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黑龙江写作学会召开会议当日,收到陈凤翚先生的赠书《陈凤翚集》。这本于2013年5月出版的杂文集共收录陈老的杂文54篇,最早的一篇是1979年11月发表的《小论惊弓之鸟》,而最新的则是2012年5月发表的《没有文凭的大学者》。因为篇幅短小,几天的时间我便读完了。后来觉得不过瘾,便又读了一遍,也就稍稍做些笔记,算作自己的读后收获。
杂文,在表象上体现一个“杂”字,内容芜杂,涉猎广泛,深层次上却要求作者博览群书,精于思考,才能让篇章圆润,说教理据齐全。通读《陈凤翚集》,我首要的收获是掌握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掌故,原来,陈寅恪、金克木、刘半农和沈从文这些大学者起初都没有文凭,也头一次知道《百喻经》《庸闲斋笔记》《中国儒学史》这样的书籍,还了解到“替人顶罪古称‘宰白鸭’”“一些懒于政务的办公人员被称作‘铁眼皮’”“自己不思考而盲目跟从就是瞎子引路”“办事拖拉没有效率叫‘牛步战法’”。文集引用大量奇闻异趣、古文佳作、名人轶事、当下新闻,等等,让人读起来饶有兴致,不啻为一本小型百科全书。
读过陈老的文集,我才知道,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出版过一本书叫《写在人生边上》,其妻杨绛女士写的一本书则叫做《走在人生边上》。这也让我想起,杨绛女士去世之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文字都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殊不知,这是杨绛女士翻译的英国诗人瓦特·兰德作品中的句子,后面还有一句“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当时我就十分想问那些大量转载的人:“杨绛死了,你们就会活了吗?”
在此杂文集中,陈老对时下诸多丑陋和愚蠢的现象予以抨击。他抨击售卖“川岛芳子菜刀”的厂家,这是不辨历史是非和有辱国格的行为;抨击逢人必称“长”的官本位思想,这是几千年来的不良传统;抨击洗浴的堕落,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抨击跟风攀比,追腥逐臭,只重表象,不看实质的“双眼皮臭虫现象”。一个社会,需要时时刻刻打击不良现象,弘扬正风正气,一个人,也需要三省吾身,洁身自好,这是建设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
作为一名曾经的地方高级领导干部,陈老在为官做事这方面谈及颇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干部予以批评和劝勉,言辞恳切,当然,这些文章也可以说是陈老的一种自诫和自勉。在《精短讲话》一文中,陈老批评那种“话风不正,长篇累牍”的讲话,赞扬“一次参加春节离退休老同志茶话会,主持人即席介绍市里近期工作,讲得实在”。在《草根与菜根》一文中,他借用南京大学最早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劝告干部“亲民,为民,一生利民,做人民的好儿子”。他用“子产不毁乡校”的典故,告诫干部要听取民意,不能一意孤行。通过解释“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出自欧阳修《六一诗话》,文集中误写作“县古槐根生”。),劝诫干部要做有人品的清官,莫与奸官、贪官为伍。陈老还通过引用“补锅匠变老爷”的荒唐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要谦虚低调,防止“被捧”。
陈老的文集中有多篇文章提及人生。谈到众生,陈老对比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同具良知”的观点和大卫·休谟“无赖原则”“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的观点,盛赞两位大师看似相悖、实则各有其用的理论高山,从而鼓励每个人要培育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升个人修为。对于生命苦短,陈老列举几位名人的故事,劝导我们选好积极的人生参照,决定自己要走的路。他还借用《庄子》里“蜗角争利”的故事,并列举当下数桩因小事酿大祸的新闻,劝告人们“不要为无谓的小事浪费生命”。这让我想起几年前造成十几人死亡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起因是坐过站的乘客与司机互殴,还有几天前被判处死刑的王某,起因是自己上小学的女儿被同桌欺负,他愤而提刀杀人。我特别喜欢陈老关于生命尊严的探讨,他引用了罗素的话,人生像条河,最后“雄浑的河水流得愈发宁静、深沉,极目远眺,注入海洋”。我想,陈老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体味人生的。
说实话,陈老的文集刚刚拿到手上时我本不想读,想来里面必是絮絮叨叨谈些沉疴痼疾,或者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亦或对自己在位时做的几件好事高谈阔论一番。可是,翻阅之中,竟觉得文集十分接地气,文字平铺直叙,于小故事中得出大道理。陈老必是经常读书,必是做了许多笔记,有所积累,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古今故事融洽连通,又经朋友撺掇,写出数本杂文集。陈老的《自序》中提到:“受老领导高占祥的鼓励,写出《江南尘集》《塞北雪集》《关东草集》《易家言集》……”共有10本之多,恕不一一列举。尤其要强调的是,此文集校对十分严谨,仅有极个别错误,对于全书并无大碍,而我所获赠书中错误量较大的不在少数。本人虽然不才,却实在不喜欢错字连篇,像一碗白米饭里藏着些石子,吃着牙碜。
陈老在文集中引用了许多传闻典故,却并非“拿来主义”,而是灵活娴熟地加以运用,成其篇章。而我写这篇读后感,也是对文集中的典故重温了一番。所以,文章不怕引用,怕的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考量。这也让我想起《小说林》的编辑姜胜群老师,他的杂文、随笔也是文字厚实,笔锋犀利,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十分耐读。归根结底,文章的优劣,恰在“耐读”二字。
在哈尔滨的伏尔加庄园参加黑龙江写作学会会议时,收到陈凤翚先生所赠文集,也让我看到股股清流,沁人心脾。刚刚退休的王宏波先生,不辞劳苦,决心把黑龙江写作学会办好,愿作龙江人文领域的一股清流;伏尔加庄园黄祖祥董事长不畏劳烦,数次为龙江人文活动大开方便之门,愿作民营企业家中的一股清流;陈凤翚先生退休后勤于创作,修身养性,恪守“做事有本事,做人有品格”的原则,愿作退休老者中的一股清流。“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座庄园是活水之源,一本优秀的文集也是,一个人亦然。“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读透书籍,看彻人生,这万般人事,不也只是缺个“透彻”二字吗?
于2019年11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