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南岗区红军街38号,原是一幢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豪华别墅,从历史遗留下的老照片,还可见到它昔日的芳容:在绿树的簇拥下,小楼十分恬静,是当年圣尼古拉教堂广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造型极为相似的建筑哈尔滨现存三处,可称“尖顶洋楼三兄弟”吧。一处位于公司街78号,是1903年建成的,原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希尔科夫的官邸,上世纪20年代,代局长卡扎克维奇曾在此居住。1950年至1952年间中苏共管中长铁路时期,成为苏联局长格鲁尼切夫中将的宅邸;后哈尔滨铁路局团委在楼上办公,楼下为哈尔滨铁路局《前进报》报社的办公用房;现为铁路职工住宅。由于年久失修,这栋百年老楼已成危房。
另一幢是位于中山路236号院内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的住宅二号楼,始建于1920年,原为中东铁路高级职员的住宅,这栋楼保存完好,但很可惜的是,前些年维修时将外墙贴了一层瓷砖,破坏了原有建筑的韵味。
红军街38号楼,落成于1908年10月,原为中东铁路理事事务所。1921年至1924年曾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官邸。
提起沃斯特罗乌莫夫这个人,当年的老哈尔滨人对他真是恨之入骨。
沃斯特罗乌莫夫全称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沃斯特罗乌莫夫,1879年6月23日出生于萨拉托夫。1902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工程师学院。俄国国内战争期间,在鄂木斯克工作,后赴美国和欧洲。
沃斯特罗乌莫夫是1919年3月成立的所谓协约国铁路监管会的苏联代表兼会长,实际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俄分子。在哈尔滨人民将前任局长霍尔瓦特赶下台后,他乘机窃取了局长的宝座。上台之后,利用职权维护沙俄残余势力在中东铁路的权益,阻挠中国收回中东铁路,并擅自将铁路长途电话经营管理权转让给了日本。他还压榨中国工人,无故裁减中国工友,干尽了坏事。
1924年1月12日,沃斯特罗乌莫夫以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筹集经费为名,在中东铁路俱乐部召开游艺大会,邀请哈尔滨的中外官绅、女士到会跳舞、看戏并募捐。其间上演《中国官员之子》和《日本妓馆》两出戏,剧中的演员全部都由俄国人扮演。前一出戏里描写中国官场的行为,嬉笑怒骂之词不堪入耳;后一出戏演的是中国人向日本嫖客跪拜哀求,做出种种丑态。
沃斯特罗乌莫夫明目张胆地丑化和侮辱中国人的做法,激起了在场中国人的公愤,戏没演完,便纷纷退场,以示抗议。
第二天,哈尔滨《晨光报》、《国际协报》、《东三省商报》等各大中文报纸,纷纷揭露了这一事件的经过。
哈尔滨铁路工厂的工人率先举行声讨“沃贼”大会,发出了“沃贼欺凌华工,蔑辱我国,实属我中华民族之大敌,现在不除沃贼还待何时”的呐喊。
1月31日下午3时,在哈尔滨救国唤醒团总部所在地道外商会,召开了哈市各界群众团体代表联席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要求中国当局罢黜沃斯特罗乌莫夫局长职务,并将其驱逐出境。
2月19日上午10时正式召开市民大会,声讨沃贼罪行,会后各界群众举着“驱逐沃贼”、“沃氏休矣”、“沃不去,我不散”的横幅标语和小旗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
游行队伍还来到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大楼向行政长官朱庆澜递交请愿书,朱庆澜当即表示一定对此事认真处理。
之后游行队伍又来到铁路局大楼,冲进楼内要找沃贼说理。此时沃斯特罗乌莫夫早已吓得不知所措,几名白俄分子见状匆忙把他塞进一间密室藏匿起来。
这场哈尔滨市人民驱“沃”运动持续半个多月,在全市人民的压力下,中国当局终于罢免了沃斯特罗乌莫夫局长职务,并将其拘捕关押(1925年获释)。轰动一时的驱逐“沃贼”运动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
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后,这幢房子一直被日本人占用。
1950年至1952年,该楼曾作为苏联专家楼,后改为哈尔滨铁路局职工住宅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