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夺烟厂轶事

早年,哈尔滨以及东北地区的人抽烟,一般都是抽本地种植又呛又辣的烟叶,有蛤蟆头烟、漂河烟、蛟河烟,抽烟的工具也很简单,常用的是一种烟袋,这种烟袋分三个部分组成:烟袋嘴、烟袋杆、烟袋锅。在烟袋杆上会拴一个烟口袋,也有的系在裤腰带上,烟口袋有的是用布作的,也有的是用皮子作的,里边放上剪碎的烟叶。

好烟袋是比较讲究的,首先烟嘴的材质就不一样,分玛瑙、玉石、银、铜、琉璃等不同材质,烟杆是用空心柳、乌木等制作,也有用竹子制作的。烟袋锅一般都是铜或银的。最有特色的就是不但男人们抽烟,没出门的东北大姑娘也抽烟,久而久之被人总结成关东的三怪之一:“大姑娘出门叼烟袋”。这种当地种植的烟,一般称关东烟或土烟。哈尔滨人抽上洋烟,也就是卷烟,则是20世纪初的事了。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许多欧洲人怀着淘金梦想纷纷涌入哈尔滨,在这淘金者队伍中,有两个来自波兰的卡拉伊姆人伊利亚·老巴夺和弟弟阿勃拉姆·老巴夺。他们来到哈尔滨不久,就发现修筑铁路的俄国员工、护路队士兵以及来自欧洲各国的侨民有不少人吸木斯斗克(苏联电影里斯大林嘴上叼着的那种烟斗)和烟卷,而哈尔滨当时不能生产这种抽烟斗用的烟丝和烟卷。哥俩敏锐感到销售这种烟丝和烟卷市场的前景会很好。于是便从俄国购进烟丝和烟卷在哈尔滨卖,二人很快就淘到了第一桶金。有了资金,兄弟俩便于1904年在道里中国大街买了一个小门市房,并购置俄国生产的手摇式制纸烟机,开始在哈尔滨生产卷烟和烟斗用的烟丝,从此也就开创了哈尔滨制烟业的先河。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弟兄二人抓住机遇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又购进许多手工制烟机械,在道里工厂街开了间工厂,雇佣了300多名工人,生产俄式“大白杆”香烟等。随后又在中央大街十三道街开办了“葛万那烟庄”。

1909年创办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正当兄弟俩踌躇满志准备在哈尔滨大干一场时,当时世界烟草业的跨国垄断企业“英美烟草公司”也看好了哈尔滨的市场,投入巨资开发哈尔滨卷烟市场。与英美烟草公司相比,老巴夺不论资金、产量还是质量都只能算是个小弟弟,无法与英美烟草公司争雄。1914年,老巴夺不得不与英美烟草公司签订城下之约,英美烟草公司投资60万,老巴夺以固定资产和产品投资40万,合并成立了英商老巴夺烟草有限公司。

老巴夺烟厂轶事

不久,英商又追加投资100万,掌握了老巴夺烟草公司80%的股权,公司总办也换成了英国人阿克曼,老巴夺兄弟只是烟厂的董事。虽然公司名称上有老巴夺字样,实际上老巴夺这条小鱼已被英商吃掉了。

1920年,英美烟草公司鉴于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远东地区烟草供应紧张,决定扩建烟厂,并选在南岗区山街(现一曼街)东头建设占地18447平方米、建筑面积9595平方米的四层厂房,购进机械化卷烟机15台及其它附属设备,员工达千余人,年生产卷烟1万余大箱,成为东三省最大的卷烟厂。垄断了东三省及苏联远东地区的卷烟市场,英美烟草公司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从英美烟草公司与老巴夺合并那天起,烟厂的经营管理权全部被英美公司所控制,老巴夺哥俩见大势已去,便将老大的长子留在烟厂继续参与经营,二人携带着从中国赚得的巨资跑到了法国,做了优哉游哉的寓公。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占领军视老巴夺烟草公司为一块肥肉,自然地要进行掠夺。于是日本人巧取豪夺将“英商”改为 “满洲中央烟草株式会社”,并派退伍陆军中将藏田弥太郎为烟厂总办,烟厂从此落入日本人之手。但仍保留了老巴夺个人的股份。

1945年日本投降后,管理烟厂的日本人逃跑了,老巴夺的儿子又回到烟厂当了总办,并恢复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的原名,工厂开始复工。他乘哈尔滨政局动荡之机,先利用工厂的原材料赶制香烟,卖掉后大肆收购不动产,将工厂掏空后,大批解雇工人,造成1500多名工人失业。最后想把工厂转卖给人民政府,遭到拒绝后,他将工厂交给俄侨代管,自己带着情妇逃走了。

1952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有偿收回国有,并改名为“国营哈尔滨制烟厂”。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风雨大黄楼

几度风雨中的你 安详地守护在路桥的交汇处 努力着制止这座城市的健忘 那多年前的砖石 已挣脱了均匀流逝的四季 抬高着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