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闻名遐迩的移民之城哈尔滨,从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诞生的时日起,就开始蒙受马列主义的影响,笼罩红色的光环了。
当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云笼罩在中国神州大地上的时候,无数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们,经由哈尔滨去十月革命圣地,去追寻拯救中华民族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哈尔滨,对于他们而言,具有一种前瞻意义;而对于哈尔滨而言,在中国近代史上,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曾经留下过这些伟人的足迹,那么,这些历史事件的本身,就是哈尔滨的光荣和骄傲。
哈尔滨,这座中国化外东北荒原上的边城,就象历史长河中一夜之间诞生出来的金碧辉煌的宫殿,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开始了它繁荣的崛起。
二十世纪初叶,当现代化企业如同雨后春笋遍布哈尔滨的时候,哈尔滨的工人阶级队伍形成了,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当时的哈尔滨,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产业工人的革命摇篮。
哈尔滨工人阶级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斗争,对整个东北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哈尔滨的工人运动,为哈尔滨的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和东北地区早期党组织——满洲省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作为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主张依靠工人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无产阶级革命。他通过文章和实际行动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革命团体、策划和指导五卅运动及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陈独秀的作为,与他在苏联的一次经历不无关联。1922年11月,陈独秀、刘仁静、王荷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1月13日,中国代表团聆听了列宁带病在共产国际作的报告。在分组讨论中,中国代表团分在《关于东方问题》提纲组。在听取中国代表团发言后,大名鼎鼎的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国际工人运动的专家拉狄克作了长篇发言。拉狄克在发言中,批评中国同志,”那里有许多我们的同志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研究马克思和列宁,就像他们从前研究孔夫子一样”, “在广州和上海工作的同志很不懂得同工人群众相结合”,”不要过高估计你们的力量”。这个批评对陈独秀的影响是深刻的。所以,陈独秀自从在苏联中途退出会场回国之后,他在党的会议上痛心疾首,多次跟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们研究发展党的组织和工人相结合,发展工人党员,以及开展工人运动的问题。
一、 东北地区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的建立
地包党支部,不仅是党在哈尔滨成立的第一个地下工人党支部,而且也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同时,地包党支部的诞生,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实践中学习马列主义的经验总结。地包党支部的诞生,为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乃至于整个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3年2月,党中央派陈为人、李震瀛来哈开展组建党的工作。八月份,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十月份,又建立了党的独立组。1924年5月,当李大钊同王荷波、罗章龙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途经哈尔滨时,发现陈为人、李振瀛建立的党组织已经涣散了。所以,在李大钊到达莫斯科,遇到正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的吴丽石时,立即指示他中断学业、赶赴哈尔滨进行整顿党组织的工作。
吴丽石是1924年的11份,来到哈尔滨的。吴丽石到哈尔滨后,首先把5名党团员组织起来,编为一个小组,由马新吾负责。(马新吾又名马万禄,是车辆厂工人,是1923年陈为人和李震瀛来哈后发展的第一个工人党员)。接着,他分析了哈尔滨当时的形势,并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党中央关于“要在产业工人当中发展党的组织”的精神。决定深入产业工人中去开展工作,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因为1921年11月,陈独秀以中央书记名义向全党发出通知,强调建党工作要首先开展工人运动,把开展工人运动与筹建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首先应该去的就是地包,虽然地包与三十六棚总工厂同属于中东铁路机务处,但是,地包不仅是中东铁路的要害部门,而且还聚集着一大批接受过马列主义影响,经历过中东铁路大罢工,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无产阶级队伍。
1925年二、三月间,正赶上哈尔滨地包招工,吴丽石和由中共北方区派来的共产党员姜文洲、刘铁牛、王麟书等人,就乘机进入了地包当小工。吴丽石等人来到地包之后,专拣脏活累活干,主动接近工人,和他们交朋友,还经常利用会俄语的特长,替工人跟白俄工头交涉讲理,为工人鸣不平。就这样,逐渐提高了他们在工人中的威信。接着,吴丽石就在休息时间,给工人们介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以及现在苏联人民的生活情况。还组织了夜校,教工人学习俄语和文化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在偏脸子租了一套白俄的房子,秘密成立了“东铁青年协进会”。吴丽石等人利用这个组织,对工人进行革命宣传。如:读进步报纸;讲国内国际形势;区别“红党”与“白党”的不同;分析沙俄帝国主义对中东铁路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强调团结起来就是力量等等。
1925年5月的一天晚上,哈尔滨地包的十多个青年工人,在偏脸子(现在的道里区安字号一带)的一个小平房里开会。吴丽石把“东铁青年协进会”中的先进青年工人,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当时发展了地包的张有仁、王光禄、刘凤阁、小孔(名字不详)、张阔舟、朗勋臣、杨长春和车辆厂的郑升、马万禄四名党员和五名团员,并建立了地包党支部,哈尔滨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吴丽石任地包党支部书记,后来由姜文洲担任。
吴丽石之所以一到哈尔滨就打入哈尔滨机务段,是有其战略目的的。 当时的哈尔滨地包(机务段俄语译音),隶属于机务处的中东铁路的要害部门,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火车司机和产业工人。其中有不少俄国工人,他们大部分是布尔什维克。他们们在中俄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启蒙中国工人的阶级觉悟。并且率领他们参加了一系列的反对沙俄支援苏联十月革命的罢工斗争,使机务段和车辆厂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哈尔滨产业工人的革命摇篮。
前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王式滨同志,曾经在哈尔滨搞过党的地下工作,而且他父亲曾经是哈尔滨地包的火车司机,所以,他非常熟悉地包的历史,讲起地包党支部的活动情况如数家珍。他说:“中东铁路沿线这些党支部的成立,都是通过地包党支部的活动发展起来的。每次中东铁路大罢工开展之前,苏联乌苏里铁路局赤塔机务段的工人,首先到地包来串联,然后再去中东路其它部门。因为机务段是中东铁路的要害部门,如果中东铁路举行罢工,而火车头在照样运行,那还算什么罢工?所以,在地包党支部成立之前,地包的工人在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中,就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了。毫无疑问,中东铁路的一切重大历史事件,如果没有地包工人参加和首当其冲,那都是不真实的历史写照。因为,这一切都是机务段的工作性质决定的。”由此观之,地包党支部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另外,哈尔滨机务段是行车部门,火车头跑东西南部线,四通八达,便于扩展党的宣传。地包党支部成立后,就是遵循这个方针开展工作的。在地包党支部成立一年之后的1926年,绥芬河、穆棱、阿什河、安达、昂昂溪、磨刀石、扎兰屯等车站,都先后建立了党支部。从此,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一页。
总而言之,布尔什维克的活动;马列主义的传入;十月革命的影响,对中东铁路工人革命思想的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东铁路工人一系列的罢工斗争和革命活动,充分说明,中东铁路的工人阶级,已经日趋成熟了。这就为东北地区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而滋生了工人阶级队伍的中东铁路,就是东北地区第一个产业工人地下党支部的摇篮。
二、斗争地包白俄大总管
地包党支部成立后不久,就组织和领导了一次惩治白俄大总管(段长)的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虽然接管了中东铁路,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铁路的一部分站段部门领导还又一些白俄把持。当时,哈尔滨地包的总管叫巴什科维奇,他一贯欺压中国工人,干了不少坏事儿。工人都恨透了他,因为他长得又白又胖,所以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大白驴。地包党支部决定用东铁协进会的名义,教训教训他,将他赶出机务段。党支部决定,这次活动由张有仁负责组织。头一天晚上,支部成员在张有仁家开了一个筹备会。因为这个白俄总管个头肥大,张有仁的爱人范晶璞就用三条麻袋缝制了一条大麻袋,准备用来装大白驴。麻袋缝好后,大家还做了演习。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张有仁就领着工人,直奔大总管办公室。大家一起动手,将大白驴装进麻袋,抬到小车上,推出地包门外,扔到了乱泥塘里。人山人海的工人赶来助威和看热闹,他们大喊:“滚吧!大白驴,你被开除了!”
等到路警处的警察赶到,工人们已经一哄而散。路警无可奈何,只好作罢。通过这次斗争,大大鼓舞了工人的斗志,也提高了党支部的威信。此后,那些白俄工头再也不敢逞凶,欺负中国工人了。
三、地包党支部的部分活动简介
吴丽石离开地包,党支部书记由姜文周担任之后,他还是经常到地包党支部指导工作。他带来许多刊物,有《中国青年》、《向导周刊》、《列宁主义问题》、《АВС》等等,还有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以及全国各地工人运动的小册子。这些进步刊物,用于地包党支部的学习教材,也发给一部分进步青年阅读。
吴丽石还分别把地包党支部的党员如张有仁等人领到哈尔滨早报报社,把当时的一些党的地下工作者,如彭树棠、陈晦生、海涛等人介绍给他们。这些马列主义理论强,斗争
经验丰富的中共党员使他们大开眼界,增添了革命的劲头。
据党史资料记载:1925年12月统计,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共有党员20名,而地包党支部就有党员6名。当时的特支书记是吴丽石,特支有两个支部委员,地包党支部书记姜文洲就是其中之一。
1925年6月,全国铁路总工会负责人王菏波,与李大钊、罗章龙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回国,在哈尔滨逗留时,曾经在地包工人家属区的大地包一带住过几天,王荷波还给地包工人作过工人运动的报告。
当时,党的很多领导人经由哈尔滨去苏联时,他们的食宿以及护送工作,都由地包党支部负责安排。很多南方的中共地下党员去苏联,或者到哈尔滨进行革命活动,也都住在地包工人的家里。
这一时期,市委组织还介绍了一批从南方来哈的地下党员,由地包党支部负责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全部生活。这些人当中就有郑州二七厂的刘湘益,韩心平,和京奉路来哈的刘金安,王麟书,还有从上海沙厂、广州沙基事件来的被追捕的革命工人。
1925年的冬天,吴丽石和姜文洲组织地包党支部成员和一部分进步青年,到道外基督教堂参加五卅运动纪念大会。会上,张有仁代表地包党支部发言。会后,吴丽石把赵尚志,韩守本,和苏子元等人介绍给地包党支部的全体党员。
地包党支部建立以来,活动频繁,黑龙江省档案馆的敌伪档案中,就有这样的记载:“1926年1月6日,路警处拘捕了散发传单的机务段工人牛志国、陶希圣。”
这一阶段,高洪光,彭树棠等地下党领导人,也经常参加地包党支部的会议和活动。
1927年3月10日,北满地委在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下,发动了只有三十几名党员的哈尔滨党员队伍,进行大撒传单行动。妄图在军阀统治的哈尔滨造成赤色恐怖。结果党的地下组织大暴露,并且遭到严重破坏。地包党支部书记姜文周被捕,后来死于狱中。中东铁路党支部遭到了彻底破坏。当时吴丽石已调赴沈阳,担任满洲省委组织部长。
据张有仁《履历》记载,当时在吉林高等法院看守所,被关押的中共党员有:赵尚志、王光禄、高洪光、彭树棠、赵子安、何安仁、韩守本、姜文周、吴宝祥、杨复生、老鄂、小金子等一大批共产党员。
1928年1月,鉴于哈尔滨失业工人骤增,大批的乞讨人员流离失所的情况。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开展募捐活动,共募得大洋300元。在偏脸子设立粥棚,救济失业工人。
1928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决议,哈尔滨党的组织改为哈尔滨临时特委。哈尔滨市内分为两个区:道外为第一区;道里、南岗、地包、三十六棚、偏脸子为第二区。这一时期,哈尔滨特委共有党员100余人。1929年初,哈尔滨的党组织改称县委。其所属支部11个,共有党员74名,其中地包党支部就有7名党员。
1929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巡视员陈潭秋(化名孙杰)来哈尔滨加强中东铁路工人的领导工作。
1929年8月26日,哈尔滨的党组织改为市委。并进行了改组,新市委有7名委员,其中有地包党支部的党员1名。
1930年,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报告:当年共有党员189人。其中中东铁路工人党支部13人,分为3个党小组:三十六棚、地包和工务段。
1930年1月15日,哈尔滨地包和三十六棚工厂等一千多失业工人,包围了铁路局,要求复工。次日,以地包、三十六棚联合其他各站段成立了东铁工人失业团,并在《晨光报》上发表了失业团声明。
1月20日,东铁工人失业团散发传单,“告全路工友书”,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反对裁工。
1月24日,以地包为首的中东铁路各站段工人代表召开会议,一致同意成立东铁工人总工会。
1930年5月14日,特区长官公署呈称:据特警处侦缉队长呈报,近来以地包、大厂子(三十六棚)工人又与沿线华工进行联络,组织“牺牲团”,散发传单。传单的内容是:打倒官办的华工事务所,组织真正的工人自己的工会,实行总罢工,马上释放被捕工人,反对裁人,保护青工利益,一致团结起来等等。
1931年2月7日,黑龙江省档案馆《东省特区警察管理处密报》:“哈抚顺街派出所巡官于午后在地包拾获‘为二七纪念告东铁工友’传单17张,传单号召罢工,包围铁路局,并提出15项要求。署名是‘中国共产党北满委员会’,此案疑为地包工人所为”。
四、吴丽石革命的一生
地包党支部的第一任书记,他的照片现在高高的悬挂在东北烈士馆的墙上。
吴丽石,又名吴苓生、张金德。1899年,出生在江苏省沐阳县延吉镇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1年在沐阳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生性聪颖,刻苦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在全校的前三名。以后,到镇江中学读书。在学校接受了进步思想,宣传自由民主,在反对学校封建教育制度的学潮中立场坚定,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袖而被学校开除。后来考上北平汇文中学,1919年在北平参加了“五四”运动。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民主、科学。1923年2月,在北平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入党。同年暑假,李大钊代表党组织,介绍他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10月就由党派来东北工作。
吴丽石到哈尔滨后,创办了《哈尔滨日报》, 传播进步思想,抨击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统治。1925 年春,他首先整顿党团组织,发展了5名团员编为一个小组。以吴丽石为书记的中共哈尔滨特支成立了。1926 年初,中共北满地委成立,吴丽石任第一任书记。他领导党员和积极分子,散发传单、宣传党的主张、揭露敌人阴谋活动。春节期间利用送贺年片的形式进行革命宣传。1925年2月,借地包招工之机,率领一部分党员干部打进地包。利用各种方式接近、启发、教育青年,成立了东铁青年协进会。在这个组织的形式下,发展了一批党团员,成立了地包党支部,吴丽石任党支部书记。后来由姜文洲担任。
地包党支部成立以后,吴丽石又打入哈尔滨的教育界,发展了中俄工业大学的学生高诚儒、吴宝泰等;徐公学校的赵尚志;还有法大、医专的共8人入党,并建立了学生支部。
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了警察、皮鞋、布鞋、店员等支部。当时,全市共有6个党支部。1925年11月,成立了哈尔滨特委,吴丽石任特支书记。1926年4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吴丽石在哈尔滨马家沟比乐街主持召开了特支扩大会议,会上撤销了哈尔滨特支,正式成立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直属中央领导,会议选举吴丽石任中共北满第一任地委书记。这一期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还协助建立了国民党哈尔滨特别市党部。1927年初,哈尔滨通讯站被破坏,军事训练班也被迫停办。同年三月,吴丽石去中央汇报工作,并准备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高洪光代理地委书记。同年十月,北满地委遭到破坏,高洪光等二十余人被捕,党的组织受到很大的损失和削弱。吴丽石途经上海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安排胡步三前去列席会议,他则立即返回哈尔滨重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在南岗聋子街(现凤翥街)召开地委扩大会议,重组中共北满地委,吴丽石任书记。北满地委重新恢复后,党的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哈尔滨石有三十六棚支部、地包支部、大学支部、皮鞋支部、警察支部;在北满其它地区建立的党支部有双城支部、安达支部、长春支部、吉林支部、横道河子支部、牡丹江支部。同时,在满洲里、海拉尔、博客图、昂昂溪、磨刀石、一面坡、穆棱、绥芬河等地也都建立了党支部。
1926年初,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成立,吴丽石书记。民国1927年4月初,北满地委遭到破坏,他正在上海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按照上级指示,他即返回哈尔滨,重组北满地委。同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全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组成第一届满州临时省委,统一管理奉(辽)、吉、黑三省党务,陈为人为临时书记,吴丽石任组织部长兼管农运。不久,满州省临委改为满州省委,吴丽石仍任原职。
1927年12月,他与陈为人等12人被捕,在狱中,他虽遭到敌人酷刑拷打,仍坚持斗争,由于敌人抓不到证据,他与其他被捕同志于民国1928年7月被营救出狱。
不久,他调任山东临时省委任书记,1930年2月8日,被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他在济南英勇就义,时年32岁。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