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烈士生前最后的一句话

《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很喜欢看有关民族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影视作品,包括1991年版12集的电视剧《赵尚志》,尤其是其中歌手李娜唱的那首片尾曲《嫂子颂》,听得荡气回肠,久久难忘。这也自然使人产生一个疑问:一个歌颂铮铮铁骨、民族大英雄的剧情内容,怎么会是一个《嫂子颂》?听过其他的几个解释,但缺乏力度,难让人信服。其实,这背后故事情真义厚、铁骨柔情、荡气回肠,写的是嫂子,更是在写赵尚志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无畏壮举!“嫂子你能给我焐焐手吗?”他想暖和一下冻僵了的手,想要临死再拼掉几个日本鬼子!《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赵家英雄人物。 (前排左起:赵尚志、张效乾、赵振铎、赵尚文。后排左起:赵尚朴、赵尚武、赵尚英)

赵尚志的这个名字一直都是很熟悉的,哈尔滨有尚志大街、尚志小学、尚志幼儿园、尚志县(原珠河县)等,以前哈尔滨还有尚志电影院,都是以这位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多年前在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看到过一名字——赵尚朴,解放后当过哈尔滨市太平区区长,以为是赵尚志之弟借助其兄的名望与影响。其实不然,赵尚志一家满门忠烈,兄弟姐妹11人,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秀才,全家人大都参加了革命。赵尚朴是赵尚志的二哥,193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马占山领导的东北抗日挺进军,1938年到延安,是位革命老干部。

1989年,我在编写《天鹅影剧院沿革》(见《哈尔滨文化志.志稿资料辑览(二)》),其中一段是写的是“尚志电影院”:“尚志电影院始建于1947年5月,经建人是哈尔滨市工会太平桥工作队长赵尚朴,初为纪念抗日名族英雄赵尚志,命名为尚志电影院,隶属太平区委领导,后因将接收道外原亚洲电影院更名为尚志电影院,该院改称工人俱乐部。”

《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四弟赵尚武是赵尚志最小的弟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告别父母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走上抗日前线,1938年入党,1942年12月2日,在赵尚志牺牲的仅10个月后,也壮烈殉国,年仅22岁,成为赵家的又一位抗日烈士!

《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赵尚志的父亲叫赵振铎(1872–1958),字子馥,清末秀才,是位杰出的爱国者。1934年8月,日本宪兵队秘密抓捕了赵振铎,逼他写信对赵尚志劝降。而赵老先生却用“暗语”表示他已经被捕,信是被鬼子逼迫而写的,让儿子赵尚志千万不要上敌人的当!赵尚志的名字是赵老先生给起的。“尚志”二字来源于《孟子》: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

《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而那首《嫂子颂》是写赵尚志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情景,著名史学者萨苏先生也有对此的研究。结合萨苏的叙述以及其他相关文章可以说明大致的情况是,赵尚志的艰苦卓绝的抗日经历中,其身边并没有一个被称为“嫂子”的人。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被混入其身边的日本特务刘德山诱骗至梧桐河警察分驻所附近,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在背后向赵尚志开了一枪,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回手两枪将刘德山击毙。老部下姜立新等把重伤的赵尚志背到了附近一农户吕家菜园子的小屋里。夜半时分,被枪声惊醒了吕家的人,见负有的重伤赵尚志十分恐惧。赵尚志对他们说:“我们是抗联的,不要害怕,不会伤害你们。”《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不多时,早已有所准备的日伪军一群人闻讯赶来包围了赵尚志。此时重伤在身的赵尚志心里明白,这是他同敌人战斗的最后一刻了,他想最后也要奋力杀掉几个日本鬼子,但是由于失血过多加上严冬的异常寒冷,他的手冻僵了,已无法举枪扣动扳机射击。他向吕家女主人求助道:“嫂子,能给我焐焐手吗?”这位吕家嫂子把赵尚志扶到铺着一块更生布编织毯子的炕上躺下,用她那温暖的手捂着赵尚志被冻僵了的手。赵尚志的手得到了一点暖和,他便抄起枪准备射杀几个冲进来的鬼子,但看到冲进来的都是汉奸伪警察,里面没有一个日本鬼子,持枪的手又放下了,就这样赵尚志被俘了。由于伤势过重,赵尚志被俘的当日就牺牲了,时间是1942年2月12日。

《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嫂子,能给我焐焐手吗?”这是抗日英雄赵尚志生前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讲到这里,萨苏老师哽咽了。这句话成为赵尚志在战斗到最后一刻,铁骨铮铮、顽强不屈的绝唱!

《嫂子颂》背后故事荡气回肠,源于赵尚志生前最后一句话

虽然只是弱弱的一声,但却撼天地泣鬼神,感天动地!这也就让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这首《嫂子颂》何以唱来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鄭文發

哈尔滨电影历史研究者,联系方式:QQ865625989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