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海关旧址寻踪

海关是国家设在口岸的管理进出国境货物、人员、运输工具、征收关税并办理有关事务的行政机关。中国近代海关始于1864年,清政府在厦门、广州、宁波、上海先后设立了四处海关,分别称为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江海关。当时的海关与现在的海关相比,不论管理权限和涉及的范围都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他是一个包罗万象、庞杂无比的行政机构。他以征收关税为核心,承办港务、航政、气象、检疫、引水、灯塔、航标等海事业务,还经营财政、贸易、邮政、内外债清偿、教育、国际博览会、条约签订等洋务和外交事务。老百姓知道的中国发行的第一套大龙邮票,就是在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发行的。

黑龙江地区出现的第一个海关也不是中国设立的,而是沙俄政府于1896年在拉哈苏苏(现黑龙江省同江),“乘我边陲空虚,越界设关,稽查出入口货物,征收关税”。沙俄政府这一粗暴践踏中国主权的严重事件,直到六年后才引起清政府的注意。1902年三姓(现依兰)副都统派人到当地调查,确认沙俄政府越过黑龙江到我方一侧设卡征税的事实,随即与俄方展开交涉。俄方恃强不理,以种种理由拒不撤关。这一拖又拖了六年,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出面照会俄国,指出俄国越界在拉哈苏苏设立税关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要求迅速将税关撤回俄国境内。1908年2月,滨江关道杜学瀛也照会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留巴,要求俄国撤回税关。经过清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多次交涉,俄国才于同年底将非法在中国境内设立长达12年之久的税关撤走。

黑龙江与俄国接壤,但是两国边民越界进行小额易货贸易是民间常态,由于边境线漫长,交易地点又不固定,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有边无防、国门洞开的局面。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全面动工,当时运送筑路器材和物资主要靠航运。特别是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中东铁路成为中国连接欧洲的铁路大动脉贯通。东北地区特别是哈尔滨对俄囯和欧洲的国际贸易额逐年增加,东北生产的木材、粮食、食用油等产品销往欧洲,欧洲各国生产的机电、化工、日用品大量地销往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总站的哈尔滨建立海关已迫在眉睫。

1907年3月4日,清政府海关税务司赫德电告黑龙江将军衙门拟在东北奉天、安东、吉林、哈尔滨建立海关。3月10日,中俄双方代表在哈尔滨召开税关特别会议,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留巴、外阿穆尔地区税关监督拉特金、中东铁路商务处长罗曼、铁路交涉员达聂尔,以及滨江关道杜学瀛、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总办宋小濂和哈尔滨税务司格诺瓦洛夫出席了会议。会上就设立哈尔滨海关进行了讨论,草拟了《北满税关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两国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铁路运货按三分减一纳税。此征税范围除中俄货物外,其他各国货物均按此规定办理。

1907年7月28日,清政府外交部与俄国正式签订《北满洲税关试办章程》这一天被认为是哈尔滨海关正式启动之日。

哈尔滨海关下设傅家甸、满洲里、绥芬河、大黑河、三姓、拉哈苏苏分关及分卡。从分关分卡的布局看主要集中在一个铁路枢纽总站,两个铁路出境口和界江、内河之咽喉。稽征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开设之初每日入库税银近2000元,这在当时一元钱可以买好几个猪手的年代,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哈尔滨松花江口岸

哈尔滨松花江口岸

据史料记载,哈尔滨海关第一处开办地点设在现果戈里大街与民益街交角路东南处。这栋房子是当年果戈里大街上较早的一栋公共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由于楼体为白色,所以人们称之为大白楼。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海关在这办公时间不长就从此地迁走了。德商西门子电器公司迁到此楼,哈尔滨当年许多电话机和交换机都是由这家公司销售的。解放初期东北行政委员会曾在此办公,后改做黑龙江省邮电医院。1997年此楼被拆除新建楼。

哈尔滨海关第一处开办地点

哈尔滨海关第一处开办地点

1910年10月14日,哈尔滨海关新大楼在车站街落成(现红军街汇鑫源商厦址)。这栋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共分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楼体仍为白色,与第一处海关办公楼不论建筑风格还是楼体颜色十分相近。这栋房子是由当年哈尔滨十分有名的设计师维里斯设计的。哈尔滨海关之所以迁到此处办公可能考虑距火车站较近。当年哈尔滨海关的总税务司官邸、副总税务司及年长已婚帮办等官员的宿舍也都建在附近。由于海关设在此地,附近的一条街也由此就取名叫海关街了,这条街名一直延用至今。但很可惜的是海关办公楼和关长官邸先后被拆除,“海关街”成了有名无实的街了。

海关新大楼

海关新大楼

1929年哈尔滨海关改名为滨江海关。

滨江关分卡

滨江关分卡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东三省。起初日本人顾及国际影响和西方国家利益,没敢强行接收东北各地的海关和邮政,两个机构的办公大楼顶上仍然飘扬着中华民国国旗。直到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才开始对海关、邮政进行掠夺。同年9月哈尔滨海关被日本人控制下的伪满洲国接收,将滨江关改称哈尔滨税关,并在道里区警察街60号(现友谊路188号)成立哈尔滨税关监督署。

滨江关税务司住宅

滨江关税务司住宅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1月哈尔滨税关被国民党接收大员王文举、马忠良接收。三个月后,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这处房产被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占用,司令员朱瑞的家也住在这里。这也是哈尔滨海关唯一一处办公旧址。

说完了哈尔滨海关办公旧址和官员住宅,就不得不说住在这里边的人。

中国海关自创办那天起,就采取依靠洋人“帮办税务”。英国人赫德在担任清政府总税务司期间,借鉴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以总税务司为首脑、各国洋员为骨干的海关人事管理制度。据统计从1907年哈尔滨海关成立至1932年哈尔滨沦陷,在25年间先后有俄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法国、丹麦等7个国家51人次担任哈尔滨海关税务司。我们国家的国门钥匙始终被外国人掌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从1915年哈尔滨海关内设机构看,共分内班、外班和港务三个科;每个科又分成洋员和华员两部分。

据1928年统计,当时滨江关有洋员67人,华员54人。重要职位全部由洋人担任,而华员只能担任文案、供事、听差等级别低的职位,而且华员晋升也受到限制,在中国海关历史上没有一名华员担任过税务司。

当时社会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铁路是铁饭碗,银行是银饭碗,海关是金饭碗。既然是金饭碗,应聘者自然不少。我从馆藏档案中发现了一位俄罗斯青年向海关递交的求职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很荣幸地申请就任中国海关服务的内勤人员。我今年21岁,信奉天主教的俄国人。我在俄国读完大学,我会俄语、英语、法语、德语和波兰语。我不需要服兵役。在毕业之后成为一名数学和物理老师。随信附上大学证书和俄国工厂督察的推荐信。

此致

敬礼

巴拉诺思

1910年1月17日 哈尔滨

从这份简历不难看出,应聘者的自然条件应该说很不错的,即便放在当今职场上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更可况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在哈尔滨海关历史上,在众多海关官员中,要数第一任税务司葛诺瓦洛夫最为传奇,从现有的资料上,我们只知道他是一名俄国人。1907年他担任哈尔滨税务司,同时兼任哈尔滨邮局局长。从1907年7月开始至1910年11月,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他先后八次担任税务司,任职时间最短只有12天。是他能力不行,还是官场角斗,或是有贪腐行为,反正这把交椅他就没坐稳当过。到了1911年,葛诺瓦洛夫被发配到三姓分关当了一名三等帮办。1920年,他又奇迹般复出,但这一次他没有再回海关,而是到了中东铁路公司监察局,担任监察员。这一时期是国际共管中东铁路时期,西方列强纷纷染指中东路,葛诺瓦洛夫此时出山再任中东路要职很耐人寻味。

葛诺瓦洛夫

葛诺瓦洛夫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