是一个小地方,每天只有一趟火车去萨尔图,去一趟不把东西买全,势必耽误元旦的娱乐活动。次日,不等天大亮,我便顶着刺骨的寒风奔向火车站。

英姿飒爽的大庆女职工(网络片)

为大庆油田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解放牌”汽车队(网络片)

谁料我走后,秧歌队的“喇叭匠”把“唢呐叫”弄丢了。“唢呐叫”是唢呐的发音器,没有它唢呐吹不响。“喇叭匠”急得直冒汗,大家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最着急是王主任,他不停地拍大腿,后悔没让我捎回来几个。那时,手机和传呼机尚未问世,他们无法找到我。只有团总支书记苏宝昌不急,他说我差不多能买回来。王主任一百个不相信,最后俩人当众打赌,谁输了到食堂小卖店给大伙买4瓶水果罐头。那时食品紧缺,水果罐头是上档次的食品。

元旦前夕的萨尔图街头,行人寥寥无几。我走进百货商店,不一会就把东西买齐了。回喇嘛甸的火车要等天黑,我便背着东西在萨尔图街头闲逛起来。外面天冷,我逛一会又回到商店,。为消磨时间浏览商店里的柜台。忽然,我发现了乐器柜台托盘里的“唢呐叫”,仔细一看标价,每只才2角钱。我想唢呐是秧歌队重要的乐器,万一队里“唢呐叫”坏了,元旦联欢会可就砸锅了。来一趟萨尔图不容易,再说价钱也不贵,我自作主张买了5只。

当年大庆油田的百货商店柜台(网络片)

2014年笔者重游大庆拍摄的照片(笔者拍摄)

我回到单位驻地时,已经是晚间7点多钟。往日这会儿,大队部门前正唢呐声声,锣鼓喧天,可这会却静悄悄的,我十分不解。我刚迈进大队部的帐篷,王主任和苏宝昌等人把我团团围住。苏宝昌劈头便问:“有一样东西你买没买?”我忙问:“啥东西?”他说:“唢呐叫!”我随口答道:“买啦!”谁料,我的话刚一出口,苏宝昌当胸给我一拳,四周的人高兴得跳了起来。女广播员小李子转身跑进套间,打开队部的扩音机,通知秧歌队员立即排练。大家对我赞不绝口,唯独不见王主任,正当大家纳闷时,只见他手里拎着4瓶水果罐头,乐踮踮地从外面走了进来。

高亢的唢呐声响起来了,欢快的锣鼓敲起来了,大庆油田建设者们喜迎1975年元旦的大秧歌扭起来了!时隔四十多年,那火辣辣的唢呐声,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

 

2018年12月31日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在参加大庆石油化工会战的日子里

在举国欢庆国庆七十周年之际,大庆精神备受世人推崇,大庆油田这面中国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更加鲜艳。60年来,大庆精神在油田的开发建设中不断发展完善,新时代又涌现出以科技创新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大庆人,大庆精神已成为共和国发展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作为原黑龙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称省建二公司)员工,虽然没亲身参加过六十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但有幸参加了七十年代初的大庆石油化工会战。

我与《原油奔四方》老照片

这张题为《原油奔四方》的老照片,是上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八三”地下输油管线施工的场面,它标志着大庆石油已进入管道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