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楼”背后的故事

南岗区吉林街54号院里有一栋二层住宅楼,被哈尔滨人习惯地称为“书记楼”。以前有多任省委书记住过这里,如欧阳钦、杨易辰、李力安等,以及“文革”期间的省革委会主任潘复生、汪家道等。按照规定,一般是省委书记在任时住进去,离任时搬出来。一直到2004年,可能是因为这栋楼年久失修,新任的省委书记再没有搬进去住。

小时候,我常去其附近的院里找同学玩,因为小,脑子里也不知道省委书记是什么概念,只知道是“大官”。为什么说是大官呢?因为院子大门平时总是紧关着,只有上下班时才打开,出出进进的是很大很豪华的轿车(后来才知道那是红旗牌轿车或大吉姆车),就跟电影里中央领导人坐的车一样。此外,大门内还有解放军站岗警卫,一般人是进不去的。

老哈尔滨人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院子里发生过一起“西瓜皮事件”。哈尔滨市公安局的一本历史编年对这一事件是这样描述的:“1968年8月,市装卸公司运送西瓜汽车经过省革委主任潘复生家门时,工人李洪禄无意中将一块西瓜皮扔进了院内。潘复生责令市军管会立即调查。市军管会当即组成专案组,对‘西瓜皮事件’立案侦查,将扔西瓜皮的工人李洪禄拘押105天。”这个事件当时很轰动,并且在哈尔滨八区体育场召开过万人批斗大会。

据史料记载,这栋楼落成于1921年,为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主入口设置了高大的台阶和较窄的门廊,门廊上方为二层阳台,二层飘窗间墙上饰有麦穗状浮雕,建筑整体庄重典雅。楼房四周有用两米多高的砖墙围成的密闭院落,院里种有各种树木和花草。这栋房子原为外侨梅里的私邸,不久产权又转让给了梅斯林斯基,这俩人是哪国侨民,从事何种职业,目前还没有查到准确资料。

2005年,老邮递员、已92岁高龄的杨秀峰告诉我,他当年曾在这一区段送信。他记得20世纪40年代初这个院子里住的是一位姓马的,是一家酒精厂的厂长,家里很有钱,出行有马车。到了伪满末期,他家就有了汽车。根据这个线索,我又从1930年出版的哈尔滨市旅游地图上查出了这栋楼的具体方位,当年的门牌号是吉林街6号。我又从1932年出版的哈尔滨电话号码本上查到了住在此处的是一个叫“马子元”的人。

查找相关资料得知,马子元,男,原名马延禧,1891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的新城村。1905年日俄战争时,马子元家曾住过一位日本中将军官叫松村。他非常喜欢马子元,平时没事就教他日语,战争结束后,和他父亲商量,要带走抚养马子元,并给他取了一个日本名叫延禧二郎。松村将马子元带到了长春,待马子元长大后,便让他在日本人开办的洋行当店员。后来洋行倒闭,又被安排在日本正金银行当职员,之后他又到黑河的中国银行分行当了行长。其间,马子元自学俄语、英语,并能用俄语直接交淡。俄国十月革命后,有些俄国人越境到黑河大量抛售黄金,马子元用银行巨款无限制地收购,有时他还亲自过江收购。因此,他的分行收益超过了哈尔滨行。不久,他被提升为哈尔滨中国银行行长。

与此同时,他还自己出钱经营生意,成立航行于黑龙江、松花江的戊通轮船公司,有轮船数十艘。东北各大城市差不多都有他开的商号,京津沪均有他建的楼房,英美法日银行里有他的存款。

1922年,他还在家乡投资办学。后因靠山中国银行总裁张公权倒台,他就在哈尔滨三棵树开办了酒精厂。30年代后东北沦陷时期,他开办的“大同酒精厂”生产的酒精全部提供给日本人作为军需物资。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后,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后来马子元逃到沈阳蒋管区,投奔再次出山的中国银行总裁张公权。国民党政府垮台前夕,马子元去了日本,1977年客死他乡。

润古

刘延年,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老明信片中的黑龙江》、《老街轶事-哈尔滨建筑背后的故事》、《黑龙江邮史文存》、《老街余韵-哈尔滨建筑风情》等。今日头条专栏ID: llyn润古,联系方式:个人微信号 lyn560606

相关推荐

松花江街逸事

松花江街,是一条以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命名的街道。它是哈尔滨建城初期就规划形成的街道,始于上世纪初。它是以哈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