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闻名遐迩的移民之城哈尔滨,从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诞生的时日起,就开始蒙受马列主义的影响,笼罩红色的光环了。
当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云笼罩在中国神州大地上的时候,无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们,经由哈尔滨去十月革命圣地,去追寻拯救中华民族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哈尔滨,对于他们而言,具有一种前瞻意义;而对于哈尔滨而言,在中国近代史上,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曾经留下过这些伟人的足迹,那么,这些历史事件的本身,就是哈尔滨的光荣和骄傲。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杨明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李大钊称赞他“万里投荒,一身是胆”,周恩来敬重他为“忠厚长者”。
他为了在苦难的中国,寻找一群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领头人,他积极地协助第三国际,频繁的往来中俄之间,他把哈尔滨看成是,尽快创建中国共产党道路上的脚踏板。
1920年初,共产国际派出以维经斯基为负责人的工作组来华帮助建党,而当时的旅俄华侨杨明斋就是共产国际初次来华时的领路人。旅俄华侨杨明斋是旅俄华工联合会负责人之一,他是工作小组的成员并担任翻译。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 和“与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杨明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以哈尔滨作为大本营,把中东铁路当做中转站,频繁往来于中苏之间,在哈尔滨以及中国各地传播马列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明斋,1821年生于山东平度马戈庄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中共“二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1901年的冬天来到哈尔滨,一没找到工作,4月他辗转来到沙俄统治下的海参崴。在一家机械厂当工人兼记账员。不久,在他的倡导下,工厂成立了工人业余学校,他担任义务教师。在俄国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学习俄语,并攻读了英语、日语和法语。1908年春,长途跋涉来到了西伯利亚的一个矿区,去寻找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由于他通晓俄文,善于人际交往,在业余时间经常给工友们读报纸,讲革命道理,因而在西伯利亚地区301多万华工中,深得敬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杨明斋积极参加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一些活动,并被选为华侨工人代表。不久,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受组织指派,到帝俄外交机关当职员。他以合法的身份,通过各种渠道,为布尔什维克党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十月革命后,杨明斋以华侨代表的身份组织和发动了数以万计的旅俄华工参加红军,支援前线,保卫后方,同俄国无产阶级战士并肩战斗。不久,俄共党组织保送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毕业后,他受俄共党组织的派遣,到被日军占领的海参崴,仍以华侨代表的身份,继续为党秘密工作。
1920年4月,杨明斋陪同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一行,途径哈尔滨来到了北京。他们从北京大学俄籍教授柏烈伟那里,了解到李大钊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柏烈伟的介绍,杨明斋先与李大钊会见,安排了李大钊与维经斯基的会谈。由杨明斋担任翻译,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的多次会谈非常融洽,当李大钊了解了杨明斋的经历后,大加赞扬,称他“万里投荒,一身是胆。”他们交流了情况,分析了局势,取得了在中国建党的共同认识。在李大钊的主持下,维经斯基和杨明斋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同罗章龙等一些进步青年进行了座谈,并向大家介绍和捐赠了许多宣传十月革命的书刊,如《国际》、《红旗》、《国际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等。通过这些活动,共产国际工作小组进一步了解到“五四运动”的著名领袖陈独秀在上海活动的情况,杨明斋遂积极地向维经斯基建议南下上海与陈独秀会晤。共产国际工作小组采纳了这个建议,决定马迈也夫留在北京继续工作,维经斯基和杨明斋等持李大钊的介绍信,起程赴上海。
维经斯基和杨明斋等人到达上海后,访问了陈独秀,并与《新青年》、《星期评论》、共学社等杂志、社团的许多负责人进行了会晤。经过多次交谈,他们了解到中国无产阶级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后,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并对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建党准备工作给予了帮助。5月,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杨明斋参加并负责研究会的工作。8月,杨明斋和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人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杨明斋这时也就由俄共(布)党员转为中共党员。此后,便在上海渔洋里6号建立了“俄华通讯社”,作为维经斯基等人的工作机构,杨明斋任社长,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杂志,从1920年9月出版的第8卷第1号起,除了增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宣传外,又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同年11月,上海发起组又创办了旗帜鲜明的理论性月刊《共产党》。杨明斋参加了这两个刊物的发起和印刷出版工作,并亲自撰稿。在《新青年》第8卷第2—4号“俄罗斯研究”专栏里,先后发表了他的译著《苏维埃的平民教育》、《俄国职工联合会发达史》、《劳农政府召集经过情形》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苏俄的教育、工人运动及组织劳农议会和苏俄政府(苏维埃政府)及省、县、乡议会执行部的状况,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杨明斋陪同维经斯基来往于北京、上海之间,做了大量工作。北京共产党小组继上海发起组成立以后,在李大钊领导下于同年10月成立。杨明斋和维经斯基还到济南,与王尽美、邓恩铭等人会见,推动了济南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上海发起组成立时,决定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党派发起组里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担任这一工作,派年长的杨明斋负责指导。不久,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洋里6号成立,俞秀松、李震瀛、叶天底、金家凤等8名青年为首批团员,俞秀松任书记。
为了培养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不久,就以公开办学的形式开办了外国语学社,杨明斋在指导俞秀松完成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之后,又全力投入外国语学社的开办工作。俞秀松作为团中央书记这次成了杨明斋的助手——外国语学社秘书。由维经斯基的夫人库兹涅佐娃给讲俄语的读音和会话课、李达担任日语教师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李汉俊担任法语教师、李震瀛聘为英语教师、陈望道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时讲授英语。就这样,由中国党团组织开办的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者的学校在1920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正式开学。
外国语学社设在渔阳里六号的楼下,从读书、住宿到吃饭的费用,都不必自己操心。”一切经费都由共产国际小组提供。杨明斋是学社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有时,他上午讲课,下午召集住校学生帮助中俄通讯社和工人刊物《劳动界》做收发、撰写、校对及图书管理工作,青年学生在上课之余,积极参加革命实践,下厂调查、撰稿、发行,有些人还参加油印、运送、散发革命传单,尽管到该社学习的学生有先有后,学习的时间也有长有短,但通过学习参加初步的革命实践,他们都树立了革命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杨明斋由于经常熬夜整理讲义和翻译文稿,每天还要参加在渔阳里二号由陈独秀召开的支部会议,实在忙不过来。有一天,他从俞秀松那里听说北洋政府驻莫斯科公使李家鳌的外甥女王元龄回国了,还没事做,就亲自登门邀请,王元龄精通俄语,有她和库兹涅佐娃两位女教师的替换,他挤时间到工厂去,体察了解工人的困苦生活,为建立职工运动委员会做准备。杨明斋吃住在渔阳里六号,对每个学员的表现了如指掌,他先后协助包惠僧选拔赴莫斯科优秀学员,刘少奇、罗亦农、何今亮、李启汉、李中、王一飞、谢文锦、韩慕涛(庄文慕)、许之桢、任弼时、肖劲光、曹靖华、任岳、周兆秋、胡士廉、陈启沃、梁柏台、彭述之、赵庆华、柯庆施(柯怪君)、周伯棣、傅大庆、曹平、蒋热血、韩平的、卜士奇、彭湃(江西人,不是广东的那位澎湃,后亦牺牲)、华林、蒋光慈、吴葆萼、董锄平等。1920年冬至1921年春,外国语学社培养出来的二三十名团员,在杨明斋的安排下,分期分批赴社会主义革命的发源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有许多人如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任作民、何今亮、许之桢、曹靖华等,后来都成长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上海发起组建立过程中,杨明斋经常深入工人群众中间组织工会,发动工人,进行斗争。1920年10月3日,上海造船厂、电灯厂、厚生铁厂以及东洋、恒丰纱厂的工人代表七八十人,在杨明斋住所召开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陈独秀、杨明斋等被邀参加这个发起会,并被聘为名誉会员。杨明斋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通俗地给大家分析了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本原因,要解放、要翻身,大家就得团结起来同剥削制度进行斗争。这个机器工会,在陈独秀、杨明斋等的关怀下,很快成为拥有37O多人的工人组织,还出版了自己的会刊《机器工人》。1920年11月21日下午机器工会在白克路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时,杨明斋、陈独秀、孙中山都出席了大会,表示祝贺。机器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产业工人的新型工会。l920年12月20日,工人游艺会在白克路上海公学召开成立大会,400多名会员和来宾出席。杨明斋、李启汉、沈玄庐、邵力子等参加了大会。杨明斋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说,向工人们祝贺。
1921年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建立后,杨明斋同张太雷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并于6月参加了共产国际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共产国际大会上通过了决议,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已经具备了条件,决定派马林等人赴中国协助建党。
党的“一大”后,杨明斋在党内从事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在中共“二大”以后,因为他非常坚决地反对马林关于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和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日渐受到冷落。1930年1月,杨明斋在苏联给共产国际写了一份“80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1927年以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上的失误,以及中共党内连续三次的“左”倾路线做了直截了当的批评。结果被流放。并于1936年5月26日,在苏联开展的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扩大化中惨遭杀害。
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前,传来苏联社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寄复余世诚教授的信,其中讲明:“1938年2月,杨明斋被捏造的罪名被捕,1938年5月牺牲。1989年1月苏共中央提出建议,对所有非诉讼机关镇压的人,都应恢复名誉。”至此杨明斋晚年悲惨遭遇,真相大白。令人极为遗憾的是,杨明斋这样一位为苏联卫国战争和十月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为中国革命培育骨干人才立下不朽功勋的元老与忠厚长者,竟遭此劫难,实为历史的遗憾!让人感到痛哉悲哉!
杨明斋虽然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党内也没有担当过重要职务,但是,他身为旅俄华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工作中所做的重大贡献,以及在中国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的伟大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