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黄花分外香

口述:刘铁(哈尔滨铁路第一工程处退休干部)

整理:王宝滨

1986年夏天刘铁在宿营车前的留影

1986年夏天刘铁在宿营车前的留影(由刘铁提供)

1954年,我在哈尔滨铁路局工程处第五工程队当安全教员,负责对新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春暖花开季节,工程队来到滨洲线泰康站线路大修,更换站内钢轨、道岔和枕木施工。由于人力不足,通过当地政府招收了300名农民工,由我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那时,我还是个19岁的姑娘。

当时,工程部门还没有宿营车,施工队在站内搭建工棚,工程队干部、工人和民工都住在工棚里。在队部的大工棚内,隔出书记室、主任室和会计室等小间,白天办公,晚间当宿舍休息。车站路基两侧绿草如茵,各种野花争奇斗艳,开得正酣,有马兰、益母草、甜根草、打碗花、曼陀罗和黄花菜等。然而,我最喜爱的莫过于黄花菜。黄花菜也叫黄花、忘忧草,它淡黄色的花瓣、细细的花茎,宛如一位腰肢纤细的小女孩。工地400多人,只有我一个女职工,工程队领导照顾我,在队部工棚里给我隔出了一间“独身宿舍”。

工程队在路基下开辟了一个篮球场,支起简易的篮球架子,劳动之余组织工人打篮球。还建起一个小阅览室,里面有小说,画报和连环画等读物。工程处卫生所医生经常到工地送医、送药;电影放映队每月来工地放映一次露天电影。职工文体生活搞得有声有色。我特别喜欢站外遍野的黄花,每天清晨总是踏着露水去采一束黄花,把采来的黄花插在装满水的瓶子里,摆在我的床前,每天闻到黄花的芬芳。

我负责安全培训工作,在出工前强调当天安全注意事项,我口齿伶俐,每次都会赢得工人的掌声。我几乎每天都跟班作业,工人们都爱与我开玩笑。特别当他们抬钢轨喊号子时,总是以我为题开玩笑,只要瞧见我,就会吆喝道:

“慢慢起喽,

别着慌,

工地有位小姑娘;

身上穿件兜兜裤,

从来不穿花衣裳;

脚上穿双拉带鞋,

朴素又大方,

从早到晚工地转,

安全生产挂嘴上……”。

每根钢轨12.5米长,有一吨重,由8个人分成两组用杠子抬起,要走几十米,累得汗流浃背。风趣、粗犷的劳动号子,把我弄得满脸通红,他们却哈哈大笑,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时隔几十年,那高亢而欢快的劳动号子,仍时常响在我的耳边。

他们吆喝的内容,是当时我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我一天到晚在工地奔波,不能穿花裙装和凉鞋,脸和胳膊被晒得红红的,每次回家母亲都会说“看你晒得像个假小子,上哪找婆家!”那年施工很顺利,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深秋施工结束时,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后来,我成为工程处机关干部,身居省城哈尔滨。但我时常思念泰康站外遍野的黄花,还有当年那高亢的劳动号子声。1986年夏天,我得知有个工程队正在泰康站施工,便借调研的机会故地重游。我在施工现场看到了机械化大修施工,宿营车已取代了昔日的工棚,文娱活动室设在一节车厢里,电视、电扇和电水壶一应俱全。我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特意在宿营车前留下一张照片。

原载2019年6月6日《人民铁道》报B4版铁道大观版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抢修柳河桥

刚刚光复的东北大地,到处是战争创伤,铁路被破坏的百孔千疮。用一句东北的老话来形容当时的铁路状况,即“老牛破车疙瘩套,力巴赶车翻浆道”。

拉滨线建设史话

文图/郑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速向哈尔滨渗透,并牵制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拉滨线铁路于1932年 …

马家沟河

图片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8-12/25/c_1123899033.htm 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边上的东面和北面,有一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