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巨商索斯金家族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有近两万名犹太人为摆脱种族迫害、战争炮火,从德国、俄国及欧洲各地纷纷投奔远在东方的哈尔滨。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成为哈尔滨早期工商业、金融业、医疗教育界的创业者和哈尔滨走向世界的开拓者。在改变他们自身命运的同时,也为哈尔滨现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个群体中,索斯金家族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索斯金家族的代表人物是老大谢缅·哈里东诺维奇·索斯金,他1880年出生在俄罗斯克里米亚半岛离雅尔塔不太远的一个富商家里。1902年,为实现自己的淘金梦想,他只身来到哈尔滨,开始在商海里打拼。他见哈尔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木材的需求量很大,就在埠头区开了一家木材商店。没承想木材市场基本上都被先到一步的葛瓦里斯基、斯基德尔斯基这些大木材商所垄断,因此生意很不景气。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有一天,他从《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报》上看到了一则消息:日俄两国在中国大连旅顺口地区交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他知道,战争爆发,就会有大批俄国军队调来参战,除弹药外,最重要的物资就是粮食了。于是,他立即挂牌成立了索斯金公司,并筹集资金大批采购粮食,然后租用仓库囤积起来。果然不出所料,俄国军队四处采购军粮。索斯金自然就成了俄军粮食的重要供应商。日俄战争打了近一年,索斯金的腰包也迅速地鼓了起来。战争使他掏到了第一桶金,使他成为哈尔滨颇有名气的商人。

日俄战争结束后,战败的俄国经济出现了危机,因无暇顾及航运,使国内生产的木材、煤炭、粮食和其它物资运不出去,造成货物的积压。索斯金抓住商机,转而进军航运业,投巨资购买了四艘轮船与12只驳船,使之成为黑龙江和松花江水系最大的运营商。

经过七年的打拼,谢缅·索斯金积攒下殷实的家底,他选在埠头区(现道里区经纬四道街24号现哈尔滨土木建筑协会址)盖起了一座豪宅。据住在附近的老户讲,这栋房子原是一栋二层楼,因四周盖了一圈楼,把这座小洋楼围在了中央,为了不挡一、二层居民的光,就把这栋楼的二层拆除了。

1911年,谢缅·索斯金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先后与德国汉堡、英国伦敦建立业务往来,由于人手不够,就把老二纳乌姆·索斯金招到哈尔滨帮助他打理生意。

但市场变幻莫测,1914年,正当这兄弟俩沉浸在财源广进的喜悦之中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货币贬值,汇率不稳,使索氏产业遭受重创。正当危难之时,索氏家族的老三——金融专家伊萨克·索斯金驰援哈尔滨,帮助两位哥哥重整江山。他的到来不但使索氏家族得以渡过难关,而且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在哈尔滨又先后投资开办了制粉厂、榨油厂,仅榨油厂一个月就生产豆饼170车皮、豆油22个油罐。他们又重新启动了不景气的航运业,并与阿穆尔商船公司组建阿穆尔轮船总公司,使船舶的数量、总吨位、航线居于黑龙江省水系各航运公司的首位,不但垄断了航运市场,还利用船舶运输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他们又在加拿大注册了索斯金股份公司,将公司总部设在哈尔滨,然后在伦敦、温哥华、大连、海参崴开办了分公司,在中东铁路沿线各车站和松花江沿岸各主要码头设立办事处。公司由老大谢·索斯金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老三伊萨克担任常务董事兼执行经理,老二纳乌姆·索斯金担任董事、经理,总资本达100万美元,年贸易额达2500万日元以上,杂粮交易额排全市第一名。

1922年1月10日,伊萨克·索斯金又发起成立犹太国民银行,并出任第一任董事长,开始进军金融界。这家银行到1959年1月16日才更名为外侨储蓄所,是哈尔滨历史最长、结束时间最晚的一家外侨民营银行。

索氏家族三兄弟历经30多年的打拼,靠着犹太人的智慧,善经商的天赋,积累了上亿家产,成为哈尔滨犹太群体中的佼佼者。伊萨克·索斯金还当选哈尔滨市董事会董事、哈尔滨市交易会副主席、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会长等职。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哈尔滨人的犹太情结

作者 王萌 中国和以色列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厚的民间友谊,哈尔滨更是一座与犹太人颇有渊源的城市。早在二战期间,就有大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