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天使”嘎丽娅的故事

“和平天使”嘎丽娅的故事

图1、绥芬河嘎丽娅青铜雕塑

在中俄边境城市绥芬河,有一座“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它是为纪念当地少女嘎丽娅而修建的。褐色花岗岩底座上面,是嘎丽娅青铜雕塑,她神情自若,手舞头巾迈步前行;脚下是火焰升腾化作双翼的雕塑,寓意雄鹰振翅高飞。嘎丽娅是绥芬河的骄傲,她身上凝聚着中俄两国人民优秀的品质,显示出人性的清纯和善良……

一、美丽的混血儿姑娘

美丽、端庄的嘎丽娅

图2、美丽、端庄的嘎丽娅

1928年2月18日,嘎丽娅生在绥芬河一个中俄结合的家庭。父亲张焕新是山东掖县人,随叔父来到绥芬河做生意;母亲菲涅,是一位俄罗斯姑娘。他们信奉东正教,经教友介绍结婚。嘎丽娅是家里的独生女,她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因家境富裕,四兄妹从小读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嘎丽娅的父母

图3、嘎丽娅的父母

嘎丽娅天资聪慧,13岁时,她和同学丽达参加绥芬河俄侨声乐比赛,获“金百合歌手奖”,歌曲《白色的刺槐花》获一等奖。她14岁时,创作了歌曲《丁香雨》。当时,日本统治者推行奴化教育,强迫绥芬河中、俄学生学日语,加之她家有很多日本邻居,嘎丽娅既会说汉语、俄语,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14岁毕业时,因她学习成绩优秀,且精通俄、汉、日三国语言,被留校代课两个月,教一年级日语和三、四年级音乐。

她从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每年家里树上的李子熟了,她会摘下送给邻居们吃。一次,日本邻居家的小男孩右臂被日本军车轧断,她向护士谎报年龄给日本小男孩献血,挽救了他的小生命。她勤劳、懂事,从学校回家后,开始帮父母干活,做家务、喂奶牛,去父母经营的面包铺打理生意。到井边打水时,能同时拎走两桶水,腰间整天系着一条白围裙。日本统治时期的绥芬河,各户每年须出人“勤劳奉事”,即无偿为日本军方出苦役。1944年5月,她顶替父亲“勤劳奉事”,到红河市日军陆军医院服务了三个月。

嘎丽娅和哥哥(1943年)

图4、嘎丽娅和哥哥(1943年)

二、纯洁而甜蜜的初恋

嘎丽娅17岁时,已出落得婷婷玉。她高个头,白皮肤,长睫毛,大眼睛,鼻头微微翘起,端庄而美丽的模样,格外讨人喜欢。她爱穿布拉吉(连衣裙),梳双辫,打蝴蝶结。追求和暗恋她的男青年很多,其中不乏俄裔富家子弟,但在众多追求者当中,她选择了贫穷青年鲍力斯。

鲍力斯大她3岁,勤劳、正直,会种地、打猎,家住绥芬河西街腰毛屯。他经常到嘎丽娅家干活,提水、喂牛,到面包铺干重活。每次见面嘎丽娅总送他好吃的食品,有时还一块儿出去跳舞。嘎丽娅的家人都欢迎他。鲍力斯在家吃不饱,嘎丽娅经常背着父母给他送面包。她把包好的面包绑在狗的脖子上,来到鲍力斯家附近先让狗叫几声,见鲍力斯出来时把狗放过去。

鲍力斯曾给她买过一条玫瑰红色、带暗花、毛边的披巾。鲍立斯知道,恋人最喜欢玫瑰红色。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们相约来到白桦林中,鲍力斯把披巾轻轻地披在恋人肩头……

三、苏联红军寻找劝降使者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9日傍晚,绥芬河大雨滂沱,苏军向市内军事目标开炮,火车站、炮台山兵营等处变成一片火海。日本军警、军政要员连夜裹挟着200名在乡军人(预备役)、150多名妇女、儿童和老人,逃进天长山要塞负隅顽抗。

天长山位于绥芬河城北,海拔731米,山高林密。它原称北山,日军占领绥芬河改称“天长山”,把旁边的一座山改称“地久山”,寓意永久占领。日军为防御苏联进攻,强迫中国劳工、战俘开凿山洞,铸就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军事要塞,秘密通道四通八达,山头制高点设重炮、机枪火力点,易守难攻。它与东宁要塞遥相呼应,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苏军占领绥芬河后,即向天长山发动进攻,因要塞异常坚固,交叉火力猛烈而久攻不下。由于要塞内有无辜平民,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苏军暂时放弃重炮轰,欲在当地找一名当会说日语者劝降。如日军拒绝投降,战机不可贻误,立即用重炮炸平要塞,扫平进军障碍。

8月10日,红军司令部四处张贴通告,鉴于大战一触即发,限令东街(以滨绥铁路以东地带)居民于次日中午前,务必搬往西街腰毛屯、阜宁镇安全地带。

四、微笑着走向天长山

8月11日天刚亮,东街一片嘈杂,居民争相搬往西街。嘎丽娅和父亲牵两头奶牛走在前面,母亲和弟弟紧跟其后。一家人过铁路时分开走,母亲和弟弟为抄近道,走小道过铁路;嘎丽娅和父亲赶牛走大道,从铁路桥洞过铁路。

天长山主峰日军堡垒火炮阵

图5、天长山主峰日军堡垒火炮阵

穿嘎丽娅走出桥洞,没见母亲和弟弟,心里十分着急,她让父亲赶牛先走,自己马上原路折回去找他们。她没走多远,看见母亲、弟弟等人正被红军战士截住问话。于是,她连忙跑了过去,一问才知道红军战士让被截住的人去红军司令部登记,嘎丽娅也需跟着去。

红军司令部院里,等候登记的人已有四五十。这时,一位军官走出司令部问:“你们这里谁会说日语?”有人小声答道:“嘎丽娅会说日语”。于是,嘎丽娅被军官带进了司令部。20分钟后,军官陪嘎丽娅走出来,她对母亲说:“红军让我上北山,劝日本人投降。”母亲听后哭了起来。她安慰母亲:“不要怕,有红军在,谈完就回来。”

母亲不敢阻拦,用自己头上的红头巾,换下女儿的旧头巾,又亲吻了一下女儿的额头。

这时,一辆军车停在司令部院外,上尉菲多尔琴科和四名红军战士站在车上。嘎丽娅告别母亲、弟弟走向汽车。但她没几步转身向众人投来微笑,又挥动了一下手中的红头巾,转身前行。她步履轻盈,淡黄色的布拉吉迎风飘动,仿佛前面是欢乐的校园,是静谧的白桦林……

五、嘎丽娅遭日军杀害

嘎丽娅遭日军杀害

图6、天长山日军地下堡垒坚固的入口

军车停在天长山脚下,她们一行开始登山。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嘎丽娅举着一面白旗,走在红军战士前面,她没穿长筒丝袜,腿和胳膊被树杈刮出血来。她边走边用日语不停地高喊:“不要开枪,我们谈判!”阴森的密林一片寂静,偶尔传来鸟儿的啼鸣。然而,他们第一天劝降没有成功。

次日上午,15名红军战士跟随嘎丽娅再次上山。与前一天相同,日军不准许红军战士靠近,只准嘎丽娅一个人过去。谈判地点离红军战士不远,隐约可听见他们说话声。开始声音很小,后来越竟然争吵了起来。一会儿,嘎丽娅走了回来,她告诉上尉日军不投降。刚才的争吵使她脸颊绯红,双眼含满泪水。上尉让她再去谈一次,嘎丽娅紧咬住嘴唇,泪水夺眶而出。然而,片刻后她擦干泪痕,再次走进了密林。3个小时过去了,嘎丽娅还没回来。突然,密林传出一声清脆的枪声,一伙日军冲出密林,冲着红军战士扫射,几名红军战士倒在血泊中……

劝降失败后,苏军调集重炮连续三昼夜轰炸天长山要塞阵地,山被削去十几米厚的土层,要塞多处被炮弹炸塌,炮火引燃汽油,多数日军和平民葬身火海。战斗结束后,嘎丽娅的弟弟、同学、邻居多次上山寻找,没有找到嘎丽娅的遗体,只是在树丛中找到了妈妈送给她的红头巾。

此间,嘎丽娅的两个哥哥和恋人鲍力斯,因在红军中服役,这个不幸消息他们事后才知道。

东北烈士纪念馆嘎丽娅展板(笔者拍摄)

图7、东北烈士纪念馆嘎丽娅展板(笔者拍摄)

六、“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

2009年10月8日,“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在绥芬河和平公园内纪念落成,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这里是当年嘎丽娅告别母亲和弟弟,走向天长山的地方。

绥芬河“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

图8、绥芬河“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

纪念碑高12.88米,嘎丽娅青铜雕塑高3.7米,重4吨。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设计;青铜雕塑由中国山东圣德青铜艺术公司铸造,选用最高标准的青铜塑造,可保6万年不朽。碑名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题写。

纪念碑前褐色基座上,并列镶嵌着两块黑色大理石题词牌,上面分别用俄、汉两种文字镌刻着:“我们的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给绥芬河市民回信中的一段话。

纪念碑前鲜花花束四季不断,到此凭吊的中俄两国人络绎不绝。2014年,黑龙江省民政厅追认嘎丽娅为烈士;2013年,绥芬河“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建成。嘎丽娅事迹被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

照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东北烈士纪念馆》史料、《绥芬河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等报刊资料
2019年8月15日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失去双脚的信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 …

走进昂昂溪苏军烈士陵园

初夏时节,我来到昂昂溪站苏军烈士陵园。昂昂溪站,中东铁路时期的9个二等站之一,距哈尔滨站269.5公里,以百年前俄式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